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班级:姓名: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讲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包地”—球体—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②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3、纬线和经线①纬线: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②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赤道最长向两极缩小为一点东西方向经线半圆长度相等南北方向4、纬度和经度:①赤道(0°纬线)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增大至90度。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90度为高纬度。④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是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⑤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经度增大到180度。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第二讲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运动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昼夜更替、时区的差异公转太阳自西向东(逆时针)一年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度的夹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公转时,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3、①处为春分,是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②处为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③处为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④处为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一年中,赤道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时间即春分和秋分。赤道全年都是昼夜平分。25、四季的划分:在一年中12月、1月、2月,北半球为冬季;6、月、7月、8月,北半球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称为夏季;3月、4月、5月称为春季;9月、10月、11月称为秋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6、地球上的五带7、在地球的五带中,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是热带,气候终年炎热;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主要位于热带的是非洲,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第三讲地图1、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计算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数字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4、方向的判断:①一般定向法: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③经纬网地图中,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5、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的文字和山高、水深的数字说明叫注记。第四讲等高线1、海拔的定义:海拔是指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3、等高线的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4、等高线地形图3世界地理知识第一讲.世界的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况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全球共六块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大陆伸进海洋的部分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4、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深度在2000米以上。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较窄的水道。5、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洲分别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亚、欧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两侧的大洲沟通的海洋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红海、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4第二讲世界的地形1、不同之处共同特点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小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山地海拔较高,多在500米以上,坡高谷深地面崎岖不平丘陵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坡度和缓盆地中间低,四周高2、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3、世界两大山脉带:1.环太平洋山脉带:东岸是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山脉带:由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等组成。第三讲海底地形和海陆变迁1、深度最深的地形是海沟;坡度较缓,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是大陆坡。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地壳活动激烈,多火山、地震等现象。2、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喜马拉雅山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面下沉海平面上升而成为海洋。3、火山和地震活动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第四讲大陆漂移假说1、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此学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泛大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并漂移,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2、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3、(1)世界六大板块A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2)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现象。(4)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新的海洋。因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地中海的面积会逐渐缩小。(5)我国多地质灾害,是因为我国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5第五讲世界的气候—天气和气候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有相对的稳定性。2、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3、常用的天气符号: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1、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2、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在五带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热带,这里终年高温;温带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大;寒带具有全年寒冷的气候特点。3、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七月,最低月均温出现在一月;南半球与北半球情况相反。海洋的最高、最低气温都比陆地迟一个月。4、气温的分布规律:A:纬度因素(从赤道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B;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C:地势因素(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撒哈拉沙漠,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5、降水的条件: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气温降低到水汽凝结。6、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和锋面雨。7、降水在分布规律:(纬度因素)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海陆因素)中纬度地区沿岸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所经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降水少。世界的“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8、随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来说,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9、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A: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加,使得全球升温,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也造成旱涝灾害频繁。B: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出现气流上升运动并流向郊区,城市上空出现低云现象。第六讲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的相同之处:全年高温(0大于15摄氏度)。不同之处在降水:全年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覆盖着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全年少雨的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最为广大。分旱、雨两季的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最高月超过600毫米),主要分6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降水旱、雨两季的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2、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在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带,形成了耐寒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以俄罗斯和加拿大两国面积最大。3、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气候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均匀。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4、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第七讲世界的居民1、人口增长特点: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目前,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大关。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的增长快慢)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_死亡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慢,最慢的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最快的是非洲.3、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为人/平方千米。世界上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包括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4、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粮食短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用水紧张等问题。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5、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部分国家处于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人口老龄化严重,已引起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和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解决措施:鼓励生育。6、目前,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所以人类必须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7、发展中国家发展较快的时候,通常会有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会造成许多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供水不足和犯罪率上升等。第八讲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分类:根据人类体质特征把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2、皮肤呈黄色,头发又黑又直,面庞宽平的是黄种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印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皮肤呈黑棕
本文标题:初二地理会考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3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