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本流程•1、明确复习范围与要求;•2、构建知识体系,整理在积累本上;•3、阅读教材相关子目文段;•4、梳理考点、重难点知识;•5、完成真题检测;•6、自评纠正,补充教材笔记,完善积累本;今天是2014年5月23日周五离我们的高考仅有380天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第四单元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史课本复习: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节第三节知识整理和知识体系构建认真研读课本!实现知识整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必修第三册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史四川专用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产生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具体知识结构•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魏晋时期2、唐朝3、北宋•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1、理学的含义•2、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成熟的标志•2、成熟的表现(1)理气关系(2)修养论•(3)社会政治理论•3、影响•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标志•2、表现(1)陆九渊(2)王守仁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文学成就—宋词•1、特征•2、代表•(1)唐末五代•(2)宋代豪放派•(3)宋代婉约派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宋明理学可归纳“一一二二三”•一个趋势:三教合一•一个核心:理的存在•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北宋朱熹,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一、理学创立的背景•三教合流—儒、佛、道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朝逐渐融合(见导学案P73)•而这削弱了佛教的统治地位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从题干中的儒者、道士、僧人“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可知A项正确;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时期,而“虎溪三笑”的故事出现在东晋,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直接反映C项的情况;“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可知D项错误。答案A【体验高考4】(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二、理学的产生发展•(一)产生—北宋五子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万物本原是天理(仁、人伦)。2.理学最高范畴是“天理”。3.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4.获得仁者境界的方法——涵养、穷理(格物致之)。“二程”的理学主张P.14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1)认识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2)方法论:格物致知•(3)伦理观: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3)方法论:格物致知“格”指的是“深刻地探究”的意思。“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A.理学逐渐盛行B.商品经济繁荣C.儒学受到冲击D.中央集权加强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命题探究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理学对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影响1.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理学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影响的理解。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贞节”是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现;从题干材料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因此社会上节妇得到政府的表彰,故选项是B。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2.(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深入人心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识图图1B层识图读表——高考命题拓展点思考1:文天祥的气节受到了什么社会思想的影响?提示:程朱理学。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解读新材料5.每年9月,“水浒文化节”在水泊故地山东梁山举办。梁山之巅有一座雄伟的建筑是当年梁山好汉议事的地方,取名“忠义堂”,关于这一名字的由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为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如图),并在堂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三)发展——陆王心学•(1)认识论:心是世界的本原•(2)方法论: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陆王心学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思想核心:“致良知”“致”就是达到;“良知”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个人与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三.宋明理学的影响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学派内容影响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意识第一,是唯心主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儒学不同认识论(世界本原)方法论哲学范畴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史料印证】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史料解读史料一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清)戴震史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热点材料:2012年11月10日,俄罗斯官方国际广播机构“俄罗斯之声”刊文称,中共十八大上,中国表现出了其特有的数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报道写道:当主持人宣布请胡锦涛总书记作报告后,胡锦涛走向台前,向大厅和主席团分别深深地鞠了两次躬。报道称,中国社会在结合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经常使用儒家孔子的语言来进行官方表达。“和谐社会”思想、构建“小康”社会,这些都是来源于儒家思想。思考:中共十八大胡锦涛同志的两次鞠躬说明了什么?提示:借鉴儒家思想中优秀的成分,遵循着“君子礼仪有据”的理念,在语言和行为上始终保持着一致性,切实关注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预测题1】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再到2012年的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高考再考什么话:“真是伤天理了”,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B.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D.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注意题干的限定时间是“古代”,根据所学知识,这里的“理”或“天理”,一般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D项符合题意。答案D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A.道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法家思想的影响D.墨家思想的影响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仁、仁道、孝”等思想,可知佛教活动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此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后,佛教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的现象。答案B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A.“百家争鸣”时儒学广泛传播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解析通过“科举”判断时间为隋唐以后,通过条件二中“父子有亲”等推知重视三纲五常,由此C项正确。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4】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实例点批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2011年中央文明办发起宣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雅斯贝斯《大哲学家》专题总结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材料二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专题总结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内涵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专题总结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规范答案(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六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也很多。如: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返回专题总结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大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两大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三大特征:重经验,轻实验;重综合,轻分析;重实用,轻理论。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知识整合聚焦重点对接高考1.东汉蔡伦与造纸术东汉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并非发明造纸术。蔡伦制成的植物纤维纸,对于纸的使用与推广具有关键性意义。2.毕升与印刷术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2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