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业治疗概述基本概念译自英文occupationaltherapy,简称OT。英文occupationaltherapy源于动词occupy,名词occupation和名词therapy。动词occupy意为占有或填充其时间与空间,使之参与、忙碌;occupation指其从事的活动或事件;therapy包括治疗疾病或残障。常用名词及概念作业人类为了生存所要进行的诸多方面的活动。是作业活动的总称。活动为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包含主动、积极的含义。常用名词及概念作业活动有意义、有价值、有安排经常性或是规律性发生与任务有关的一系列的活动偶尔发生的,只能算作是活动作业活动会随着时间消长作业活动的描述-6W谁做(Who)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如何做(How)在哪里做(Where)何时做(When)练习活动你一天的作业活动观察与思考:上课日和休息日有何不同?你与他人比较的结果?为什么?哪些因素造成的?上课日的作业活动时间作业活动06:00–08:0008:00-12:0012:00–14:0014:00-18:0018:00–20:0020:00–23:00休息日的作业活动时间作业活动06:00–08:0008:00-12:0012:00–14:0014:00-18:0018:00–20:0020:00–23:00作业治疗的定义(WHO1997)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目的性、选择性、任务性)促进疾病、发育障碍及/或身体和心理社会功能障碍者康复帮助病残者最大限度地挖掘、使用其身体功能,以促进其适应工作、社会、个人及家庭的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独立的卫生学科作业治疗的定义(WHO2002)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预防、恢复或减少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娱乐与休闲)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并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发展简史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逐渐认识到作业疗法中的劳动、运动、娱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8、19世纪,随着人权和人道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开始了作业疗法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治疗对象为精神病患者。早期的作业疗法有不同的名称,如道德疗法、精神疗法、工作疗法、功能疗法等。发展简史美国医生WilliamRushDunton被称为作业疗法之父,最早将作业疗法命名为“occupationtherapy”。1914年,GeorgeEdwardBarton将其修改为“occupationaltherapy”,并沿用至今。1917年7月,美国成立国家作业疗法促进会,1921年更名为美国作业疗法协会。发展简史1954年,国际残疾人康复协会推动并建立“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共有包括美国、加拿大、丹麦、英国、南非、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印度10个原始国参加。1959年,“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发展简史“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现代表69个成员组织和35万以上的作业治疗师。在我国,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现代康复医学的兴起,作业疗法得以起步并渐渐发展。我国现有OT从业人员200-300人,尚未加入WFOT。首都医科大学和昆明医学院已通过WFOT最低标准OT课程的论证。OT治疗师的数量中国发展OT的机遇和挑战(卓大宏)机遇难得老年保健、康复迫切需要有OT介入。儿童保健、康复有待OT积极而有效的参与。国人未来40年,神经精神疾病、社会转型期的心理,认知和行为障碍会成为困扰现代社会的严重问题,需要靠OT干预而预防和康复。世界OT专业本身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变时期,中国的OT正可乘势而上、乘势而进。国际上对中国发展OT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中国发展OT的机遇和挑战(卓大宏)挑战严峻目前中国OT服务市场发育尚不足,基础较薄弱,OT之理念特色和价值尚未深入人心。中国OT队伍人数较少,质量有待提高,OT专业领导层或学术领军群体有待形成和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内地发展OT应采取的有效机制和战略仍在探索中。作业治疗与康复医学的关系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康复医学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假肢、矫形器治疗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的关系共同点同是现代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都在于利用各自的技术预防残疾、恢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对象的潜力,尽可能地使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的关系不同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对象躯体残疾障碍者躯体残疾、精神障碍(和健康老人)目的恢复基本动作能力恢复认知、应用性动作能力和适应力手段理疗、运动疗法、作业活动、自助具、夹板、环境改中国传统康复造、认知行为训练及社会生活辅导内容增加肌力、关节活动、ADL、感觉、认知及知觉、精细动作、平衡、姿势控制、协调性、耐力、就业能力、促进健康矫正步态、心肺功能的活动作业治疗的治疗手段作业活动促进性措施促进性器具作业活动为作业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或媒介目的:全面恢复和提高治疗对象的功能独立能力。内容:日常生活活动、生产性活动(工作)、娱乐性活动和治疗性作业活动。促进性措施目的:帮助患者更有兴趣、更有效地参与作业活动,提高治疗效果与活动中的独立性。内容:个人或小组辅导;教与学;神经生理等技术;环境改造;良好的医患关系;融入家庭与社区。促进性器具目的: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补偿其功能不足,为其最大程度调动与发挥残余功能提供有利条件。内容:夹板、压力治疗、辅助用具、特别家具及用品等。作业治疗的服务领域神经内、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儿科内科老年科精神科健康老人作业治疗师的角色治疗师(therapist)教育者和训练者(educatorandtrainer)教师(teacher)职业评定者(vocationalevaluator)作业治疗师的角色治疗师(therapist)帮助患者恢复躯体功能的治疗,如强化关节的活动性及肌肉的力量,改善和提高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感知、认知训练。心理安抚与疏导。作业治疗师的角色教育者和训练者(educatorandtrainer)教育病人及家庭成员正确认识患者现存的能力和残疾的状况,可能的预后。给出有关工作(训练)、休息、安全、环境与生活方式改良等方面的建议。介绍或设计适应性用具,并训练其使用。作业治疗师的角色教师(teacher)教授适应与代偿性技术。教授家庭成员家庭照顾和帮助技术。教授患者学习跟从性或家居性训练活动。教学性的小组活动。作业治疗师的角色职业评定者(vocationalevaluator)探寻患者的职业潜能、工作能力、耐力、习性及适应的情况,为患者日后选择合适的职业提供依据和建议。作业治疗师的角色(加拿大)赋能(作业活动能力)的专家交流者实践管理者合作者变迁推动者学术实践专业人士作业活动的分类尚未建立起一致公认的框架结构出发点不同,分类方法不同适合于治疗实践的、更全面、更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统一作业活动分类——霍普金斯等根据作业活动的性质,按照作业活动所适用的作业疗法的范围进行分类躯体功能精神功能儿童职业前感觉整合功能作业活动的分类——按对象和性质功能性作业活动心理性作业活动精神性作业活动儿童作业活动老年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分类——按目的和作用用于减轻疼痛的活动用于增强肌力的活动用于增强耐力的活动用于增强协调能力的活动用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用于改善整体功能的活动用于调节精神和转移注意力的活动作业活动的分类——凯尔霍夫纳根据作业活动的功能将其划分成三类日常生活活动生产性活动(工作)娱乐性活动作业活动的分类——凯尔霍夫纳日常生活活动*人类为了独立生活所每日从事的、最基本和最具有共性的活动。*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控制、个人卫生、移动和转移等内容。作业活动的分类——凯尔霍夫纳生产性活动*所有对目标的追求性活动。*包括家务料理、照料他人、教育性、交通性、职业性和社会性活动等内容。作业活动的分类——凯尔霍夫纳娱乐性活动*产生新奇、愉快、高兴等情绪,对日常生活与工作不产生不良影响的活动。*可以是游戏、体育项目、园艺、手工艺、个人爱好等。作业治疗的信条Humanbeingsneedoccupation人类需要作业活动Therapeuticvalueinoccupation作业活动的治疗价值Occupationaffectshealthandwell-being作业活动影响健康与康乐Occupationsorganizetimeandstructurelife作业活动安排时间并构成了生活Occupationbringsmeaningtolife作业活动赋予生命以意义Occupationsareuniquetoeveryindividual作业活动对每个个体是独特的Townsend&Polatajko,2007,p.21作业治疗的理论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多种观点及多种实践模式不够全面、系统、完善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全面阐述或解释作业治疗的原理和各层面的现象。理论的哲学基础人是积极的个体,其发展受着目的性活动的影响。人类通过实现其内在动机的目的性活动,能够影响自身躯体和心理的健康及所处的社会与物理环境。人的一生是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适应就是通过功能的改变以促进生存和自我实现。理论的哲学基础生物、心理、环境因素可以在生命的任何时期中断这个适应过程。一旦适应过程受损,障碍就会发生。目的性活动可促进这个适应过程。作业治疗主要理论参照体系(FrameofReference)生物力学体系:如夹板、自助具及压力衣的应用。神经发育体系:如Bobath、Brunnstrom、运动再学习、PNF等神经康复技术的应用。感觉统合体系:如(荡)秋千、(钻)笼子、球池(中玩耍)、(骑)木马等。认知、心理、行为体系:如认知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生活适应体系:如利用补偿性方法、辅助器具、环境改良等方法增强作业表现及改善生活质量。作业治疗理论模式(Model)作业表现模式(OP)人、环境与作业模式(PEO)人类作业模式(MOHO)加拿大作业表现模式(CMOP)河川模式(KAWA)运动控制模式发育模式感觉统合模式模式定义:结构或组织知识,以达到引导思考目的的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实践者分析情况,决定所采用的方法和设想可供选择的事物。作业表现模式(OccupationalPerformanceModel)期望、需要、渴望的角色三方面的作业表现三个作业构成(技能)两个作业情境三方面作业表现-OP日常生活活动工作或生产性活动娱乐与休闲活动三个作业构成(技能)-OP感觉运动成分认知/认知整合成分社会心理/心理成分作业构成(技能)-OP作业构成(技能):是指习得的、发展的行为模式,是个体作业执行的物质结构和基础。执行成分的恰当的神经生理发育和整合功能是个体在作业执行框架内执行或完成作业任务或活动的前提条件。作业构成(技能)-OP感觉运动技能感觉功能:感觉意识、感觉过程、知觉过程。神经肌肉骨骼功能:反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肌力、耐力、姿势控制、姿势列线、软组织的完整性。运动功能:粗大协调性活动、过中线的活动、单侧性活动、双侧整合性活动、运动控制、运动惯例、精细协调/灵活性、口部运动控制。作业构成(技能)-OP认知/认知整合技能是指应用高级脑功能的能力。包括觉醒、定向、辨认、集中注意力、动作的开始与结束、记忆、先后顺序、分类、形成概念、空间规划、学习、概括、判断、解决问题等内容。作业构成(技能)-OP社会心理/心理技能包括价值观、个人兴趣、自我认识、角色履行、社会道德、个人技巧、自我表达、模仿技能、自我控制和驾驭时间的能力。作业构成(技能)-OP两个作业情境时间环境作业构成(技能)-OP
本文标题:作业治疗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0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