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 《围城》中孙柔嘉女性形象分析
艰难的存在,灰色的形象——《围城》中孙柔嘉女性形象分析《围城》中身为女性知识分子的孙柔嘉是个很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夹击下,孙柔嘉在虚伪黑暗的乱世中艰难地存在,身不由己地在人生之城中被涌进涌出,不知不觉中酿造了自己灰色的人生。一、孙柔嘉的进出“围城”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她们可以借助出嫁摆脱不济的命运。《围城》中的孙柔嘉掌控塑造了自己第二次生命,但同时,又亲自结束了这次重生。(一)进城:际遇所迫与工于心计“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1】(P122)孙柔嘉的出场十分简陋,但在如此简简单单的描述中,却对她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方鸿渐甚至“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有看清楚呢。”【1】(P130)这也从侧面上说明孙柔嘉在外貌上没有惊人之处。她的家境也并不富裕,“孙先生孙太太对女儿的事淡漠得等于放任。孙先生是个恶意义的所谓好人——无用之人,在报馆里当会计主任,毫无势力。孙太太老来得子,孙家是三代单传,把儿子的抚养作为宗教。”【1】(P300)对于一个相貌并不出众,在家庭中不被重视,没有地位,独身在外的青年女性来讲,她是没有依靠的,内心是孤独的。同时,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女性,孙柔嘉是新旧时代交替中的女人,一方面掌握了知识走进了社会,获得了经济自主权,另一方面又没有摆脱传统女性以家庭为中心的旧观念,受新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孙柔嘉而言,婚姻是保证她活下去的契约,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且她要主动去抓住自己的幸福。因此,婚姻是围城也好,不是围城也罢,她一定要进去,否则就失去了依靠。同时,孙柔嘉的“进城”也是她算计的结果,对于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孙柔嘉,同鲍小姐一样深深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孙柔嘉大学毕业,在去三闾大学谋职的途中,方鸿渐在甲板上的几句体贴话温暖了她的心,她从此便心生爱意。方鸿渐从家境外貌学历到甲板之语,无一不暗含孙小姐的芳心,因此,她就爱上了方鸿渐,认定他是其摆脱命运的机会,这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选择,即在身边可能婚配的男人中选择了方鸿渐,她的幸与不幸就从这里开始了。在选择了方鸿渐之后,她就开始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计划。“这个‘傻’女子不但家庭平凡,而且论‘才学’不如苏文纨,论‘纯情’不及唐晓芙。可她却深谙苏唐都不懂得的当时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两性关系法则。把自身的‘软弱’作为武器来捕获自己想要的对象——方鸿渐。他会在方鸿渐面前装幼稚;会在三闾大学上课时,学生造出Iamyourhusband,youaremywife.”【2】(P115)等诸如此类侮辱性句子时,来到方鸿渐面前哭诉,事事向他请教,以自身的弱小幼稚激起方鸿渐的同情心和保护欲。她为了方鸿渐的面子与大男人心态,只好在追逐爱情中处处表现一个弱女子的孤独无奈与柔弱无助,以一种欲擒故纵的方法赢得爱情。为了催促方鸿渐,不惜编出陆子潇写匿名信给孙先生告状,在颇有心计的掩饰和创造出的种种机会中,闪电般抓住李梅亭、陆子潇的当口,迫使方鸿渐当众定下与自己的婚约,最终把方鸿渐捕入自己的网中,这所有的一切恰恰体现了孙柔嘉“工于心计”的性格特点。夏志清先生说:“柔嘉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3】(P283)在她身上,中国女性为应付苦难生活所生就的实用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小说中就体现为她的理智与心计,正因为如此,她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围城”,成为了真正的“城里人”。际遇所迫与“工于心计”,让孙柔嘉由一个“城外人”变为一个“城里人”,但是用尽心计的孙柔嘉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苦苦追求的“围城”竟然是一个悲剧的开始。(二)出城:偶然的灾变折射必然的过程孙柔嘉的婚姻不幸不是一个偶然的灾变,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书的结尾部分,孙柔嘉与方鸿渐的一次常规的吵架例会,却由于李妈的无端插入而导致其婚姻的终结。按照一般常理,夫妻吵架,旁人多以劝架为主,而李妈护主心切、忠心耿耿偏袒孙小姐,她一介入战争马上升级,迅速进入白热化状态,孙柔嘉恨李妈不看场合,以至于不能使吵架合情合理地结束,之后闹到不可收拾,孙柔嘉与方鸿渐彻底决裂。虽然是偶然的一次吵架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结束,但是这是他们婚姻必然的结局,客观地说,李妈只是加速了他们婚姻结束的进程。孙柔嘉婚姻的结束与其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与孙柔嘉在婚后的不善经营是分不开的。婚后,孙柔嘉已经失去对情感的正确把握,在婚姻中失去了恋爱的智慧,她满心的感情是如何将丈夫变成像姑父那样听话的男人,而忽视了丈夫的情感需要,她的敏感多疑总是会挑起战争,而她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也是简单直接的,每次吵架她就会摆出“比鸿渐有涵养,每逢鸿渐动了真气,她就不再开口。”【1】(P300)她把跟丈夫的吵架比作“仿佛跟鸿渐抢一条绳子,尽力各拉一头,绳子逬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这绳子又松软下来。”【1】(P300)但是,无法避免的家庭琐事而产生的矛盾并不是凑上几脚所能解决的,她的做法只会使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升级而无法挽回,她在婚姻中失去了女性自主把握命运的能力,任其发展。其次,与孙柔嘉不能容忍方鸿渐的懦弱也有关系。孙柔嘉受过高等教育,有相对独立的谋生,但她不能容忍方鸿渐的生活现状,无法接受现实的生活和婚姻状况,这是她性格中最致命的弱点,这正好与方鸿渐懦弱的性格相对,她的婚姻只能是破裂。她的婚姻本身有裂痕,再加上动乱的时事、战争、事业,公公婆婆的不满和挑剔,两个妯娌的猜忌和攻击,再加上姑母对其婚姻生活的一再介入,使得孙柔嘉在方家与孙家的夹缝中、在现代文化与传统道德观念之间疲于挣扎。因此,孙柔嘉的“出城”是必然的。二、孙柔嘉悲剧形成的原因探析悲剧,亦可称之为悲,悲剧之所以为“悲”,其首要特点在于“人物遭受不幸,这种不幸或者是死亡,或者是失败,或者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4】(P130)在《围城》中,孙柔嘉遭受人生婚姻的不幸,对她而言,可以说成是死亡、失败、或者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悲剧的人生是痛苦的,悲剧的结尾是令人深思的,造成悲剧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无法不关注的。总体来看,孙柔嘉悲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一)现实原因:家庭的庸常与社会的挤压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所组成,而每一个家庭又是由个体所集合,任何一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又存在于家庭里,孙柔嘉的悲剧境遇既与社会环境有关,又与家庭环境相联。在社会与家庭中,她苦苦挣扎。人只要生存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就必然摆脱不了它的制约和影响。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最终都会向社会妥协,从而掩埋自己的个性融入到社会的共性当中。孙柔嘉所生活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个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时期,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一大批知识女性开始摆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试图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孙柔嘉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艰难的处境中求得生存,她真切意识到悲剧命运危机的存在,在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孙柔嘉大胆追求个人幸福,冲破传统文化的禁锢,在认定方鸿渐之后,布下“天罗地网”等着方鸿渐来自投罗网,最终她成功了。婚后,虽然受到方父“男主外,女主内”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但她同样外出工作,第一次到公婆家里去,对祖宗鞠躬但没有磕头。她的新思想与方家这个封建思想极重的乡绅家庭格格不入,但她以经济独立保持了其在家中的地位。然而,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与生俱来具有传统文化印迹的孙柔嘉,她的反抗也只是在猥琐与遮掩中进行,并没有从心理深层次去反抗,从她对古墓的无条件听从就可以看出来,她自己身陷围城中,进去了想出来,出来了还想里面张望,在循环往复中没了尽头。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女人是没有自由追寻生活的权利,也由于畸形社会习俗与病态传统文化的压力,孙柔嘉虽然对女性主体意识有了正确认识,却没有正确把握的能力。在家庭环境中,孙柔嘉依然逃脱不了世俗生活以及金钱观念的禁锢。正如《围城》中所说的,“丈夫是女人的事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孙柔嘉很顺利地就从一个女大学生过渡成为一个家庭主妇,她有着爱情的理想,而且愿意为了理想的爱情而进行不懈的追求,方鸿渐曾是她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的一块“肥肉”,但是当她真正得到时,她看到的只是他的渺小与软弱,发现自己抓住的人其实十分平庸,于是不免自怨自艾。在“进城”后的生活中,来自双方家庭各种摩擦,意料之外的烦恼和分歧总是考验着对方,婚姻生活把她变成了刺猬,对方鸿渐处处挑剔,希望他变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但方鸿渐无法承担如此重任。并且,孙柔嘉很亲密的姑母认为侄女儿配错了人,对鸿渐的能力和资格坦白地瞧不起,孙柔嘉难免不受其姑母的世俗看法,在世俗生活中苦苦挣扎。另外,孙柔嘉虽然是一个职业女性,但她一直以为方鸿渐的职业状况比不上她而更耿耿于怀,受金钱观念的禁锢,她一方面极力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通过就职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同时她也在潜意识中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做得更好,一旦男性做得不比女性好,就在有意无意中便瞧不起男性。虽然极力纷争这种心理想法,但依然无法走出自身错误的圈设,心灵依然在自相矛盾的运动中痛苦挣扎。孙柔嘉逃脱不了世俗生活及金钱观念的禁锢,不满意也不能容忍方鸿渐的性格弱点,也无力改变自己,唯一符合逻辑的可能就是“出城”。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她无力改变的,面对强大的社会,渺小的孙柔嘉无可奈何。(二)性格原因:工于心计与掌控欲望在《围城》中,孙柔嘉的前后变化要比唐晓芙、苏文纨的大,性格由多个侧面充分展开,在与方鸿渐有过交往的四个女孩子中,她是小说中性格最饱满最丰富的一个。对孙柔嘉而言,性格在她的一生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她最重要的性格特征是“工于心计”,其次是极强的掌控欲,也是这种性格导致了她不可挽回的悲剧命运。孙柔嘉“工于心计”的性格使得她在开始时隐藏了自己真实的本性,当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以后,就露出专横、善妒、自私、刻薄的真实面孔。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人生在某种文化下,不是被它——文化管辖死,便是因为反抗它而死。”人只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就必须受它的制约与影响。孙柔嘉性格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就历史地位而言,自父系社会开始,女性就始终未取得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传统的文化与社会结构把女性局限在了家庭的狭小天地中,家就成为女性价值实现的唯一场所,而中国旧家庭的人际关系和勾心斗角的利益冲突逼迫她们学会如何生存,为了摆脱困苦生活赢得生存权利,从而形成了“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并一代一代延传下来,孙柔嘉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还是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保存着这种“工于心计”,孙柔嘉深谙男子对女性的癖好,把自己扮演的柔弱天真、楚楚可怜,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其次,在婚姻制度方面,中国历来都有“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攀龙附凤依旧是大多数男男女女对婚姻的要求,孙柔嘉既没有漂亮的外表,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在那样的社会,想要嫁得好人家难上加难,方鸿渐是她给自己寻到的一个摆脱命运的机会,因此想要得到这个机会,她主动出击,步步为营,不露痕迹赢得爱情。正因为在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下,孙柔嘉的“工于心计”渗入血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她的一生。在高等教育的影响下,孙柔嘉内心涌动着现代意识的潜流,她也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有思想、有毅力、追求上进的新女性知识分子,希望冲破传统,有极强的掌控欲。孙柔嘉极强的掌控欲在婚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订婚后的孙柔嘉,就让方鸿渐有了这样一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认识:“孙小姐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仿佛自己有了一个女主人,虽然自己没给她训练得驯服。”【1】(P264)她想控制、改造丈夫,使他成为按照自己意志行事的理想的人。这或许是她的矛盾心理,既要找一个能够保护她的人,又想要这个人听她的话。在方鸿渐丢下她和辛楣聚了一餐回房后,她便开始发作了。在姑母的教唆下,她更加变本加厉,她想要方为她一个人所拥有,想要他断绝与家人、朋友的来往。孙小姐极强的掌控欲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她不得不牢牢抓住婚姻这棵稻草;也由于方鸿渐认识她之前有过太多的恋爱给了她太多的不安与自卑,所以,在婚后她想要极力掌控方鸿渐。由于“工于心计”,所以使得她的婚姻在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而在婚前她所隐藏的善妒多疑、专横刻薄在婚后都
本文标题:《围城》中孙柔嘉女性形象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1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