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重点领域和方向
“十一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王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交流主要内容“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国家“十五”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的主要进展“十一五”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一、“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概况呈现新特点:基本结束了食物短缺的历史,进入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且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发展新要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新思路:立足“三增”(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提升“两个”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两个”安全(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争的事实: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重要途径!(一)农业全面进入新阶段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二)“十五”期间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度重视!2001年4月28日,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十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科技行动”,第三大行动: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2002年1月9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杜部长提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把握五个关键点、实施六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四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2002年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系统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描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4中央1号文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2005中央1号文件: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2006年中央1号文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十一五”规划: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三)各部委积极行动(1)农业部:2001年4月成立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5月开始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全面调研,2002年6月形成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2年8月18日,召开首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2004年2月27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计划”:七大行动:科教跨越行动、精深加工行动、质量安全行动、外向型行动、兴县富民、布局优化、政策突破行动2005年: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筛选、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与基地2005年年底:国务院中编办批准农业部成立农产品加工局2006年:九大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2006年7月6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未来15年完成六大战略任务:三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为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供保障。(三)各部委积极行动(2)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农产品加工/奶业/食品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粮食丰产工程:粮食储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历年重点支持863、科技平台、星火、扶贫计划、西部开发专项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高新司:现代农业主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居国民经济之首2004年产值约3.6万亿,比去年增长16%,规模以上7万多家,从业人数1754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九五”年均增长8.6%“十五”预计15%以上,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四)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地位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在全面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05年预计4.2万亿二、农产品加工重大专项取得的主要进展2001年经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由科技部会同农业部、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国家林业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和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启动了“十五”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该专项是科技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启动的。参与专项的承担单位共计82家,其中企业35家,大专院校22所,研究院、所、中心25个,研究人员895人。经费投入:国拨1.5亿元,共计12.2亿元2003年9月中期验收;2003年12月通过中国工程院中期评估;2005年12月8日,通过项目验收。(一)项目背景重点开展大宗粮油产品、果蔬、畜禽水产品、林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与设备;农产品快速检测、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34个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主要农产品在深加工关键技术、工艺与设备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构建并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等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二)主要任务(三)重要进展与成效取得“六大技术突破”、“十大标志性成果”创新了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效益与示范带动作用显著1、粮油加工领域在玉米变性淀粉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大豆蛋白修饰技术、稻米综合利用技术、小麦谷沅粉改性技术、双低油菜干法脱皮和低温冷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2、果蔬加工领域在苹果汁防褐变和苹果酒发酵技术、柑橘脱酸脱苦技术、蔬菜汁酶法液化技术、特色果品小单元组合气调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1)重大技术突破3、畜禽水产品加工领域在冷却肉汁液流失和初始菌数控制技术、发酵肉风味控制技术、发酵剂高密度培养技术、ESL液态奶加工技术、水产品异味脱除和凝胶增强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4、林产品加工领域在没食子酸高级脂类化合物脱水技术、高纯没食子酸膜分离技术、无色松香及其脂类产品异构化技术、氢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5、加工装备方面在鲜薯片常压油榨、真空低温油榨、复合马铃薯片加工设备、双低油菜脱皮冷榨设备、果蔬小单元组合气调贮藏设备、高效干法变性淀粉反应设备、浓缩苹果汁超滤膜设备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6、质量标准与快速检测方面在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构建、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油菜芥酸硫甙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稻谷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小麦电子拉伸仪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果之1:突破冷却肉产业化关键技术,推进我国肉类消费习惯的变革成果之2:攻克苹果浓缩汁加工关键技术难题,打造浓缩汁第一出口大国成果之3:突破稻米综合加工关键技术,为我国稻米高附加值利用闯出一条新途径成果之4:能源转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缓解能源危机提供了有效途径成果之5:开发出油菜籽膨化脱皮与冷榨技术与设备,大幅度提高食用油质量和籽粕利用价值成果之6:干法变性淀粉生产技术和设备取得突破,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节水难题成果之7:攻克了大豆乳清蛋白膜分离技术,大幅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成果之8:开发组合式特色果蔬气调贮藏设备,提高果蔬贮运设备国产化水平成果之9:构建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成果之10:填补了我国马铃薯深加工技术装备与产品的空白(2)重大标志性成果主要成果获奖成果:56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35项制定标准:51项建成示范生产线:125条(25-25)建立原料基地:28个,计928.7万亩(150-200)发表论文:1106篇,SCI或EI收录100篇申请专利和授权专利:217和57项(50-80)开发新产品:295个(15-20)鉴定成果:143项开发加工专用品种:60个(20-25)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216项(80-100)效益:新增产值291.5亿,利税30.2亿,创汇5.02亿美元农产品加工重大专项是建国以来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研究面最广,深度最深,参与科研人员最多,产业化程度最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带动和示范效应最为明显,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和战略性转变。(3)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1、项目率先采用招投标,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2、加强多部门联合,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3、确立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共同攻关的科技攻关模式;4、中央与地方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5、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加工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获得科技成果56项,建立125条农产品深加工示范生产线,实现新增产值291.54亿元,新增利税30.20亿元,出口创汇50265万美元。项目转让成果60项,成果转让合同额4745万元。已商业化成果数为208项,实际应用成果222项。项目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85.17亿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带动了有关省市区设置地方农产品加工专项,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4)效益与带动作用三、“十一五”科技发展方向与战略重点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农业部“十一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国家粮食局“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1.重点行业确定依据(1)产量大、产值高的行业;(2)转化量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行业;(3)自主创新优势明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行业;(4)出口量大、创汇能力强的行业;(5)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改善和提高我国居民营养水平的产业。2.“十大”重点行业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制糖业、软饮料制造业、营养食品加工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10个重点行业。(一)“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粮食加工业——重点抓好小麦、稻谷、玉米和薯类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兼顾杂粮和杂豆的开发利用小麦、稻谷加工重点发展:各类专用粉、强化粉、预配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留胚米和发芽米,推进传统主食品生产工业化;玉米加工: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糖、玉米有机酸、玉米燃料酒精、新型专用变性淀粉、化工醇;薯类加工:薯条(片、全粉)、方便湿粉(冷冻粉条、即食粉丝)和变性淀粉;杂粮杂豆加工: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同时加大综合利用开发力度,提高副产物循环利用水平。食用植物油加工业重点发展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等新兴大豆加工业,并推进传统豆制品工业化;大力发展非转基因大豆油和双低菜籽油,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开发特色油新品种(山茶油、红花油、橄榄油、米糠油、胚芽油等);提高油料综合利用程度,开发生产油料蛋白(花生蛋白、棉籽蛋白、菜籽蛋白、葵花籽蛋白等)和生物活性物质;加大油料资源再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工生产生物柴油。果蔬加工业在建设无公害、无污染果品、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生产各种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新型果蔬汁(NFC果蔬汁、复合汁等)、果酒果醋、新型果蔬罐头(轻糖型、混合型罐头等)、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采用新型保鲜技术和方法,建立特色果品和蔬菜的分级、包装、贮运物流信息平台,提高果蔬采后商品化率,降低采后损失率加快果菜渣再利用的技术研究与深度开发,提高果蔬的加工度和附加价值。肉类加工业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直接食用的各类熟肉制品,逐步提高熟肉制品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调整肉类产品结构,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生产,增加肉制品品种;积极推行食品国际注册,开发面向欧美日韩市场的分割鸡(兔)系列产品以及面向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分割牛羊系列产品;加快蛋制品发展,开发消毒包装洁蛋、液态蛋、高特性专用蛋粉等新型蛋制品,中式传统蛋制品工业化步伐;广泛开展畜禽血液、骨组织、脏器、蛋壳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生产凝血酶、生物活性钙素、硫酸软骨素、肝素、清壳素、溶菌酶、特异性抗体(IgY)因子等生物制品。水产品加工业海水产品加工以海洋低值水产品加工为重点,生产风味鱼丸、鱼卷、鱼饼、鱼肠等方便食品和微波食品,以及人造蟹肉、贝肉、鱼翅等高档合成水产食品;淡水鱼加工在抓好鲜销的基础上,解决蛋白质冷冻变性、泥土腥味脱除等难题,重点发展鱼糜、鱼片
本文标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重点领域和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