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案例教育21世纪干部培训的创新理念
1案例教育:21世纪干部培训的创新理念一个由知识经济主导21世纪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向新世纪的领导干部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胸襟,发扬创新的精神,才能从全面的高度,以战略思维的眼光,正确观察世界大势,把握时代脉博。江泽民总书记站在世纪之交的制高点上,远见卓识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运用这一科学论断指导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第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力弘扬的崭新理念。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人类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于创新。不仅需要知识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更需要各项工作的创新。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凸显的主要特征,人们意识到,新的英雄不再是某个蓝领工人、某个金融家或经理,而是把想象力丰富的知识同行为结合起来的创新者。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唯有最富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理念的支持。第二,创新是中华民族需要再度重振的主旋律精神。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它表现出来的优秀的智慧及卓越的创新才能,受到历史的公认与世界的赞叹。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明显逊色2于其他一些国家。仅以诺贝尔奖项为例,迄今为止的96次评选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竟然无一公民获奖。而杨振宁、吴健雄、李政道、朱棣文等六位美籍华人是在别国的国土上获得了此项殊荣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思考: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能显示自己的创造才能?是否我们还缺乏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体制?是否我们还未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的成长机制?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以发挥之时,也正是这个民族兴旺发达之际。一个走向21世纪的大国,需要迅速创建国家创新体系,重振民族创新精神。第三,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倡导的根本途径。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开发的需要。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当我们走向21世纪时,已经明显地发现国际上一股教育创新的潮流正在形成。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之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它所有的目标都重要。”(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而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依托于教育体系、模式、结构、方法、手段的创新。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倡导过创造教育,他的老师、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就传统教育中缺乏创造性的弊端提出批评,提倡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必然要被提到干部培训的日程中来。3面对21世纪的领导干部,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又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既要有相当的专业背景和宽广的知识,又必须具备巧妙地进行协调、沟通、决策、用人、处事、激励等方面的能力和艺术。因此,新世纪的干部培训需要建立创新教育的机制,形成创新培训的氛围,不断研究创新培训的方法,以造就一支知识比较广博、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的干部队伍。案例教育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干部培训中的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不完全等同于创造,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创造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create(动词)或creation(名词),其涵义为“首创”和“前所未有”。创新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i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其含义为“革故鼎新”(前所未有)和“有中生新”(并非前所未有)。一般来讲,创造是建立在独创之上,创新是建立在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之上,创新是一种批判与继承基础上的衍生、推展,是在从前的创造活动之上结出的新的成果。例如,知识经济的代表人物比尔·盖茨起家的BASIC语言并非自己发明,为他带来滚滚财源的当家产品DOS是从其他公司购来的,Windows则借用了施乐公司和苹果公司的技术,IE测览器源于网景公司的创意,Office办公系统的多数组件均出自于微软收购的公司。微软公司虽然没有自己的创造,但善于再次发现别人的创造。这一例证雄辩地说明,创新并不等同于创造,创新中包含着创造,创造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新。4案例教育之所以是一种创新,在于:其一,这是一种革故鼎新的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培训,运用的是知识传递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化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储存,学生只会呆读死记现成的结论,只对结果感兴趣,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忱,它扼杀了内在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强调单一的知识灌输,以外在的压力推动学习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依赖于外部促动,创造动因必将丧失殆尽,它忽略了人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干部,要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变化性、高竞争性、高风险性、高创新性的复杂局面,显然是困难的。案例教育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的特点在于一切都“倒了过来”。它用90%的时间化在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这样做能使学生把信息与知识用于新的情境和问题,使学生获得用来处理新问题和新材料的综合的技巧。案例教育强调的是智力的外显性、思考的多向性、空间的多维性和结论的多元性,对知识不是教条式地掌握,而是通过启发人的思维,发掘人的智慧,悟出领导管理的真谛。这种“倒过来的”方法能使学生理解问题更透彻,记忆效果更显著,把握复杂变化更自如。当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或情境时,就能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其二,这是一种有中生新的方法。5案例教育不是当代的新发明。它渊源于2000多年前的东方“故事教育”和西方“问答教育”,流行于20世纪美国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人们已经发现,在哈佛MBA教学的800多个案例中,任何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案例,一个案例的合格受训者,可以对任何经营问题游刃有余地加以处理。所有的哈佛毕业生,可以巧妙地处理各种各样的情况,他们有着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领导干部同样如此,事例见得多,经验就多,处理问题时理性的把握就准确。一个领导者如果掌握当代管理的各种各样的案例,其中不乏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那么当他面对一个新的世纪、新的环境,当他面对实践中碰到的相似相近的问题时,便会去联想、去发散、去模拟、去效法,举一反三,从容自如,胸有成竹。可见,案例教育是21世纪干部教育的崭新理念,也是培养领导干部创新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是造就创新型领导人才的土壤和机制。2.案例的由来案例教育源远流长。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案例传播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大量采用民间事例来阐发事物的内在规律。人们熟知的孙子的“田忌赛马”,韩非子的“守株待兔”等小故事,使人们在思考中受到启迪,获得哲理。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一遍又一遍地读过《龟兔赛跑》,每一个小孩都从骄傲而懈怠的兔子与努力不懈的乌龟这两个角色所铺陈的故事中,学到坚持到底终获胜利的观念。公元前的《春6秋》、《战国策》和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及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以一事一议、以事论理的形式,记载了历代较有影响的事件和人物,记载了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形成的盛衰兴亡的史实,使后人得到借鉴和启发。同样,汉代留下的《黄帝内经》、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都是医学领域中的优秀案例。现代中医学利用其中一个个简单明了的医案,作为教学的题材与研究的内容。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在西方,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古希腊,2000多年前,案例教育的雏形已初步形成。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向他的学生教授知识时,采用的形式是“一问一答”的案例教育方法。他的学生这样说过,苏氏惯于提出最了解其意义的大部分问题,一开始争论者较混乱,然后逐步将概念塑造成形,越来越清晰明确,主题逐渐凸现,犹如美丽的雕像,最后苏格拉底往往掌握局面。他的得意门生柏拉图师承了这种教学方法,将他的“问答法”编辑成书,通过一个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个道理,首创了历史上最早的案例教学法。由于这种教育方法深入人心,难以忘却,很快被宗教教义传袭。一个个生动隽永的故事,一开始就成为宗教的典籍,使教徒们刻骨铭心,领悟玄机。《圣经》就是一本很好的案例教科书。16世纪以后,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逻辑推理的思维取代了经验的思维。实证科学从实验中推导出一条条定理,然后又以一系列的定理为基础,构建起一门门学科,最终编写出一本本严密的教科书。当不少人为之陶7醉之时,已经有人开始为之担忧,因为他们发现,教科书中已经看不到源于生活本身的生动感和鲜活感,取而代之的只是几条干巴巴的概念和定理。学生们纵然能生吞活剥地加以背诵,但能否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则另当别论了。对于近千年来曾起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案例分析方法,又重新受到了教育家们的怀念和青睐。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首先开始采用“病例”或“判例”进行教学。临床医生把病例和治疗过程整理成教案指导学生学习,法学教师把犯罪事实和诉讼程序编成事例,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有些国家还运用案例进行军事战术教学。随着大工业的兴起,案例教育又在企业管理领域翻开了新的一页,自1908年起,美国哈佛商学院开始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哈佛,工商管理专业9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一门总课时为30学时的课程,其中只有两个学时是教师讲授,28个学时用于案例讨论。那么在一堂1小时45分钟的课上又是怎样的呢?教师通常只用15分钟时间讲解,然后就开展案例讨论。“Casestudy”(案例研究),这个出现在管理教学中的专门术语,追求着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某种平衡。它把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模拟成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或运用各种视听的手段,或运用语言文字形式让学员身临其境地进入管理过程,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上同学们常常争着发言,你喊他叫,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在极为宽松的讨论和争辩中活跃思维,受到良好的管理基础8训练。正是运用这一特殊的教学方法,这个世界最有名望的、顶尖级的哈佛商学院为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既懂理论、又富实践经验、且遍布全球的工商管理人才,案例教学法则成了全世界工商管理界认同的不二法则。近几年,MBA又开始用案例训练经理人讲故事。故事有角色、有情节、有人情味,它的影响力胜过其他方式。如果习惯用第一点、第二点的方式,显然条理分明,但平淡乏味,让人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西方电话公司(unwest)、壳牌石油公司(RoyalDutch/shell)与Ameritech等都在以案例训练经理人讲故事,以便将他们的管理经验传播给更多的人。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党校、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对干部培训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作过一些探索与实践,不仅传授了领导管理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而且培养了学员的实践管理能力,其中包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说服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应变反应能力等等,案例教学在我国干部培训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3.案例的编写什么是案例?案例,英文称为case,即个案、实例、事例之意。所谓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特定情景下的人和事的客观描述”。“特定情景”是指案例反映的是某个具体和相对完整的活动场景和过程。“客观描述”是指案例内容在总体上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录像”和“再现”,有情节、有人物、有环9境氛围。案例源于现实,但又不等于现实,因为它是作过一定虚拟和夸张的现实。所谓领导管理案例,就是“对领导管理活动中某一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一个好的领导管理案例不可能是现成的,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多方面地收集整理,然后加以精心编制。一般来讲,案例应当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系统性。领导管理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学科。特别在领导活动的微观领域中,协调、用人、激励、
本文标题:案例教育21世纪干部培训的创新理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