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里昂惕夫之谜一、问题的提出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发展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赫—俄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赫—俄理论一提出,即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经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再度解释,不断地得到完善与扩展,已奠定了其在自由贸易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并被人们公认为是继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之后,贸易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赫—俄理论进行经验检验。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里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为了进行这一检验,里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注:投入产出表是一种可以表示经济中每一种产品来源和去向的表格。里昂惕夫对这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奖。)所谓进口替代品就是美国自己可以制造,同时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由于生产上的不完全分工),如汽车。里昂惕夫被迫使用美国进口替代品的数据,是因为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数据不全。即使这样,里昂惕夫仍能正确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赫—俄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品更加资本密集(因为美国的资本比其他国家相对便宜),但其密集程度仍低于美国的出口商品。里昂惕夫的检验结果(表1)令人震惊,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其与赫—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的发现强烈地刺激人们去广泛和深入探求一种能解释这一结果的理论,产生一系列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有价值的研究。下文将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些有代表性解释作一简单介绍,其中着重介绍肯恩和基辛等人的人力资本解说以及利默尔等人利用瓦尼克贸易要素含量模型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表1美国1947年每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出口进口替代品进口/出口资本2550.780美元3091.339美元劳动(年人工)182170资本/年人工14.010美元18.180美元1.30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一)需求偏好差异说该学说认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成立的一个前提假定是,贸易国双方的需求偏好是无差异的,消费结构因此也是相同的,由此,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便把需求偏好的差异对贸易方式的影响力给忽略了。实际上,贸易各国国民需求偏好是不相同的,而且这种偏好会强烈地影响国际贸易方式。里昂惕夫之谜之所以在美国发生,是因为美国人不喜好消费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喜欢消费资本密集型产品,因此,消费偏好的力量使美国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外,把资本密集型产品留在国内消费。我们假设本国国民喜好消费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国民喜欢消费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了简化分析,我们还假设本国与外国除了消费偏好不同之外,在其他一切方面相似,因此,我们可用图3-12说明由偏好不同所导致的贸易方式的差异。图3-12需求偏好与国际贸易方式的确定图3-12中,横轴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纵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MN是本国与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因为它们除了消费偏好不同之外,在其他一切方面相似,因此可以合用同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由于本国国民喜好消费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美国则反之,因此,本国与美国之间发生了贸易:本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性产品,美国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后,两国的生产点都是,消费点分别是与——贸易使本国与美国的国民福利水平均提高。(二)要素密度逆转说该学说认为,支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另一个假定是要素密度不发生逆转,即如果在一种要素价格比率下,一种商品较之其他另一种商品是资本密集型的,那么,它将在所有的要素价格比率下,也属于资本密集型。这表明,商品的要素密度是一种特殊的技术规定,它不会随要素价格比率的改变而改变。但在现实中,要素密度是会发生逆转的,即当劳动的相对价格提高(工资提高),美国进口竞争部门会用相对便宜的资本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由于资本替代劳动的能力很大,或者说进口竞争部门较之出口生产部门有很高的资本替代劳动的替代弹性,致使该部门生产的产品由劳动的相对价格提高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变成现在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会有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结果。这里,我们可用图3-13a和3-13说明。图4-13a里,纵轴表示第i种商品的要素密度;横轴表示劳动与资本的价格比率,即劳动的相对价格;曲线表示A产品的要素密度同劳动的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B产品的要素密度同劳动的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图4-13a反映了要素密度不发生逆转的情况,即当劳动的相对价格提高时,A产品与B产品生产部门均用相对便宜的资本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以便节约生产成本。但因两部门替代弹性相同,最终A部门生产的A产品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B部门生产的B产品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曲线同曲线相比较,对应于各种劳动的相对价格,总会有,即要素密度不发生逆转。图4-13b显示了要素密度发生逆转的情况。当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时,A与B生产部门均发生用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但因B部门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能力强于A部门的,即B部门的替代弹性大于A部门的,使与曲线相交,交点为C。在C点之左,B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F在C点之右,B产品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故因两部门资本替代劳动的弹性不同,使要素密度逆转,从而发生了里昂惕夫之谜。(三)人力资本说该学说认为,里昂惕夫的统计检验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它只考虑了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忽略了人力资本(HumanCapital),即美国投入在劳动力的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及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资本。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是超过其他国家的。如果将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结合起来,里昂惕夫之谜会得到解释。(四)自然资源说自然资源学说仍是从里昂惕夫的统计检验方法上寻找突破口。该学说指出,里昂惕夫的统计检验忽略了自然资源,而仅统计了资本与劳动的投入。美国的出口产品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它们的开采、提炼与加工均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如果加入这部分资本投入量,那么,里昂惕夫不等式将会由改写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也会同贸易实践相吻合。(五)贸易保护说该学说指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假设以自由贸易、完全争为贸易政策取向的。但在现实中,保护贸易是最普遍的政策取向,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劳工代表在国会中有强大的影响力,从而会使美国政策倾向于保护与鼓励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生产与出口限制外国同类产品的进口,从而使美国的贸易方式变为出口劳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深圳前海首华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是经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深圳市交易场所监督管理联席会议批准成立。交易中心立足深圳前海自贸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打造要素平台”为发展宗旨。深圳前海首华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将为您准备更多的相关金融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您产生帮助,感谢您的学习。这些理论或是重新审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立论前提的合理性,或是深入思考里昂惕夫统计检验的有效性,努力保卫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崇高学术地位,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自由贸易学说。
本文标题: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5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