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几种常见的求职陷阱及其识别技巧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陷阱二、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陷阱三:要你介绍你朋友、亲友加盟陷阱四:不签订就业协议书陷阱五:不将承诺写入合同陷阱六、劳动合同变产品协议陷阱七、面试地点临时租借招聘单位选择宾馆等临时租借的地方作为面试地点陷阱八、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陷阱九、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等等,可谓招聘陷阱形形色色总之,求职陷阱主要分两大类:一、虚假职位信息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二、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1、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2、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3、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1、大学生通过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可获得的益处。2、大学生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及如何处理此关系。3、大学生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除学校统一推荐、安排的,即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的)同样也当心前面所说的类似陷阱。二、大学生兼职、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相关问题案例1、某高校女大学生小王由于过分地轻信他人,该同学在未经认真核实地情况下,只身去应聘家教,结果遇害。(案例2)有社会上的人(模样和学生差不多)混进学生宿舍,这些人通常随身带着笔、笔记本等文具用品或化妆品等,说是寻找代理。除此之外,还有代理车票等。(案例3)社会上有某些中介机构,给同学们介绍工作岗位,但要求同学们先交几百元的费用,并且会举办什么讲座或沙龙,其实质就是给人洗脑,灌输成功的思想,之后,甚至还会有要求同学们要介绍其同学、亲人、朋友入会。三、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一)层层过滤,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二)面试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三)要谨慎行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一)层层过滤,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1、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看,该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公司)登载的营业项目、报上刊登的项目、面试现场所见三者是否相符;2、通过登陆有关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查看核实用人单位的工商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通过电话向当地有关部门核实;(二)面试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1、当前往面试的第一天或职前训练的前几天,要留意该单位是否继续隐瞒工作性质及业务性质;2、面试地点偏僻、隐秘或是转换面试地点的状况,或是要求夜间面试者,皆应加倍小心;3、面试时,要注意以下环节:一是应详记该单位及主试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二是对方所提工作内容空乏不具体时,不要被夸大言辞所迷惑;三是身份证、毕业证书及印章等证件,不宜给对方;不可轻易出示银行帐户号码及密码,以免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四是主试官说话轻浮,暧昧不清,眼神不正常等都是危险的前兆;五是如果有不安全、不对劲的感觉或有不正常的状况,要以某种借口来迅速离开该单位为宜;六是拒绝不合理的邀约及要求;七是在面试时尽量不要随便喝饮料或吃东西4、进行面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用人单位要你交保证金或其他培训费用(比如报名费、训练费、材料费等)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为了保住工作而盲目交费。5、面试最好有同学陪同前往,并备有适当的防范器物。尤其是女性,要避免夜间到荒僻的地点面试。如果无法结伴而行,至少要将自己的行踪告知辅导员或同学,最好是让辅导员或同学知道面试的时间与地点。6、面试前后随时与学校辅导员、同学、家长保持联系,并告知面试场所及电话号码。7、要求提供亲友名单,身份证号码(复印件)均可能有诈财之患,要注意避免!四、要谨慎行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遇到相关问题,要敢于向有关部门反映;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双方达成就业意向后,毕业生需要及时签订就业协议书及劳动合同。当然,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及劳动合同前一定要对其内容反复斟酌,方可落笔。签订劳动合同的有关问题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也是劳动争议发生后处理争议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的签订,不仅事关个人在薪酬、福利、保险等方面的物质利益,还涉及到诸如培训、晋升等个人长远发展问题,因此必须慎重对待。比较常见的合同陷阱1、口头合同2、格式合同3、单方合同4、生死合同5、两张皮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3大注意提前准备把握内容重点了解如何签定劳动合同(一)签定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2.协商一致原则(二)签定劳动合同应当合法(三)注意劳动合同的条款(四)及时签定劳动合同(五)掌握必要的相关知识和细节1.关于工资待遇及劳动时间2.关于解雇与解除合同3.关于试用期4.关于健康与安全5.关于商业机密6.关于妇女权利五、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总之,要做到:一、忌贪心二、忌急心三、忌糊涂心1、到正规市场求职。看企业是否有“三证”,即营业执照、中介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2、对繁多收费说“NO”。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职能部门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3、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求职者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谨慎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4、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资讯,产品,论坛)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一)提升安全意识,预防求职被骗(二)就业实习期间安全问题(三)大学生就业保护网六、提高防范意识刚刚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时面对招聘广告,签订劳动合同,洽谈就业岗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等事项,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某些企业和单位正是利用大学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在这些环节设置陷阱,损害求职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安全意识,预防求职被骗虚假广告—引诱求职者上当北京某高校文理学院2006级毕业生小薛,在浏览网上招聘信息时相中一家计算机公司。这家公司所列的招聘职位有:销售策划、公关员、业务企划、产品推广、软件开发、市场调研等等。小薛学的是文科专业,觉得这些职位都比较适合自己,于是跟对方电话联系,对方要他过去面试。一周后,小薛接到那家公司的电话说“你被录用了,下周可以来上班”。小薛到公司后,得知自己被安排做销售策划。部门主任说新员工上岗前先实习3个月,让小薛拜访这家公司的部分客户,推销公司新推出的一种软件。实习期间,小薛卖出了20多套软件,销售额两万多元。实习期满后,小薛一心指望到办公室做正式的销售策划。可是部门主任告诉他,公司不会让一个刚实习完的职工马上做销售策划的,所有人必须先做几年市场销售,才能做销售策划,做市场销售时工资底薪800元,其他部分靠销售提成,这是公司的规定。至此,小薛才明白,他干的这个工作实际上就是推销新产品,工作不稳定不说,工资待遇根本没有保证,至于当销售策划,更是没谱儿的事。当初他想,虽然这家公司允诺的薪酬不是很高,但能做办公室工作,比较稳定就行,现在看来完全不符合他的初愿,于是他愤然离开了这家公司。好长一段时间后,这次求职的阴影一直无法抹去,搞得他心情异常糟糕。虚饰岗位是求职者遭遇的虚假广告中的一种,即用好听的新名词、新概念包装岗位,将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让你去推销产品、做秘书等等。除了这种骗人的手法外,还有高薪诱惑陷阱。允诺付给你高出期望的薪酬,等到你上岗后做起来,才发现那高薪只是空中楼阁,因为你的业绩根本达不到他规定的高薪起点。信息不对称是毕业生求职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毕业生求职要克服急于求成的焦躁情绪,最好选择由学校、当地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学校和这些部门信誉好,还可以帮助毕业生把好第一道关,例如企业的诚信度等。由教育和劳动、人事部门举办的网上招聘会近年发展迅速,是较好的择业渠道之一。毕业生在具体应聘某个企业或单位时,不要只听信用人单位的广告宣传,要通过政府网站、行业网站和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标准、对所需岗位的要求,以及薪酬、福利待遇等最好能有文字描述。传销陷阱—引诱求职者上当2007年11月,毕业生李某在网上看到一家经营食品加工的企业招聘营销经理。该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经验等都没提出要求,只要求有大专以上文凭,而提供的待遇是每月8000元。李某当即把自己的求职简历投了出去,很快他便收到了该企业的录用通知,告诉李某已被该企业正式录用。由于身处外地,该企业要求他带1万元现金过去,以便安排生活等事宜。来到该企业后不久,该单位以办理证件的名义把他的身份证收走了,后来企业又说新员工要参加培训需要先交培训费,让李交纳了8000元钱。“参加培训那天,走进会场10分钟后,我就感觉到不对劲了。”李对记者说,“那场面就是自己多次在电视上看到的被曝光的传销培训的场面。”到这个时候,李才知道自己落入了“传销陷阱”。由于难以脱身,只得被迫暂时留了下来。但他没有按照传销人员的要求,购买所谓的代理权,做下线。他不相信一年能挣100万元的谎言,也不想欺骗朋友和同学。后来该传销组织被警方查处,他才得以脱身。招聘收费—名目多防不胜防郑州杜同学到本市一家大规模超市的人事部门自荐,经过第一轮笔试和第二轮面试的严格筛选后,被录取为试用人员。领到的《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须知》,其中要求交纳服装费押金以及培训费,而用人单位口头承诺了前三个月的试用期月薪。在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时,没有把押金和培训费等相关条文写入合同。三个月后,该超市以不满意为由辞退杜同学,但拒绝退还当时所交的高额押金和培训费。杜同学为了要回自己应得的钱,多次和该超市交涉。最后仍然只是索回部分费用,耽误了继续求职的时间。案例:某高校04届毕业生李某,家住广东省揭东县。由于该生即将毕业,在找工作时使用的自荐表上有自己家庭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导致被不法分子所利用。11月27日上午,该生所在宿舍同学接到不明电话,电话中不法分子以重庆市公安局的名义称正在追捕罪犯,罪犯电话转接到该生所在宿舍的电话上,现在罪犯即将抓到,请同学配合将电话线拔掉,听到这样的情况,该生所在宿舍同学便拔掉了电话线。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又给该生家打电话说该生在学校遇车祸急需用钱,让其家长尽快汇款,其家长闻讯后非常焦急,立即打电话到该生宿舍询问。但由于电话线已被拔掉,加之该班11月28日下午有考试,同学多不在宿舍,故情急之下其家长便按照不法分子提供的账号汇了6900元,至中午一点多其家长才辗转与该生取得联系,发现被骗。随后,该生和家长均向当地公安局报案,但至今没有结果。案例:河北某高校大四学生殷同学被校门口的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了目光,内容大致是“招聘专职打字员,每打一万个字报酬六七百元,有意者可与公司签订三至五年的长期合约。”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殷同学,当时就心动了。但到了这家名叫依维嘉和的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她,办公室的电脑已经被事先报名的学生占满,如果仍然想要工作,必须交三百元的押金,才能让她把文件带回学校去打。殷同学也没多想,就把钱交了。随后,公司给了她一篇稿子,并让她一个星期后交回来。为了尽快拿到报酬,殷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可当她再次来到这家公司时,门却怎么敲也敲不开了。就在这时,殷同学才知道,和她一样,来这索要押金的至少有二十多个人了,并且,他们都是本市各高校的学生。1、确认公司的合法性2、警惕随意粘贴的招聘广告3、拒绝巧立名目乱收费4、小心“培训陷阱”5、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6、小心“实习陷阱”7、谨防“电话骗局”8、谨防以面试为名抢劫9、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就业实习期间安全问题案例一邵振彬是黑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2006年5月,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上奉镇湖山村武吉高速公路A19标段实习,在工地搞测量。工作中,不幸被工地重型大卡车(后八轮)倒车时撞倒。
本文标题:4求职的安全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9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