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进出口许可 > 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摘要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中国高校学术活动呈现出活跃和繁荣的局面。但与此同时,高校频频发生的不端事件也被社会所关注,这不仅损害高校的学术声誉,阻碍科教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也会产生严重的滞碍影响。本文旨在介绍加强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打击学术腐败现象,以及针对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围绕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一些独立的思考以及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道德学术诚信1.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内,违反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科学研究道德标准或学术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篡改、抄袭”等为科学界共同反对的在科学研究组织与管理中与此紧密相关的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现阶段我国科技界学术道德主流是好的,但科技界正面临浮躁学风、学术不端行为蔓延的严峻挑战,其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科学记录的可靠性和科学研究的质量。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几所著名大学的科研丑闻使得科研不端行为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议题。从1974年到1981年,在美国共揭露出12起科研不端行为的丑闻。曾经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宣称是世界上首先培育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和用患者体细胞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人,在2005年被揭发为学术造假。中国学术不端行为从最有名的大学到地方的民办学校,从地位崇高的院士到尚在未毕业的大学生,有海外留学归来者,有国内努力成才者,各类研究生,涵盖生物数理化人文历史等各个学科。从个人来看也许没有黄禹锡那么突出,但范围之广,牵涉之大,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芯片造假、抄袭的博士论文到80%复制比例的出书多说明目前学术不端行为的广泛性和频发性。为此,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予以认真研究努力寻求对策。2.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2.1抄袭和剽窃2.1.1抄袭和剽窃的定义抄袭和剽窃是一种欺骗形式,他被界定为虚假声称拥有著作权,即取用他人思想产品,机器作为自己的产品的错误行为。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他人的思想简介或语言表述,而没有申明其来源。2.1.2抄袭和剽窃的表现形式(1)抄袭他人受著作权保护作品中的论点、观点、结论,而不再参考文献中列出,让读者误以为观点是作者自己的。(2)窃取他人研究成果中的调研、实验数据、图表,照搬或略加改动就用于自己的论文。(3)窃取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概念、定义、方法、原理、公式等据为己有。(4)片段抄袭,文中没有明确标注。(5)整段照抄或稍改文字叙述,增删句子,实质内容不变。(6)全文抄袭,包括全文照搬、删简、替换、改头换面、增加等。(7)组合别人的成果,把字句重新排列,加些自己的叙述,字面上有所不同,但实质内容就是别人的成果,并且不引用他人的文献,甚至直接作为自己论文的研究成果。(8)自己照抄活部分引用自己发表文章中的表述,而未列入参考文献,应视作“自我抄袭”。2.2伪造和篡改2.2.1伪造和篡改的定义伪造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记录或报告无中生有的数据或结果的一种行为。伪造不以实际观察和试验中取得的真实数据为依据,而是按照某种科学假说和理论演绎出的期望值,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篡改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操纵试验材料、设备或步骤,更改或省略数据或部分结果使得研究记录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的一种行为。2.2.2伪造和篡改的形式(1)伪造试验样品(2)伪造论文材料与方法而实际没有进行的实验,无中生有。(3)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故意取舍数据和篡改原始数据,以符合自己期望的研究结论。(4)虚构发表作品、专利、成果等。(5)伪造履历、论文等。2.3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2.3.1一稿多投的定义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在法定或约定的禁止再投期间,或者在期限以外获知自己的作品将要发表或已经发表,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2.3.2一稿多投的形式(1)完全相同型投稿。(2)肢解型投稿。比如作者把A文章分成B、C文章,然后把A、B、C三篇文章投递给不同的期刊。(3)改头换面型投稿。作者仅把对文章题目做出改变,而结构和内容不做变化。(4)组合型投稿。除了改换文章题目以外,对段落的前后连接关系进行调整,但是真题的内容不变。(5)语种变化型投稿。3.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近段时间国内、外都出现了许多学术不端行为,因严重抄袭和造假行为被揭露和受到处罚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撤销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的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是我国首次因为学术造假撤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再比如韩国首尔大学前教授黄禹锡因在研究论文中造假而受到处罚等。在我国,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使科技工作者在申请项目经费、发表学术论文、职位升迁、工资待遇、同事竞争等方面面临着的巨大压力,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监督和惩戒机制的缺失为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个人诚信的缺失则助推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抄袭、剽窃之风在今天的学术界愈演愈烈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蔓延到一些高校学生的作业和毕业论文写作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基本学术研究素养教育的缺失许多科技工作者者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故意触犯学术道德,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而是由于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训练和常识教育而无意中触及的。我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普遍存在忽视对学生和科技人员进行基本素养和学术诚信的道德意识的教育,造成相当多的学者不能正确处理合理借鉴、引证与抄袭剽窃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在论文中不规范的引述别人观点或使用别人的数据不是什么问题,违反了学术规范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有学者连引用别人观点要加注释这样最简单的学术要求都不懂。(2)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影响科学研究是求真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了艰辛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科研人员通过努力的工作,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职业晋升、个人获益和自我满足的条件和机会。我国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会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这也是每位科技工作者所期望的。目前,科技工作者的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与其完成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密切相关,使科技工作者产生很大的动力。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影响到学术界。科技工作者在诱惑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也会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念头。部分科技工作者无视道德约束,为完成单位的考核指标而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其搞学术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晋升职称、提高待遇,把学术研究当作谋生手段和获利工具,使得学术不端行为盛行。(3)缺乏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正确合理地评价研究人员的工作成绩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推进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简单地直接与职称、职务晋升和工资、奖金等利益挂钩。表面上看,这种以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学术评价机制是一种简单易行、合理甚至公平的评估方式。但事实上,这样做说到底是把高度复杂的智力劳动简化成为单一的机器生产,彻底抹杀了人创造潜能的多样性。学术研究的本来目的是发现本质,探索规律,追求真理,但在学术评价过度症的高压、逼迫之下,一些学者违背学术道德的要求,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为了应付评估考核,获取更大利益,科技工作者盲目追求论文数量,拼凑研究成果,有的甚至造假、抄袭、剽窃,使得学术不端问题广泛存在于课题申报、奖励评定、名次排序、论文发表等学术活动中。学术研究被异化成迎合评价体系、追求评价指标、打造政绩的行政行为。(4)规范管理制度的缺失系统完善的学术管理制度,是保证科技活动的有序开展,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科技界尚缺一部(或多部)实用的具备可执行性的规范管理制度能为学者、评审者和出版者所接受。遏制学术不端不能仅依靠学者的道德自觉、学术自律,亟须规范制度尤其是法制力量的治理。在科技活动中,科研资源的分配过程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奖励机制本身在奖项设置、奖励范围等方面还存缺陷,奖励的公正性有待完善;评审制度也存在不严谨,缺乏公开、公正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规范的惩戒制度。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防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往往局限于道德声讨、人事调整等层面,难以应对学术造假频发现状的挑战,形成了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主体因素之外的重要成因。4.抑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学术不端行为已严重地扰乱了学术环境、社会秩序,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危害极大。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有效抑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1)加强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规范的基本训练和学术诚信品质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正确合理地引用、借鉴他人成果及文献,如何规范标注引用文献,避免无意中出现抄袭、剽窃。培养他们严谨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科学原则。科研诚信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可信性的保证,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作为科学界的一员,为了使科学研究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我们严重依赖科学界同行之间现存的脆弱的信任与诚实。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实验是有严格记录的,如果出现一个错误的实验结果也应该记录在案,而不是把这些记录丢弃,更不能捏造实验数据以迎合自己的结论。只有科学界的所有成员团结一致,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感谢和尊重他人的智力贡献,才能在科学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科学技术才能繁荣发展。(2)改进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优化学术环境的当务之急。目前评价机制相对单一,重研究论文、成果的数量,轻研究质量。学界需要制定一套符合科学研究客观规律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高学术评价的科学化程度,使评价考核逐步从成果的数量转向成果质量,从期刊等级的考核转向成果内容的考核。必须要彻底打破目前学术中存在的以价值观为任用标准的观念和体制过度干预学术研究的行政方式。科技评价指标只能用在科技学术活动之中,评价指标宜松不宜紧,宜多样不宜单一。社会上浮躁、功利的风气以及不完善的量化考核指标都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科学研究不是能立刻产生效益的机器,必须去除学术研究与利益的直接关联,才能给学术思想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学术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应从目前单一的行政化评价机制走向行政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机制。国外就有一些比较完善学术评估经验,如:国外大学(欧、美)的职称晋升主要是看年资和教学水平,只有研究性大学的教授,或普通高校的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的教授,才要求科研成果。日本的大学老师晋升职称以年资和教学业绩为主、研究成果为参考,这种评估和考核制度培养了日本大学教师举世公认的踏实敬业,不盲目追求科研成果数量的严谨__学风,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借鉴的。(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学术规范。学术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或学术类别,制定出既符合学术发展规律,又满足现实需要的、统一的、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学术规范,使科技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学术活动的正常开展。科研管理单位和期刊编辑部都应建立完善流动的评审专家库,同时不断搜集、及时补充和完善。在科研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论文)评审中,学术评价制度要做到客观、公正,过程要公开并接受监督。(4)健全学术监督及惩罚机制。为了消除学术腐败滋生的温床,迫切需要建构防范学术不端的制度性网络。学术环境必须接受监督和批评,缺乏监督的制度易产生权力寻租,诱导学术不端问题。如果学术不端行为一出现就被揭露和批评,即使是暂时没有严厉的惩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不端行为的发生。目前,除了要鼓励个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外,各科研院所、高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学术监察机构;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与评论平台,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建立全国联网的统一监督网络;完善相关学术举报制度,建立相应的学术举报激励机制。为扭转学术不端论文大量充斥的局面,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研制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供期刊编辑部将来稿与《中国学术文献
本文标题: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0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