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和谐常州建设”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0-11-411:42:00突出重点构建平台努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和谐常州建设”的调研报告常州市政协社会法制与民族宗教委员会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市委范燕青书记的指示精神和市政协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在市政协赵敖祥副主席的带领下,我委会同市综治办,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并邀请部分民主党派的负责同志和市民政局、市司法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和谐常州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听取情况通报、组织座谈研讨、深入基层调查、赴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先试城市学习考察,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及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等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完善社会管理七项任务和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完善,公共交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加强,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区建设全面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步伐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安常州建设整体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深化,我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组织不断发展,门类相对比较齐全,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社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逐步拓展,社会志愿服务在推进和谐常州建设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实践中,我市还创造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发展慈善事业的“常州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全省第一家制定并实施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期规划等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为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调研中我们看到,当前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呈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再加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社会矛盾相对凸显。虽然我市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并有所创新,但从总体上讲,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实际需求,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较多。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尚未真正到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社会管理还缺乏总体规划;社会管理力量相对薄弱,财政投入不足,公共财政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多且缺乏有效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尽合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有待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二)社区建设和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尚未理顺,绝大部分社区实行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议行不分,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影响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社区民主自治的机制尚不健全,有些制度流于形式、运行不畅,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之间关系尚未理顺,还缺乏有效的衔接协调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热情不高,尤其是社区居民中的在职人员参与率更低;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社区服务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数量较少且服务项目单一;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缓慢,志愿服务活动尚未形成良好机制。因缺乏推动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影响了社会力量对社区服务投入的积极性。从总体上看,社区建设和管理,还缺乏花钱买服务的机制,基本停留于行政化、等级化的管理结构,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三)社会治安管理面临问题突出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刑事犯罪案件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运行,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依然存在,对社会治安产生潜在威胁;在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外来人员、青少年违法犯罪尤为突出。据公安部门统计,去年我市外来人员和青少年作案人数分别占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总数的72.8%和15.3%。与此同时,社会治安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资源分散,尚未形成合力,市及各辖市、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没有形成实体化的工作机构;协管员缺口较大,报酬仍然偏低,协管力量薄弱且队伍不稳定;服务流动人口的政策措施还不健全,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工作尚待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尚未完全到位,教育矫正基地建设推进缓慢,社区矫正司法奖励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对社区服刑人员尤其对严管对象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衔接管理尚未完全到位,解决“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实际困难的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帮教对象缺少有效的措施。对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青少年和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服务和管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和协调机制;对重性精神病人、艾滋病违法犯罪人员和吸毒人员的管控还缺乏救治管理的整体规划和长效机制,针对“三类人员”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群防群治还不够充分。(四)社会组织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各级对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社会组织数量不足、规模过小,发挥作用的空间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自律诚信机制未很好建立,党的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多头管理,监管职责难落实;监督措施不够有力,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社会组织登记监管机关的工作力量薄弱,无专业执法队伍;我市尚未设立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评估等工作难以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公告费、专项审计费等资金至今未列入财政预算,经费短缺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五)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加强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突破了管理边界,且成份复杂,宣传传播行为无限扩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量个人观点在网上汇集,加大了舆情管理难度,同时也潜藏着“群体效应”危机,对社会治安管理造成很大压力;网络不恰当、不健康的言论信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我市虽然十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了网络管理,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隐患。少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网络安全建设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网上行为管理失控;网络运营单位、接入单位网络信息安全把关不严,违规接入网站现象仍然存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舆情管理力量明显不足,还有不少部门和单位对网络舆情引导认识不足,接到舆情通知后反应迟钝,处理不及时,给网上炒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突发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因信息不畅而处理不及时或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我市新闻网站发展在体制机制、人员、技术以及运营方面难以与商业网站竞争,影响了网络主流媒体作用的更好发挥,重点新闻网站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二、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过程。应针对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将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工作向社会组织转移,实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强我市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质量。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扩大、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广泛推行电子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我市“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网络平台运行水平,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公开政务信息、在线办理服务、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综合作用。2、强化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的并轨,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凡是国家没有明文禁止或限制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都应向社会开放,逐步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界限,进一步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发展规律的研究,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3、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不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践表明,政府通过向非营利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能够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一批社会服务项目,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通过政府招标,向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要研究制定我市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实施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项目,统筹资金的安排和管理。建立购买政府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制定服务质量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明确购买服务的准入条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建立完善以项目实施主管部门为主,形成主管部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达不到服务质量标准和要求的社会组织予以退出,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二)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要坚持扶持与规范、管理与监督相结合,从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入手,促进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小政府、大社会”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1、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一是加大扶持
本文标题:社会管理创新调研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