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4
课前背诵①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②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⑤见利思义,见得思义。——《论语》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孟子》导语:•生存或死亡,这不仅是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高贵的忧郁”问题,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无法开释的情结。正是这种情结,一代代民族精英,在理想主义的指引下,追求着生存信念的完美,而正是这种执着的追求绵延着中华的国脉和邦本。•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凝重的“生死”情结:危急时刻,为了家国天下,死者慷慨从容,生者自强不息、忍辱负重;赵氏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不灭的传承。程婴救孤救的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赵氏孤儿》剧“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赵氏孤儿第一课时•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圈画标注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完成学案第一课时基础积累题。晋襄公前628年~前621年晋灵公前621年~前607年晋成公前607年~前600年晋景公前599年~前582年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人物关系趙衰晉文公大夫?~前622年晉襄公六年趙夙晉獻公將軍趙共孟趙同趙括趙姬晉獻公之女赵盾前621年掌晉國國事。晉靈公時攝政。翟女莊姬成公之姐文公之女趙朔景公時繼承趙盾職務趙武趙氏孤兒趙嬰程婴:赵朔好友韩厥:赵盾好友屠岸贾:灵公宠爱之佞臣人物关系中衍(殷帝太戊御)蜚廉孟增衡父季胜(赵祖)恶来(秦祖)纣王臣叔带造父(周穆王亲信)(下传六世)奄父(周宣王近御)诵读课文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故事情节。《赵氏孤儿》故事梗概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依据文本,用简洁的话语讲述“赵氏孤儿”的故事。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赵氏孤儿》中矛盾对立双方人物有哪些?请围绕矛盾冲突理清故事情节,列出结构提纲。•提示:•叔带托梦,昭示厄运•屠岸作难,灭赵九族•公孙献身,程婴救孤•景公占卜,谋立赵孤•赵孤成人,程婴成仁1.圈画标注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完成学案第一课时基础积累题。2.共同体合作探究字词疑难点。第二课时课前背诵•⑦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⑧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⑨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⑩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⑾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⑿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1.“屠岸贾”在《赵氏孤儿》中是矛盾冲突的制造者与激化者形象,请在文中划出他的精彩语言,并仔细研读分析其形象特征。•「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弒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阴险,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2.正面人物公孙杵臼与程婴是“义”的化身与捍卫者,司马迁在人物对话中成功塑了这两个历史人物。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公孙杵臼「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勇敢无畏、舍身报恩。程婴「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逆赵氏孤儿,今又卖我…』诸将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忍辱负重、舍身就仁。其他人物形象•赵朔:「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晋将。不忍独自苟且偷生,临死前,替赵氏孤儿留了后路。•韩厥:•「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好人。答应赵朔,后来尽力帮助赵氏孤儿。熟读课文,积累学案文言知识点•【实词】——独立完成•【虚词】【文言句式】——独立完成,共同体合作探究于•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小结:介词(1)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在、从、到乃设九宾礼于廷(2)对、表示比较——比青出于蓝而青于蓝(3)表被动——不拘于时(4)引出动作的对象——对于、向;和、跟、同求救于孙将军//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在•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到以•以致赵盾•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吾先君以为无罪•韩厥具以实告•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用(介词)•凭借……身份(介词)•依照(介词)•认为(动词)•把(介词)•来(目的连词)•介词•表示工具——拿、用、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表示凭借——凭借、依靠以勇气闻于诸侯•表示对象——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表示时间、处所——在、从予以乾隆三十五年自东路登泰山•表示原因——因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表示依据——按照、依照依据余船以次进•连词——等于“而”•表示目的——来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王•表示并列夫夷以近,则至者众•表示修饰木欣欣以向荣•动词•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率领(信陵君)欲以客往赴秦军其•今诸君将诛其後•吾为其易者,请先死•其赵氏乎•他的(代词)•这(代词)•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副词(1)命令、祈使语气——一定、可要尔其勿忘乃父之志(2)推测语气——大概、恐怕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3)加强感叹语气——多么、真是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若•若幸而男,吾奉之•即不灭若无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连词)•你(代词)•好像(动词)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动词好像连词(1)表假设——如果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2)至于、至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与•立孤与死孰难•谁能与我千金•遂杀杵臼与孤儿•跟(介词)•给(动词)•和(连词)动词(1)给予、授予、给则与一斗卮酒(2)结交、亲附与秦而不助五国也(3)参加、参与蹇叔之子与师(4)赞许、同意吾与点也(5)对付庞煖易与而介词//连词和、跟同为•子强为其难者•为之祭邑•及赵武冠,为成人•吾先君以为无罪•做(动词)•给(介词)•成为(动词)•认为(动词)动词(1)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2)表判断,“是”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3)做、作为、形成、写作、治理……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介词(1)表被动吾属今为之虏矣(2)介绍原因、目的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3)替、给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句末语气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第三课时1.《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提示: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2.程婴、杵臼的“义”可取吗?谈谈你的看法。•参考:英雄多在生死关头有所抉择,张扬“士为知己者死”的生死观。而这种生死观多通过“舍身报恩”的形式体现出来。程婴、杵臼的“义”虽以“死”作结,但这是春秋战国士林中人展示自身价值,维护人格尊严,高扬生命力与爱国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义”不同于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仁者心中爱人,义者行为利人。义是对仁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必要补充。利人,是义的本质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令人崇敬的行为。3.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提示: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谢谢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例文: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程婴起身坐在椅子上,两手搭在扶手上,双目微闭。桌上昏暗的烛火映红了他那饱经沧桑的脸,条条的皱纹清晰可见,却写满了刚强。“唉,都已十年了。”程婴自语道。是啊,从公孙杵臼舍身求死以护主,程婴扮小人苟且偷生到现在,已经十年了。程婴和赵武在深山里也已生活了整整十年。这可是整天提心吊胆、东躲西藏的十年。每当不知情的赵武问到为什么总是这么搬来搬去时,程婴总是很轻地摸摸他的头,是的,很轻很轻的,因为他怕把赵武的志气也摸掉了。他并不回答,问急了时他也只说一句“这是你的命,亦是使命!”从隔壁传来了“咿呀”的梦话声,是赵武。大概是今天玩得太累了。毕竟他才十岁,稚气未除,这时程婴开始彷徨:是让他这样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活一辈子呢,还是把千斤的担子传给他?毕竟他才是最无辜的。上辈的恩怨纠葛传到了下一代,孕育出了这个饱受摧残的生命,亦将磨砺他的心志。他不可逃避,只有挺起胸膛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阵风吹过,烛光没了,但椅子上那座更加挺拔的身躯却依稀可见,依旧写满刚毅!
本文标题:《史记选读——赵氏孤儿》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5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