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9版高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第2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邻水二中:刘杨华板块一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历史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阻碍社会的发展;•3、从历史原因看:封闭只能导致贫困落后;•4、从国际形势看:一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二是国际联系加强,全球化逐渐成为趋势。二:从农村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人均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三: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结合材料及教材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①人民公社化体制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②农村和农业的落后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③中国农民人口多,农村和农业的落后造成社会不安定。抉择——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安徽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一家材料三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特点: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改变方面:(1)高度集中管理到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2)平均主义分配到按劳分配(自负盈亏)不变的方面:土地所有权不变(公有制为基础)安徽凤阳县农民喜获粮食丰收生产队社员正在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同书农村改革的过程:1、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2、安徽、四川等省积极推广;3、广汉县率先取消人民公社;4、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5、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何意义?材料一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斤1981年产粮6.70亿斤1982年产粮7.15亿斤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材料四1、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2、乡镇企业得到发展;3、为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缺乏活力,不能发挥劳动积极性(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ks5u精品课件1、改革的原因:2、改革内容:(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3)分配:按劳分配为主;(4)流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3、核心:发展多种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增强企业活力。6.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具有哪些特点?试答提示:①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②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③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计划经济僵化全国粮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票证为保证工业化建设顺利进行,国家从1953年起对粮食、油料、棉花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凭票供应的物品扩大到肉、蛋、糖、豆制品和一些日用工业品,人们消费普遍实行配给制度票证时代——计划经济的产物史料研读材料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直接原因:日用消费品特别是粮食供应紧张保证一五计划的实施根本原因:保证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史料研读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计划经济僵化(2)、内外形势严峻(3)、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微考点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一①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江泽民思考1史料一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调控手段上有何特点?试答史料解读:由①可知其特点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二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②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③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④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思考2史料二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特点?试答史料解读:由①可知所有制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由②可知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由③可知分配制度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由④可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1)调控手段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只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性质。(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意义1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使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吗?试答提示:不一样,两者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背景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下被动开放的。2、目的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结果不同: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4、性质不同:当今的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侵略的产物。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2.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同时借鉴世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3)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对外开放格局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全方位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浦东经济特区7.经济特区之“特”是在这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吗?试答提示:否。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Step2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专题综合全面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1.国家在设立经济特区时,首选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原因(1)近代以来,对外开放较早,历史上与海外有着密切联系,便于吸收外资。(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较早,有着重要的工业基地。(3)海陆交通便利。(4)广东、福建等地是著名的侨乡,靠近港、澳、台,便于联系。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浦东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特点(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是指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5)“多层次”是指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6)“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还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吗?试答提示: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吗?试答提示: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5.用表格归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何
本文标题:2019版高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6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