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对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浅谈对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作者简介:赵霓(1987—),女,汉族,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摘要: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本文从新课标中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教师自身素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来浅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教师素养《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课程性质进行了比较明确和完整的阐述,明确了中学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特征。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就可以使用英语学习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整个中学阶段是学生在心智、生理、情感、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因此,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也应当结合这几个方面展开。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英语课程不同而具新颖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一、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比以往英语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局面,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这点上可以发现教育目标正在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对人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的级别目标要求,还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为全面。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英语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形成各项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在汉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的强调更是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而以前英语教学的问题是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把英语课上成了语言知识课。针对这样的情况,新课标在教师的教学的方式上提出了更新,它强调了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来发展他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同时新课标也提出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作好准备,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虽是舶来品,但它提出的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方式正好为中国英语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学的方式吹来了清风。首先,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以应用为目的,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以提出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来体现任务型教学。它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获得知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传统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挑战。如何使传统课堂变得更高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所以任务型教学法被一些学者提了出来,英语教师要做的是将它与中国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培养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方式与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一重要特点。三、教师自身素养需得到提高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是对传统课程提出了改变,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要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不适应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以使自己更快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毕竟有其枯燥的一面,如一些复杂的语法知识,需要记忆的众多单词等。如何把这些枯燥的东西变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下老师教学方式转变首要思考的问题。其次,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了解到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角色转变。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环境,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要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当前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这一点在新课标中被强调了很多次,国培讲座的专家们也强调语言的学习必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如果材料是毫不相干的句子,学生会很难将这些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同时,英语新课标也传达了教师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是时代的特征,高中英语整合型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正是自己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习惯和经验,利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呈现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和想法,以便更好地、经常性地检测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不段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四、要改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是新课标对教师的另一要求。它提出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分数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改革评价体系,确立具体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同时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评价时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进步、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一改变将不再以分数的高低评判学生成绩的好坏,会让的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把结果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新的评价机制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新课改下评价的改革,会让更多的教师逐步转变意识,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关键还需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标准共同成长。(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教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6[3]郭熙汉.教学评价与测量.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12
本文标题:对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3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