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4“哲学”,philosophy是从古希腊“philein”,爱和“sophia”,智慧组成。“哲学”,即智慧之学。哲学的含义:中国古代把包含哲学思想的学问称为“道学”、“玄学”、“理学”等。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即观世界。是看世界的学问。它包含两层意思:看的世界是什么世界?看世界的什么问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根本观点最深层次最本质的看法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自发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哲学则是自觉的、系统的理论形式;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联系:二者都是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哲学是对世界观的理论概括。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包含和体现世界观。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最终必然倒向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联系的观点承认矛盾否认矛盾孤立的观点世界是怎样的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工蜂雄蜂蜂王蜜蜂蝴蝶昆虫斑马动物花草生物石油有机物水空气石头太阳月亮……物质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物质是多样性世界所共有的本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代表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火金水土木元气说王充张载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二,肯定了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指出了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的共性。科学地解决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第一,揭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认为世界统一于“绝对精神”(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所谓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暂时平衡或稳定的特殊状态。一事物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一事物没有发生质变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四)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30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或广延性。伸张性和广延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喜玛拉雅山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YXZOP(X1,Y1,Z1)X1Y1Z1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物质的不可分离性1、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其一,物体体积无论大小,都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其二,物体寿命无论长短,都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太阳系全图地球时间通常有年、月、日单位,它们都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测量的。地球公转月球绕地运行2、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年的确定月的确定日的确定银河系正面图地球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万光年地球光年是光在一年时间里所行驶的距离,约为1013公里。空间是以物质在时间上的运动测量的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第二,人们谋求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五)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客观性。(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本质的主要观点(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三、人类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一)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23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乌克兰狗孩儿马拉亚“狗性难移”生产劳动是类人猿转化为人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劳动促进了思维的器官——人脑的最终形成。劳动使语言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表达形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二)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第一,人脑的重量大,大脑占整个身体的比重大。第二,人脑结构复杂,机能完善,任何动物无法相比。第三,人脑具有特殊的“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识别系统。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意识好比是“产品”,原材料和半成品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否则,就不可能产生出任何产品。“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1、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意识还具有调节、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2、意识能动作用的性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辩证法研究世界的存在状态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基本范畴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是由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什么是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非主观臆想的。事物内部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个世界的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2、联系的特点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握世界发展中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发展自身。上升或前进—发展下降或后退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变化(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成长起来的,它否定了旧事物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其积极的因素,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60辩证法辩证法来自古希腊文的“对话”、“论战”一词,原意是在辩论中用来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现代哲学所讲的辩证法就是关于矛盾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61形而上学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发展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说有变化,也仅仅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这种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于外力的推动。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分歧(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基本范畴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7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