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养生观现今,是一个生活日益富裕,人们愈来愈注重保健养生的年代,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而是在此基础上,如何生活的更健康,更长寿,而在养生调补,防病疗疾等方面,中医在几千年的医疗保健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并有凡膳皆药,寓医于食的理论。做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也指出:“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一、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二、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三、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四、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5)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古往中外养生之说颇多,我觉得养生须真正做到以下四点:1、心态要平衡。养生之道养心为上,“一生淡泊养心机”乃养生之最高境界。心要静。凡事不可虚浮,遇事不可烦躁,处事得之淡然,不因实现某个目标或获得某种利益而忘乎所以,骄傲自满;失之坦然,不因未实现某个目标或获得某种利益而灰心丧气,耿耿于怀;争其必然,凡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或获得的利益,要积极奋进,勇于争取;顺其自然,说话做事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生活中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别人骑马我骑驴,回头看后面还有一串挑担汉。心要宽。常言道心宽体胖,对人处事豁达大度,不斤斤计较,不鸡肠小肚,不固执己见,象给弥勒佛的对联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谈笑之间泯仇怨。2、起居要规律。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乃日常起居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都市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吃着有毒的食品,过着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缺少锻炼、应酬过多、饮酒熬夜的不良生活,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焦虑情绪之中,五脏六腑难免不出问题,这都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长期昼伏夜出或不分昼夜的劳作、玩乐都是养生之大忌。一般来说应养成早上按时起床,中午稍事小憩,晚上按时睡觉的习惯。尽量避免春困夏烦秋燥冬懒,尤其是秋冬两季,既不要贪睡恋窝以免整天没精神,也不要过早起床晨练吸入雾气中的有害物。小憩养神最好要卧床,伏案或座卧沙发皆对颈椎、腰椎不利。晚上不要熬夜,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熬夜,一般晚上10时许应上床休息。文武之道,有张有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把握好休养生息,才能保住精气神,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3、膳食要合理。《黄帝内经》养生经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年,度百岁乃去。能吃能喝不足以说明健康,会吃会喝才能保证健康。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何时吃是有讲究的。在人生过程中,不可能象营养学专家要求的那样安排膳食,但也不可择食挑食或暴饮暴食。要坚持三个一点的原则,即好吃的少吃一点,不好吃的也吃一点,端上桌的都尝一点。好吃的吃多了伤脾胃,下次就不想吃了;自然界的东西讲究相生相克,长期偏好某些食物或吃法都不利于健康。要坚持早餐吃饱,补充夜间的消耗,奠定全天劳作的基础,切不可不吃早餐;午餐吃好,补充营养,为午后劳作和夜间少餐提供保证;晚餐吃少,减轻肠胃负荷,避免营养过剩。饮酒少则提神,多则伤身,以不醉为妙。饮料以自制豆浆、果蔬沙拉、安全牛奶、清茶等为好,五谷杂粮有利健康,慎饮其他饮料及营养保健品,身体不适能通过自身免疫或调节治愈时最好不吃药。4、运动要适量。养生的最大误区是身体健康时不锻炼,老了或身体出现问题时才锻炼,避免人们常说的年轻时拼命挣钱,老时拿钱养命。锻炼要持之以恒,运动要符合科学。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现在很多人都谈养生,如何养生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确养生的目的,人之生存,总有生死,养生并不是怕死,是要一个健康的生命,自然有了健康的生命,也会长寿。讲究养生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正在拼搏,还顾不上这些,当然养生并不是只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也很重要,年轻人不惜力气,超负荷的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这就不是养生。当然养生并不是不干活,不工作,是要劳逸结合。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要讲究养生。年轻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体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会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讲究养生,做到以下五点:1.养生先养心。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燥。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2.养生要养体。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4.养生要维护身体的健康。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医学,利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简单道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统中医学所提出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但反映出人体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观,也反映出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性,说明疾病的发生、部位、性质、演变的机能,并且始终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特别在指导养生、调摄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与发掘利用而已。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营养与健康课已落下帷幕,我坚定了学习养生之道的决心,希望可以把自己和家人调养好,并尽我所能,将养生之道发扬光大!
本文标题:浅谈养生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9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