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分一分(一)》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分一分(一)》。这是我的说课流程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反思这5个方面来进行说明。首先,我来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分数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分一分(一)》,分数与整数无论是意义、读写法、及其计算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接受起来有你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这个难度,教材将分数进行了分段教学,并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出示例题,通过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进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制定了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初步体验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几分之几。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探索数学的快乐,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目标虽然指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难关就在前面了,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当然只在教具和学具上做准备是不够的,在教法与学法上同样要下一番功夫。在教学上我把情境教学法、狭义尝试法和实验操作法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新课标又把学生学习过程称为做的过程,突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并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地架起一座求知的桥梁。学法和渗透交织在学习活动当中,而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学法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上我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分月饼导入新课,通过开展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3种学习方法,积极施舍了在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新科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把教法和学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和谐统一的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呢?在课堂结构上我设计了4个步骤的教学过程。它们环环相扣,行序渐进,为实现新课标中提到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教育理念提供了正真的发展空间。接下来我就具体的谈一谈我4个步骤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8月15中秋节到了,小明一家正在开开心心的吃月饼,可突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帮忙吗?3个人6块月饼怎样分配才公平呢?学生自由回答,每人2块。3个人块月饼怎样分呢?学生可以抢答,每人1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监视。每个人分的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那现在只有一块月饼了,小明决定让给了爸爸和妈妈,那爸爸和妈妈没人分几个呢?根据经验,学生会很自然的说出半个,但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学生可能会说黑板的一半,一张纸的一半,苹果的一半等等。在生活当中我们遇到了这么多的半个,但在数学上这半个能用什么术语来表示这半个呢?这节课我就给大家介绍以为新朋友-分数,认识了它这个困难马上就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分一分(一)》,那小明究竟是怎样分的这块月饼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正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爸爸得到左边这一半,妈妈得到右边这一半,小明真厉害,已经公正公平的完成这次的分配任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明平均分后所得的一半,就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三、说教学流程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小朋友分水果的情境。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个苹果?几个梨?几个西瓜?请你用掌声回答,答案是几就拍几下。当学生拍到“半个”西瓜时,产生了质疑:“‘半个’应该怎么拍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拍掌引入分数,我是参考了吴正宪老师的精彩课堂设计,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拍掌能使全班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其次“半个”无法拍掌表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1/2。这一半是西瓜的1/2,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西瓜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西瓜的1/2。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⑵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⑶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⑷探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活动6.深入探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涂:看分数,涂颜色。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猜: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四、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力求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分一分(一)》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5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