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1.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攻方向。2.激发学生化学科的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源泉。3.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出发点。5.训练学生良好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创新教育,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兴趣,实验教学,问题意识,思维品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特别是随着我国第三次全教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落实,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思想。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母机——教师,当然要责无旁贷地担起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历史责任。一、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师,新大纲呼唤新方法、新观念。新的教学大纲强调:我们不但要在知识技能领域,而且要在发展领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良好个性方面的发展;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首要目标。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没有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人才,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误。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必须树立教育的使命感,以育人为使命的教师常常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在我国表彰的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中,有11位都出自清华大学叶企孙教授的门下。湖南长沙有一位中学教师谭迪熬,他在所基础十分薄弱的学校任教,他极富创新意识,能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后进生”的潜能。近年来,他平均每三开辅导学生完成一项发明。每月捧回一个奖,每学年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在他的帮助下,一批“后进生”变成了“小发明家”,甚至考上了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他们的事迹有力地证明,教师的职业大有可为。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阁下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激发自身的2创新精神,对影响学生创新行为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研究,明了创新是产生于哪些因素或土壤,是受什么制约的。第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充电”,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树立新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观,不能满足于自己现在的有限知识,要及时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要有多层复合型的专业知识,要丰富自己的创新智慧,不能画地自限,眼光褊狭。陶行知说“仿我者死,创我者生”。教师应当懂得这个道理。以“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为最大快乐。第三,教师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学生观。现代科学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不因他们存在不足而过多地责备他们。应尊重他们的个体,宽容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优等生与后进生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中国一句俗话说,是锥子总会出头的,但如果你把它装在一个铁盒子里,它恐怕就出不了头。我们要给它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把它们放进步袋子里,他们才会冒尖,才会一个个脱颖而出。人才的成才也同样的道理。第四,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应当迷信“标准答案”,而应懂得任何标准都是相对的。一味死守“标准”,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扑灭学生创造的火星。教师不仅使学生学好、学会,而且要引导他们好学、会学。教给学生认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教学生有“学、思、创”的精神;要把教材变“学材”,把教室变“学室”,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园”,而不是满堂灌的“教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教师要研究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勤奋好问,不唯书,不唯师,敢于问难质疑,搞好合作学习。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师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转变观念,具有与代相通的理念,能以自身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青少年痴心追求科学真理的品质,才能有效地造就热爱科学的人才。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协同其它学科的知识,共同培养学生全面的创新素质。1.改进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攻方向课堂教学必须鼓励创新,因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留出空间,教师应多提挑战性问题,为创新做出榜样。课堂上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洋溢着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合作精神。如学习碱金属一章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制碱法和金属钾的发现等材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化学课堂上应该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的相似3性和递变规律,运用已有理论提出假说,作如下推论:第一,据相似性,若以钠为参照物,可以预测锂、钾、铷、铯等碱金属也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反应。第二据递变性,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可以预测钾、铷、铯与氧气或水的反应,将比钠更剧烈。上面这些推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和事实进行论证。然后让学生自主用实验加以验证。通过这一科学方法,提倡人人都当预言家,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预言,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激发学生化学科的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源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学习的第一动机,是创造力的原动力与维持力,是创新的正催化剂。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则处于抑制状态。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本身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与自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势,联系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情境,唤起学生为之奋斗的强烈欲望,是行之有效的。因为让学生亲眼看到化学造福于人类的事实,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认识到毕业后无论升学深造还是做工务农,行医当兵都离不开化学,从而增强自己对社会的神圣使命感。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急于想知识原因的条件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做完钠、钾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之后,又补充做了锂、钙、钡铜离子的焰色反应试验,用色彩鲜艳,明亮绚丽的焰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又利用教科书中的彩图给同学们展示美丽的焰色,尤其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更可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学习化学获得的美感。3.加强试验教学——是事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实验的探索和实验的创造性。新的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实验课时比例增大,实验内容增多,实验类型增加。尤其化学II还提高了对定量实验的要求,教师应深刻领会大纲精神,挖掘实验内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它们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来认识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设计和解答实验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为创新意识铺路架桥。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一节时,Na2O2的性质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引入。NaCO3和NaHCO3通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用气球收集,气球鼓起大小不同,通过这些实验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并以0.3gNa2CO3和0.3gNaHCO3为例让学生计算求出它们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多少的事实,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主动学习。最后留了家庭小实验,检验发酵粉加水时产生CO2,具有探索和设计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边实验、边讨论,引导学生4开动脑筋,步步深入,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创造性的想象力。”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思,有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认识变为探索性地求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载体,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没有创新,创新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中,开始其生命的历程。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于问。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必须保护学生固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不能教条地机械地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式去衡量他们,规范和框定他们的创造活力,应当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大胆设想,敢想敢做,甚至“异想天开”探索不拘常规的方法,允许出错,给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和氛围提供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这样才能使其充满“?”,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其次,教师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做问题的示范,敢超常规,敢于标新立异,问题具有引发性,有“抛砖引玉”的功能。例如:在学习关于SO2-4的检验,教师诱导以下问题:①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是否含SO2-4?②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可以断定试样中一定含有SO2-4吗?③BaSO4不溶于盐酸,BaCO3、BaSO3、Ba2(PO4)2均溶于盐酸,为什么?④当未知试样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证明试样中一定有SO2-4吗?⑤为什么不能用硝酸检验SO2-4?⑥怎样正确检验未知试样是否含有SO2-4?学生积极思维,一个悬念解开了,另一个疑惑又来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竭力求索兴趣盎然。5.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它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从而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例如对《碱金属》一章Na与H2O反应这一知识点的挖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题目]:将xgNa加入足量ygN2O中,求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对此题进行延伸和迁移:①能否求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若不能缺少什么条件?②能否求出溶液中Na+和H
本文标题: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1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