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我国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
第七讲我国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2)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我国中药资源与区划本讲内容提要3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3-3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3-3-5西南亚热带区域3-3-6西北干旱区域3-3-7青藏高寒区域3-3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3-3-5西南亚热带区域概况范围→贵州全部,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湖南西部,广西北部。区域→北-秦岭并向西北陇南山地为界,南-桂北山地丘陵,东-鄂西北及湘西山地,西-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南麓。气候→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道药材特色→“川药”、“云药”、“贵药”主产区,为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和数量最大的产区。3-3-5西南亚热带区域(1)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750-1200mm黄褐壤黄棕壤当归、党参、红芪、大黄,太白贝母、九节菖蒲、柏子仁、半夏、山楂、黄精、金银花、杜仲、黄柏、山茱萸,天麻、猪苓、花椒、柴胡、秦艽、细辛、桔梗、丹参、白术、附子、辛夷、黄连、地黄,三木药材、瓜蒌、川贝母、柴胡、独活、木瓜等;麝香、牛黄、熊胆、龟鳖、五灵脂、全蝎、乌梢蛇;石膏、朱砂、寒水石、龙骨、滑石、代赭石、磁石等。当归3-3-5西南亚热带区域(2)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四川盆地丘陵为主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900-1200mm紫色土附子、川芎、郁金、麦冬、白芍、泽泻、红花、川明参、川楝子、川黄柏、丹参、厚朴、川木通、续断、白姜、佛手、栀子、薄荷、荆芥、乌梅、石斛、天冬、补骨脂等;五灵脂、珍珠、乌梢蛇、僵蚕、土鳖虫、水蛭、鹿茸、麝香等。•[用途]用于阳气衰微欲脱,大汗肢冷,脉微;肾阳虚弱,阳痿尿频,宫寒不孕;脾肾阳虚,脘腹冷痛,便溏腹泻;阳虚水肿,小便不利;风寒湿痹,肢节冷痛。附子【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五灵脂:五灵脂是哺乳纲、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寒号鸟)、飞鼠或其它近缘动物的粪便•五灵脂性味甘温,无毒,入肝经,具有疏通血脉,散瘀止痛的功效;是妇科要药。主治血滞、经闭、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和蛇虫咬伤等症。3-3-5西南亚热带区域(3)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云贵高原以高原.山地为主,盆地.河谷亚热带-热带高原型湿润气候.年降雨量800-1100mm以红壤为主黄连、川贝母、天麻、珠子参、半夏、川牛膝、续断、茯苓、龙胆、白姜、草乌、重楼、黄精、猪苓,三七、云木香、杜仲、雪上一支蒿、党参、吴茱萸等;麝香、熊胆、穿山甲、鹿茸等;石膏、朱砂、滑石、雄黄、自然铜、琥珀等。三七在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物质代谢系统,以及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重楼──七叶一枝花•RhizomaParidisChinensis•(英)ChineseParisRhizome•别名华重楼、七叶楼、铁灯台、草河车。3-3-5西南亚热带区域(4)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川黔湘鄂山原山地以山原丘陵为主,间有河谷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400-1800mm山地黄壤黄连、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茯苓、木香、款冬花、五倍子、白芨、钩藤、龙胆、石斛、珠子参、竹节人参等;麝香、熊胆、穿山甲、乌梢蛇、五灵脂、鹿茸、牛黄;朱砂、水银、雄黄、石膏最著名。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黄等。这些草药作为熊胆替代品,既便宜又有效。【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明目,止痉。适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功用主治】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3-3-5西南亚热带区域(5)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滇黔桂山原丘陵山原丘陵岩溶地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300-1400mm红壤.黄壤.石灰土石斛、木蝴蝶、三七、艾纳香、肉桂、金银花、罗汉果、灵香草、八角、葛、广金钱、山奈、三木药材等;穿山甲、蛤蚧、麝香、乌梢蛇、牛黄、鹿茸、龟鳖、五灵脂、水蛭等;朱砂、炉甘石、雄黄、石膏、滑石、钟乳石、硫磺、水银等。•【来源】•药材基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片。•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ispentadactylaLinnaeu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剥取甲皮,放入沸水中烫,等鳞片自行脱落,捞出,洗净,晒干,名甲片。•药理作用•1.降低血液粘度作用.•2.抗炎作用:•3.对小白鼠常压缺氧的耐受能力的影响3-3-5西南亚热带区域(6)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山峡谷藏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气候红壤黄壤当归、青兰、岩白菜、紫柳树,川贝母、云木香、珠子参、雪莲花、重楼、冬虫夏草、天麻、胡黄连、石斛、雪上一枝蒿、雪茶等;麝香、熊胆、鹿茸、牛黄、穿山甲、水獭肝等;硼砂、滑石、石膏、硫磺、云母、龙骨、自然铜、朱砂、雄黄。3-3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3-3-6西北干旱区域概况范围→包括河北、陕西和山西的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北部、内蒙古、宁夏和新疆。气候→地处中温带至暖温带地道药材特色→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特产药材突出3-3-6西北干旱区域(1)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内蒙古高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年均降雨量200-500mm黑钙土知母、赤芍、柴胡、黄芩、秦艽、苍术、防风、桔梗、草乌、升麻、狼毒、金莲花、麻黄、甘草、白头翁、菖蒲、泽泻、黄精、玉竹、龙胆、苦参、手掌参、五味子、猪苓、黄芪、锁阳等;牛黄、鹿茸、刺猬皮、夜明砂、望月砂;龙骨、芒硝、大青盐、石膏、炉甘石等。功能主治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症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基原】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质茎。•【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3-3-6西北干旱区域(2)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阴山山地及坝上高原山地.高原温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区域,年均降雨量200-450mm栗钙土甘草、麻黄、黄芪、黄芩、防风、柴胡、赤芍、黄精、玉竹、苍术、藁本、远志、知母、狼毒、苦参、百合、龙胆、款冬花、草乌、威灵仙、漏芦、紫草、升麻、党参、枸杞等;鹿茸、牛黄、狗肾、全蝎、刺猬皮、蛇蜕等。石膏、龙骨。来源:为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马勃目马勃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成分:含蛋白氨基酸、干酪基酸、尿素、麦角淄醇、类脂质、马勃素等。此外还含有磷酸、钠、铝、镁、硅酸、硫酸盐等。功用:主要用作局部止血药,兼治咽喉痛、失音等。3-3-6西北干旱区域(3)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祁连山地山地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150-400mm高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土秦艽、羌活、贝母、甘草、麻黄、雪莲、红花,大黄、黄芪、柴胡、防风,独活、川芎、红景天等;麝香、鹿茸、牛黄、熊胆;石膏、芒硝、龙齿等。秦艽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在青海尤以黄南产的秦艽质量最佳。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3-3-6西北干旱区域(4)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及柴达木、塔里木盆地高原.盆地干旱中温带-干旱暖温带气候,年均降雨量<200mm棕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维药”基地:甘草、麻黄、银柴胡、苦豆子、香青兰、黄芩、远志、知母、狼毒、枸杞、葶苈、益母草、北五加,肉苁蓉、锁阳、葡萄,软紫草、阿魏、党参、罗布麻刺猬皮、牛黄、五灵脂、马鹿、羚羊角等;大青盐、云母、玛瑙、石膏、硫磺、龙骨等3-3-6西北干旱区域(5)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阿尔泰、天山山地及准葛尔盆地山地.盆地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山地600mm、准葛尔盆地50-100mm灰棕漠土.棕钙土.灰钙土.栗钙土赤芍、麻黄、伊贝母、秦艽、肉苁蓉、白藓皮、甘草、柴胡、虫草、灵芝、乌头,锁阳、阿魏、麻黄、红花、软紫草、党参、黄芪、菟丝子、泽泻、蒲黄,雪莲、藁本、赤芍、紫苑、雪上一枝蒿、瞿麦等;马鹿、驴皮、麝香、海里香、羚羊角、龟甲、五灵脂等。3-3-7青藏高寒区域概况范围→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8000m。西藏大部,青海西部,四川北部,甘肃东南部。区域→东-四川盆地,西-克什米尔及印度等国,北-昆仑山与新疆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分界,南-喜马拉雅山脉气候→高原高山高寒气候地道药材特色→“藏药”主产区3-3-7青藏高寒区域(1)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川青藏高山峡谷高原.高山峡谷青藏高寒半湿润气候,年均降雨量400-1000mm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漂灰土.高山草甸土冬虫夏草、大黄、川贝、党参、黄芪、秦艽、羌活、藏茵陈、雪莲、防风、龙胆、草乌、黄精、玉竹、柴胡、红景天、沙棘、山莨菪、川木香、甘松、赤芍、猪苓、黄芩、连翘、丹参、铁棒锤等;鹿茸、麝香、五灵脂、熊胆、牛黄;朱砂、雄黄、硼砂等。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3-3-7青藏高寒区域(2)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原坡地高山峡谷暖温带半干旱区,年均降雨量300-650mm亚高山灌丛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川贝、大黄、秦艽、甘松、胡黄连、雪莲、独一味、红景天、铁棒锤、羌活、山莨菪、黄芪,川贝母、大黄、秦艽、甘松、藏红花;麝香、鹿茸、熊胆、牛黄、全蝎等;大青盐、石膏、芒硝、云母、硼砂等。3-3-7青藏高寒区域(3)资源分区地形地势气候土壤主要中药资源羌塘高原高原高原腹地:高原寒带.年均降雨量80-300mm藏东高原:年均降雨量20-100mm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雪莲花、鼠曲雪兔子、高山葶苈、麻黄,冬虫夏草、川贝、大黄、红景天、龙胆、独一味、蒲公英、甘松等;鹿茸、麝香、羚羊角、牛黄、熊胆;硼砂、大青盐、石膏、硫磺等。3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3-4我国的中药区划3-4-1中药区划的目的与意义3-4-2中药区划的原则3-4-3我国的中药区划3-4-1中药区划的目的与意义(1)中药区划含义是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中药资源和中药生产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特征分析,根据区域向使相似性、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和中药生产的区域。3-4-1中药区划的目的与意义(2)中药区划意义通过中药区划,可以加深对环境与中药统一性的认识,强化因地制宜的观念,明确区域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中药生产的发展方向,为正确选择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4-1中药区划的目的与意义(3)中药区划目的按照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和中药材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为因地制宜指导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中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4-2中药区划的原则(1)中药区划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植被)、水文等社会因素:区域生产力水平、中药生产特点、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等。3-4-2中药区划的原则(2)中药区划基本原则应保持与农业区划的协调合不同等级区划的衔接保持一定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3-4-2中药区划的原则(3)自然因素划分原则气候相似性原则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原则地带性土壤类型相同的原则3-4-2中药区划的
本文标题:我国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5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