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
课外古诗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唐代大诗人。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作者简介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疏通诗意合作探究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4.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哪个?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5.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流展示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深”意思是草木茂盛,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悦”意思是“使……高兴”,这句话写出了破山寺山林茂密、禽鸟啾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由的情怀。“空”字是全诗的诗眼,意思是“使……心无杂念”,这个字把山光水色的美与作者厌弃尘俗、向往佛门清净生活的心情巧妙结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旨趣。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4.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哪个?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不矛盾,作者以声衬静,以钟磬音来衬托环境的幽静,抒发了心无杂念、诗人向往佛门清静的思想感情。成语“万籁俱寂”。“曲径通幽”,比喻做事情经过曲折取得成功。5.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祥和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课堂小结1、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2、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3、全诗的主旨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4、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课堂小测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译文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送友人合作探究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2.“孤蓬万里征”一句中的“孤蓬”你是如何理解的?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4.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展示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画面:远远望去,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作用:①交代了离别的地点。②暗示了离别的情境。2.“孤蓬万里征”一句中的“孤蓬”你是如何理解的?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你作简要赏析。用比喻手法,“孤蓬”比喻友人像孤蓬一样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运用了对偶、比喻、情景交融的手法,“浮云”比喻友人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4.简要分析尾联的作用?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挥手自兹去”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和友人故作潇洒、挥手作别,“萧萧班马鸣”从听觉角度,以斑马的哀鸣来衬托与友人离别的寂寞、伤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分析这首诗的结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抒发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借用马的萧萧长鸣的典故,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无限深情。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课堂小结★1、李白在《送友人》中,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2、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即景设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2、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化用典故,以景结情,衬托离别)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所作苏轼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疏通诗意合作探究1.“缺月”“疏桐”“漏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惊起却回头”中的“惊”字如何理解?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有什么含义?4.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交流展示1.“缺月”“疏桐”“漏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惊起却回头”中的“惊”字如何理解?描写了寂寞清冷的世界,表达了作者遭受贬官后凄凉孤独的心境。“惊”字一语双关,表面指孤鸿受惊回头,实际指自己因诗获罪后惊魂未定。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有什么含义?4.这首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运用拟人的手法,表面上写孤鸿不愿栖息高枝,独宿荒冷沙洲,实际上是以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受贬官后内心的孤苦与志趣的高洁。这首词运用了托物抒怀的手法,作者以孤鸿自比,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是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卜算子·咏梅陆游1、抓住词中意象感受词中的意境。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该词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学习目标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咏物诗(词)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意象的形象)1、抓住作者对“物”的描写。2、体味作者在“物”中寄托的情感和理想(注意一些人格化的描写)3、常见的表现手法:拟人、反衬、象征、托物言志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壮志难酬作者简介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朗读诗歌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疏通诗意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中的“苦”“任”有何妙处?3.“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字如何理解?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有何含义?合作探究1.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交流展示词的上片写了梅花的生存状况。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无人欣赏的寂寞,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同情。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中的“苦”“任”有何妙处?“苦”意思是“极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群芳极力争春,衬托了梅花的孤高。“任”意思是“任凭”写出了梅花无视群芳的嫉妒,表现了梅花的隐忍。3.“只有香如故”中的“香”字如何理解?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有何含义?“香”字一语双关,既指梅花的香气,又指梅花的高洁品性。表面上写梅花虽然被碾作尘埃,仍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性,又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虽遭排挤,依然坚定内心的孤高傲世的情怀。为什么陆游笔下的梅花那么寂寞愁苦呢?背景知识补充: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í)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这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寂寞,愁苦,高洁的词人化身。中心思想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一生中的三件后悔之事:老婆被老娘赶走了仕途被秦桧给毁了儿子成了一方恶霸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据说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这两阙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千古绝唱——《钗头凤》词作背景:词人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一说唐氏即陆游的表妹唐琬)。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而陆母恐陆游儿女情长,荒疏功业,时迁怒唐婉,责骂不已。不到三年,棒打鸳鸯。最初陆游暗想雪藏唐婉,但陆母当下给儿子另娶王氏成妻,二人终于在母命难违的逼迫下,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音讯全无。七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4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