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玉玺概念辨析:玉玺、御玺和宝玺玉玺是御玺的俗称。专业的称谓:宝玺。玉玺的由来中国人用印信来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根据汉代的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都不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的,所谓“真命天子”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否则只能是草鸡大王而非真龙天子。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信物。相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也有说是蓝田玉),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传国玉玺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玉玺所有者皇帝、皇后、皇太后玉玺的用途发布皇帝谕旨用“国宝”;象征后妃地位的“册宝”;皇帝尊崇先帝后妃,为其上徽号时颁“徽宝”;皇帝和皇后崩逝后嗣皇帝为其上谥号所制“谥宝”等等。“二十五宝”故宫现在藏有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他在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创造了清代历史最辉煌的时代。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后人称这二十五印章为“二十五宝”。这二十五宝玺也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这二十五宝玺被储存于交泰殿的宝箱内。宝玺由内阁掌管,用印须经皇帝批准才可拿出。二十五宝玺产生缘由:表面上:二十五宝玺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这是表面的意思。取法中华根本典籍《周易》之“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将所有阳数之一、三、五、七、九相加而得。深层次上:其实清朝早期印玺的运用很是混乱,一般不管什么文件上都乱苓印,没有固定的章法,乾隆皇帝有荐于此,于是下令内务府大臣到大内库房中挑选上等的印玺二十五方加以重刻二十五御宝,各尽其用,代表了大清皇帝行使国家行政与制度权力的各个方面,将清代的御宝体系,严整而有序地加以规范,凸显了国玺的等级与威严。二十五宝玺有二十宝完全袭用明宝。“大清受命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满文)”、“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是新制。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大清受命之宝高12cm,印面14×14cm。白玉质,盘龙钮。据《交泰殿宝谱》,此宝做“以章皇序”之用。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皇帝奉天之宝高15.2cm,印面14×14cm。碧玉质,盘龙钮。据《交泰殿宝谱》,此宝做“以章奉若”之用。命德之宝,以奖忠良命德之宝通高10.4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钮。据《交泰殿宝谱》,此宝做“以奖忠良”之用。皇帝之宝,以肃法驾“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归类分析:材料数量(枚)玉质白玉质6碧玉质7青玉质8墨玉质2其他鎏金质1栴檀香木质1大小尺寸面:以6—8厘米见方;12—15厘米见方为主通高:9—15厘米为主纽高:5—8厘米为主纽式1.清之国玺一律采用龙钮形制。2.有交龙钮、蹲龙钮、盘龙钮三式,其中又以交龙钮最多,居十七方。蹲龙式交龙式卧龙式字体乾隆皇帝亲自主持厘正满字篆书,钦定满文篆法三十二类,并将满篆应用于御宝之中,从而完成了乾隆御宝印文满汉俱篆,并整肃界定各篆字之应用范围。这样,在乾隆十一年所定之二十五国宝中,因乾隆考虑到前四方宝玺之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及太宗所贻,而另外三方均为先代旧物,“不宜轻易”外,所有二十一方宝玺,全部改镌为满汉俱篆的印文形式,布局上满文居左汉文居右,满汉二字同入印文。这种篆法的改造,使得清乾隆二十五宝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与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全方位的御宝制度的改革与确立,成为乾隆朝官印制度演进极为耀眼的光芒,也成为有清一代御印制度的最鼎盛的时代。此后,直至晚清宣统末年,二十五宝的体系,再也没有改变。制诰之宝,以谕臣僚制诰之宝通高14.7cm,印面13×13cm。青玉质,交龙钮。据《交泰殿宝谱》,此宝做“以谕臣僚”之用。制作玉玺的材料白石、青田石、寿山石、玉质、栴檀香木、鎏金、骨质、水晶、石质、竹制、瓷质等等。汉白玉新疆和田青玉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玺谢谢
本文标题:玉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4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