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秦观《千秋岁》课件(PPT)
执教: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周红华秦少游何许人也?秦观(公元1049-1100年),字,别号,江苏高邮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有《》、《鹊桥仙》。少游淮海居士婉约派苏门四学士淮海集他所写的“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青田水南有一条街道,叫“秦观路”。秦观是江苏高邮人,和浙江青田有什么关系呢?青田的这条街道为什么会叫“秦观路”呢?秦观与青田:元佑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崩逝,哲宗亲政。政局瞬变,“旧党”被贬谪出京。秦观作为“旧党”核心人物,亦在所难免,被贬为杭州通判,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被至处州(丽水)任监酒税。在处州任职之时,秦观学佛以遣愁闷,常与佛寺僧人谈佛聊禅,并为僧人抄写经文。秦观与青田慈仁寺住持诗僧昙法师友善。常经慈仁寺到青田水南栖霞寺留宿,抄写经文。他将《千秋岁》赠寺僧。寺僧曾将该词刻于石碑,立于寺院内以作纪念。水南栖霞寺路线图百岁老人坊莺花亭清光绪十九年,秦观的后人同访栖霞寺,寻找祖先遗迹,已不见旧石碑,故于光绪二十一年重新刻立于寺门旁。第二年青田知县在寺右侧建莺花亭,移碑藏于亭内。碑高1.72米,宽0.85米,青石制,配碑座。这是秦观留给青田人民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1984年7月,秦观碑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碑正面题“”篆书,旁刻后人凭吊怀故诗九首。背面刻秦淮海游宿栖霞寺题《千秋岁》的词和跋语。宋秦淮海先生留宿处阴刻【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水边:瓯江边。城郭: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如:青田水南村,石郭、平堰(平演)、西门外、后山等周边地区。写作的时间:暮春时节。地点:水边沙外。“花影”,可见阳光明媚;“莺声”,可见境界清幽。【花影乱,莺声碎。】“乱”、“碎”:“乱”和“碎”来形容花多、莺声,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南北朝《丘迟与陈佰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乡逢春,因景生情,引起词人飘零身世之感。词人受贬远陟,孑然一身,更无酒兴,且种种苦况,使人形影消瘦,衣带渐宽。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以情人相期不遇的惆怅,喻遭贬远离亲友的哀婉,是别情,也是政治失意的悲哀。【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暮春时节,栖霞寺外的沙洲上,瓯江水静静的流过。举目望去,水南、鹤城等地春寒已退。落花零乱的飘零在草地上,惜春的黄莺凄凉的啼叫,让我的心绪烦乱,令人心碎。因党祸之争而被贬离京的我,来到处州这个贫瘠小州,离别的愁绪,让我酒也不敢多唱,惟恐举杯消愁愁更愁。人也日益消瘦,衣服也比过去宽大了许多。我如今孤身一人在瓯江的沙洲上,身边没有一个相知的人可以倾诉。翘首远望,我看到的,只有寂寂暮色中渐渐暮合的天空碧云,只有无边的孤寂与思念。【忆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现实的凄凉境遇,自然又勾起他对往日的回忆。•西池会,这是一次盛大而又愉快的集会,在词人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西池,即金明池。《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鵷鹭者,谓朝官之行列整齐有序,犹如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飞盖者,状车辆之疾行,语本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抚今追昔,由于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我怎能不倍加忆念故人?•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日边,借指皇帝身边。•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迁谪以来,他对哲宗皇帝一直抱有幻想。他时时刻刻梦想回到京城,恢复昔日供职史馆的生活。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梦想如同泡影。于是他失望了,感到回到帝京的梦已不可能实现。【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去也”运用双关,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遥想当年,我与好友同僚们在皇上思赐之下,同赴西池宴会。那是多么的荣耀与繁华啊,名公文人,朝官好友来来往往,我们坐车同游西池,纵谈阔论,极尽欢娱。但,俱往矣,那我一生中得意的时光啊,我荣耀的光阴啊,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朋辈星散,各贬他乡。。抚今追昔,曾经携手同游的人啊,昔日的好友啊,如今你们又在何方。重返帝京的政治理想已破灭成灰。岁月流逝、青春易老,如今我已面容憔悴。无论我如何留春惜春,也阻止不了春去的脚步。那风中片片纷飞的落花正如我沧海般深广的愁怨。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好事近·梦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处州水南庵二首竹柏萧森溪水南道人为作小圆庵市区收罢鱼豚税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玉数竿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宽秦观在处州的其他作品青田与历代文人的渊源青田始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建县,距今已有1300来年的历史。在这块热土上,蕴藏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山清水秀鹤舞仙境,更吸引了历代的名人雅士。据不完全统计,从南朝谢灵运开始至今,有300多位有名的诗人、文学家慕名来青田游览过,或者为青田写过诗篇。【唐·李白】李白到缙云看望其当缙云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后慕名来到石门洞。面对气势磅礴的石门洞瀑布,李白吟成一诗:“何年霹雳惊,云破苍崖裂。直上泻银河,万古流不竭。”【唐·杜甫】很少有人知道杜甫也题诗颂过青田。杜甫有一首诗是题《薛少保画鹤》的,其中两句就写到青田仙鹤:“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南北朝·谢灵运】山水诗人谢灵运在公元422年至423年任永嘉太守期间,探幽石门洞时,感慨无限,称石门洞为“东吴第一胜”。其中《登石门最高顶》写道:“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长林罗户穴,积石拥阶基。连岩觉路塞,密竹使经迷……”【南宋·陆游】诗人陆游为青田留下八首诗,其中三首写石门洞,一首写《莺花亭》。其一如此回忆石门胜景:“二十余年别石门,灯前感旧欲消魂。人生万事皆如梦,自笑区区记剑痕。”【明·汤显祖】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游览青田后写下:“春虚寒雨石门洞,远似霓虹近若烟。独洗苍苔注云壑,旋飞白鹤绕青田”。【清·袁枚】袁枚在清代中叶独领文坛风骚,他到青田寻访当年刘基的足迹。《石门洞谒刘文成遗像》云:“远望一条白,嵌空落翠微。甘霖真岳降,匹练作龙飞。遗像瞻司马,隆中想布衣。伤心山下水,能出不能归。”
本文标题:秦观《千秋岁》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9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