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6届广东高考政治二轮题组训练4.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
广东省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2015·江苏单科,24,2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①符合题意;“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5·天津文综,7,4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新”说明运动是绝对的,“常态”说明静止是相对的,①正确;量变表现为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结构)的变更,新常态在速度、结构、动力上的特点体现了我们由原来追求数量、速度带来的发展转变为靠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发展,②正确;③说法不准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3.(2014·福建文综,34,4分)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B定律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不对应实践的观点,排除①;②表达了不同的条件下事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对应发展的趋势原理;③正确,高尚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④正确,“坐地”是静止,“日行八万里”体现了绝对运动。故选B。4.(2011·江苏单科,26,2分)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切题;B、C不符合题意;D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5.(2011·浙江文综,27,4分)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体现了物质的相对静止,但是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③④正确且切题;①②反映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选B。一、世界的物质性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二、哲学的物质概念1.物质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认为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又贯彻了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认为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别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三、哲学上的运动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相对静止区别含义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割裂二者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③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全面认识相对静止: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没有发生易位。(2012·江苏单科,27,2分)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雪莱《无常》诗歌的哲学寓意,他承认了世间万物运动的绝对性,“像闪光一样短促”表明这种绝对的运动是我们无法把握、不能捕捉的。这明显是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的观点。和此诗哲理相近的是克拉底鲁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A、C两项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唯心主义观点;D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选。故选B。【点拨】(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如:“飞矢不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等都是承认绝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观点。(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都是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3)“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辩证唯物论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2015·福建厦门期末,19,2分)“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B.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D题干中的诗句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体现了动中见静,似静实动,与题干意思一致;B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描述的是山的相对运动,感觉山迎面而来,与题中哲理一致;C中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与题中哲理一致;D中诗句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题干哲理不一致。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2.(2015·云南昆明质检,17,2分)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答案】A由“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可知毛竹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其根则长达几千米,钻出地面后又迅速生长,表明毛竹又是运动的,A正确;B表述错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C、D与题干指向不符,应排除。3.(2015·河南天一大联考,18,2分)近期,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1000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③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A题干材料强调科学家通过研究,解开“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因而③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①符合题意;②④虽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4.(2015·福建泉州一模,20,2分)右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④③②①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答案】B“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表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表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明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表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因而B符合题意。1.(2015·课标全国卷Ⅱ,23,4分)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答案】DA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提供认识工具的进步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以往的认识经验既可以阻碍也可以促进认识的发展,B观点错误;在艺术领域也有客观的评价标准,C不选;有人批评画得不像,说明了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D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2.(2015·江苏单科,6,2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本文标题:2016届广东高考政治二轮题组训练4.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4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