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湖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姓名:刘晓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陶良虎20080401湖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作者:刘晓林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提升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的研究-通用机械2005,(7)一、我国石油化工典型装置及其中的关键设备制造业的现状(一)石油化工装备的特点及市场分析1、石油化工装备的特点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高温(低温、超低温)、高压(超高压)、腐蚀、磨蚀、有毒、连续性生产.要求设备耐温、耐压、耐蚀、密封、可靠.由于石化各装置形成生产链,连续生产性强,在装置中某台阀门出现故障都可引起整个系统停产,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期刊论文陈爱贞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视角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45(1)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在特定竞争条件下的市场行为,受企业所在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较低的技术水平使其市场竞争能力弱而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作为全球价值链主导者,跨国公司所形成的垂直竞争挤压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问,强化其技术上的跟随性;跨国公司通过其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加剧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与价值链同一环节的其他企业间的横向竞争,制约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全球化竞争冲击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封闭的产业链,造成来自产业链上游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下游需求支撑的不足,约束了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实力的提升,进一步限制了其自主创新的空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突破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制约的着力点在于通过企业自身力量和外部推力,打破市场竞争能力弱和自主创新能力差之间的恶性循环.3.学位论文梁鸿振兴四川装备制造业探讨2007“十五”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带动下迅猛发展,但与国际先进制造业相比较,差距仍然较大。为此,中国政府近年来把发展装备制造业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内也开始兴起了一股研究装备制造业的热潮。装备制造业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曾经在全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在发展中也面临不少困难。撰写本文主要目的便是为给有关部门和企业研究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思路提供参考。本文在从理论和历史分析的角度对四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绩效、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振兴四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章,即:振兴四川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四川装备制造业基本概况分析、四川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与形势、四川装备制造业与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比较分析、振兴四川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本文针对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四川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竞争能力不强、技术水平较低、结构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等几大问题,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形势和环境(综合实力、技术水平、效益、企业规模等方面),找出四川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基础一流、局部领先、潜力巨大),从而就振兴四川装备制造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扩大对外开放、技术创新、加快改革等)。4.期刊论文课题组.TheResearchGroup生产型服务业:突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作为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之后,开始面临着如何突破瓶颈、再上台阶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经济数据的投入产出分析,从两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消耗生产型服务业的水平还比较低,利用生产型服务业促进其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生产型服务业在发展水平、聚集程度、影响力方面都远落后于装备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者竞争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反过来装备制造业也没有充分地时生产型服务业形成拉动,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尚未形成.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辽宁省以生产型服务业突破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发展思路.5.会议论文林尚扬.杜兵加强共性技术创新,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与自主创新战略2006焊接是装备制造业中应用最广的共性技术,并成为制造业中的关键加工手段,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世界最大的焊接大国。但是我国焊接生产中应用的关键焊接材料、焊接设备严重依赖外国进口,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产品不多,而且总体研发、创新水平和速度都不高。要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必须加强包括焊接在内的共性技术创新。6.会议论文刘洁.张和平.禹言芳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探讨2004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的现状.面临世界装备制造业向集群化、信息化和服务化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合理定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提高综合国际竞争能力、实现我国化工装备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7.期刊论文王道军徐建国:奏响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主旋律-上海国资2009,(12)聚焦两大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上海电气集团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一旦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就能促进电气集团竞争力的提升.比如,如果大型锻件能够突破,我们的核电能够国产化,我们的火力发电设备能够设计新的产品,那么市场占有率就会进一步的扩大,竞争能力就会提高.竞争能力提高以后,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自然会提高.8.学位论文陈彦亮辽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2009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的总称”,它涵盖了主机产品及元器件、维修配件和技术服务,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起着重要作用的支柱产业。辽宁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一直以来重点建设的装备制造业科研生产基地之一。从辽宁的产业发展格局看,装备制造业是辽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辽宁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推进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实现工业化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装备制造企业越来越多运用先进的“极端制造技术”,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这也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因此,自主创新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提高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首先阐述了自主创新和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在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基础上,依照本文的理解,对自主创新的能力给出了一个概念,并通过其构成要素构建了一个对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依据此指标体系对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全面地评价,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9.期刊论文辛晶晶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29)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需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在对集群式创新、装备制造业集群及东北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创新式集群网络组织并提出了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措施.10.学位论文张万强国际产业转移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006国际产业转移是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而导致的某些产业中的企业呈现一定规模地寻求区位转换的行为。产业转移可同时促进转移国和承接国的产业结构的提高,特别是对承接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历史上曾出现几次较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导致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产生。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正在进行,而中国大陆是转移的热点地区。这次产业转移具有不同以往的一些特点。那么这次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什么?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因素有哪些?这次产业转移对于正在建立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辽宁有何意义?辽宁如何把握好这次机会,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从而最终建成东亚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目前和今后要大力发展的核心产业,并希望以此带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新振兴,并最终建成东亚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但辽宁企业目前存在着体制不顺、技术创新能力差、管理水平低和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在一个较短的时期里将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去,完全依靠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创新是很困难的。最佳的途径是利用辽宁的优势及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形势吸引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及其关联产业向辽宁转移,争取在5到10年内形成集群效应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实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以此带动辽宁的产业结构升级。这意味着可以引进资金,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带来市场等诸多好处。换言之,是否能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辽宁能否成功地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未来十五年,随着发达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转变,正在超越自身“全套型”的产业结构,一些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正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即以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特点的制造业的全球整合将进入高峰阶段。产业转移的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要求的配套能力越来越强,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比重越来越大。这为已有一定装备制造业基础的辽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能否抓住这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意味着是否能在新世纪里在制造业上赢得主动。另一方面,辽宁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辽宁自身来说,作为承接产业转移主体的辽宁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存在着经济运行的质量低效益差、市场竞争能力弱、没有形成装备综合配套的市场优势、缺乏优秀人才、企业结构求全,产品结构趋同等问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将近5%,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上海的50%;全员劳动生产率将近2万元/人,只有上海的30%,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主要产品水平低,只有近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总体上大约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0年。对于辽宁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来说,一方面,对于中国来说,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面临着印度等同为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对于辽宁来说,则面临着国内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有力挑战。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全国制造业的重新布局,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预计今后15年内,一个新的全国制造业布局将完成。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把制造业作为第一产业而大力推进,都把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重大战略,如浙江、广东、山东、江苏、湖北等。因此,辽宁正在实施的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应该说,80年代以来辽宁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内陆的产业转移中处于劣势。换言之,这期间也是全国一般制造业的布局阶段,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这一期间赢得了这一布局的优势,初步确立了制造业强省强市的局面。而辽宁处于落后地位;未来15年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布局阶段,如果这一次辽宁仍然丧失机遇,那么辽宁将在全国的制造业发展中被边缘化,甚至被抛弃。另一方面,辽宁的优势也是明显的。除了地缘优势、产业工人的优势、中央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等优势外,辽宁装备工业门类齐全,“基础性技术”层面扎实,配套能力强,其实这是我们所没有认识到的辽宁工业最大的优势。有分析认为,沈阳铁西工业区的“基础性技术”的群体,在东亚是最大的,而这正是成功的装备制造业“技术群体结构”中关键的一部分。如果能成功地进行现代化改造,必将成为东亚装备工业技术的最大基地。尽
本文标题:湖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