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延边大学2015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P9):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2.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在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必考)(P6)答:从18世纪末开始,以工业革命为起点,以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范围的一个特殊的时代。基本特征:(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3.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P12)答:(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静态的插曲”(P27):187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静态的插曲”。在这一时期,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2.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基本观点+缺点)答:主要内容(1)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2)国民财富由劳动生产率与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决定(3)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4)人口数量一方面影响从事劳动人的数量,另一方面影响分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5)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很大的影响(6)国际贸易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缺陷:发展中国家此时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出现,所以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还不可能出现。这些早期发展思想实际上研究的是发达国家本身的增长问题,在较为严格的意义上还算不上是发展理论。古典经济学的研究的主要方向:生产、供给、成本现代经济学则强调:消费、需求、效用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形成。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1.什么是经济增长?(P4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P42)答:传统的表述为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即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影响因素:(1)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①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②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即部分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2)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②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③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2.你怎样理解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P55)答:(1)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与当前发展中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传统社会、起飞的前提和起飞这三个阶段。(2)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①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②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③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罗斯托侧重于从产业结构角度划分增长阶段,波特则主要强调了不同阶段增长的要素特征。3.“干中学”效应:指在生产和物质积累过程中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外溢。(干中学是指边工作边学习,在生产实践中,工人、管理者通过不断积累经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P141)第五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1.“大推进”理论(理解):是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的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2.“起飞”理论(理解):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罗斯托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使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条件:(1)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首要条件);(2)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3)要有制度上的保证。3.※“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理解)※: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低于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4.如何理解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亚当·斯密认为,由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实行劳动分工,资本主义的企业家必须要有购买厂房、公寓和原材料的资金和在产品销售前支付工人工资的资金。这些资金就是亚当·斯密所谓的资本存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分工会得到扩大。因此,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5.资本形成有哪些来源?答:①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②储蓄与资本形成③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1.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解)(P97):“人口陷阱理论”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时,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2.人力资本(P100):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舒尔茨(必考):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舒尔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他认为不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有区别。3.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答:(1)一方面,人口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口增长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人口增长提高了总需求增加的可能性,会激励厂商扩大规模。(2)另一方面,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①人口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②人口迅速增加会使就业问题恶化;③过多的人口会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保护。4.人力资本的形成有哪些途径?答: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5个:(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2)在职培训;(3)正规的初中等和高等教育;(4)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可持续发展(P125):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2.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基本原则?(P126)答:①公平性原则;②可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第八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1.希克斯中性(理解)(P133):希克斯的中性型技术进步,是指在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或者说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边际产量对劳动的边际产量之间的比率。2.哈罗德中性(理解)(P135):哈罗德的分析是把技术进步前和发生技术进步后的两个生产函数中具有相同的利润率的两个点进行对比。哈罗德所谓的中性技术进步,是指发生技术进步后,使利润率保持不变的增大的资本—劳动比率K/L,其相应的资本—产出比率K/Y也保持不变。3.说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答: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经济增长可以由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实现,也可以由这些投人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实现。前者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后者是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投入要素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因而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来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总要按一定比例,以某种具体形式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而各种生产要素结合的比例及具体形式,从根本上讲是由技术决定的。技术进步能节约一种或者几种要素或者改变要素结合的方式,从而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4.简述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理解)答:必要性:技术引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1)技术引进能够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2)技术引进能够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3)技术引进有利于培养本国的人才。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形成开发和创新能力。途径:(1)向国外购买新设备、新产品并加以复制;(2)从国外购买专利权或生产许可证;(3)接受外国政府和企业的技术援助;(4)通过引进外国公司投资引进技术。第九章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1.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答:(1)基本特征:现代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多重二元性”。这主要表现在①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②现代化城市与传统农村并存;③现代企业与传统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企业并存;④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在这种“多重二元结构”中,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的根本国情。(2)结合实际:确立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是克服城乡矛盾、走出二元经济的基本对策。这一对策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第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中国走出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第二,城乡互助、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国走出二元,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前提。第十章农村发展1.“三农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人们逐渐认识到前期农业和农村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三农问题”指农民、农业和农村这三个问题。2.什么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答:(1)小农经济是指农业领域内与简陋的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以劳动的孤立性为特征的小生产。或者说,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2)小农经济是一种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生产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劳动具有孤立性。3.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作用?(了解有哪些贡献)答:①产品贡献:食品贡献和原料贡献②市场贡献③要素贡献: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④外汇贡献※第十一章工业化与城市化※1.配第—克拉克定理(必考)(P184):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2.霍夫曼系数(P185)(理解):消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3.城市化(P188):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100全国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数当这个比例超
本文标题:延边大学2015级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2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