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全管理术语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含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是要求企业要把安全和生产统一起来,在生产活动中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义。“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要求把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事故预防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树立一切责任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观念,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做为安全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精神的基本出发点。2、“六个不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指导思想不变;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的责任不变;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变;强化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变;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不变;依靠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传统不变。3、“四个不动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动摇;强化安全管理,认真履行安全责任不动摇;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有关制度、规定不动摇;实现提出的安全目标不动摇。4、“四个到位”:思想意识、组织保证、责任落实、措施设施到位。5、“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树立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思想。6、“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7、“三句话”: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江泽民)8、“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9、“三项机制”:安全风险、监督制约、教育激励机制。10、工程“三同时”: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11、安全管理“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施工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安全工作。12、“三级教育”:厂级(公司)、车间(分公司、工地)、班组三级。13、“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14、每天班前会“三查三交”:查衣着、查三宝、查精神状态;交任务、交安全、交技术。15、每周安全日活动“三有”“三落实”:有内容、有目的、有记录。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16、劳保用品“三标记”:厂名、商标及型号;制造年月;许可证编号。17、劳保用品“三证件”:生产销售资格证、生产销售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18、选择劳保用品四原则:实用性、安全性、合法性、规范性。19、安全大检查“四查”:查领导、查管理、查隐患、查反事故措施。20、整改“三定”原则:定人、定时间、定任务。21、分包队伍“安全资质审查七要素”:营业执照及资质;法人或委托法人资格;安全施工合格证及近三年安全业绩;安全施工的技术素质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工、机、具及劳动防护用品配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22、安全文明施工“五化”:安全管理制度化;人员行为规范化;措施编制科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管理定置化。23、“安全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24、“五大保证体系”: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首的行政保证体系;以总工为首的技术保证体系;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政治思想保证体系;以工会、共青团为首的群众监督保证体系;以安监部门为首的监察保证体系。2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QMS)和ISO14000(EMS)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它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达到保护职工安全与健康的目的,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品牌和形象。核心内容: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为用人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用人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安全目标。运行模式:戴明模型即计划(PLAN)、行动(DO)、检查(CHECK)、改进(ACT)4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基本内容:共五大块17个要素。4.2方针。4.3策划:4.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4.3.2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4.3.3目标;4.3.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4.4实施与运行:4.4.1机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3协商与交流;4.4.4文件化;4.4.5文件和资料控制;4.4.6运行控制;4.4.7应急预案与响应。4.5检查与纠正措施:4.5.1绩效测量和监测;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3记录和记录管理;4.5.4审核。4.6管理评审。基本特点:⑴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救援机制为基础,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经验化管理”为“科学化管理”的先进性。⑵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承诺原则下的灵活性。⑶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⑷充分发挥员工及其代表的作用。⑸通过三级监控的作用,实现全过程控制。⑹坚持持续改进思想。⑺能与其它管理体系整合。26、文件编写“5W1H”: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何时做)where(何地做)who(谁来做)以及how(如何做)27、反违章机制“三要素”:反违章纠察队、安全教育室、反违章处罚规定。28、“安全第一责任者责任到位标准”:⑴本人岗位责任落实到位;能检查、督促、考核下一级安全第一责任者的岗位责任真正落实到位;建立、健全按系统、分层次的责任制;制定、落实“三项机制”的实施细则。⑵建立和完善独立、有效的安全监察机构和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切实能发挥应有的监察、监督作用。⑶切实贯彻“安全第一”的宗旨,及时掌握基本安全情况和重大事故隐患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按规定投入必要的安全设施经费。⑷充分发挥党、工、团各级组织在安全活动中的作用,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各尽其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第一线,落实到主要工程上,自觉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⑸按《管理规定》的要求,亲自主持或参加对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吸取教训,采取措施,一抓到底,效果明显。2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⑴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⑵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⑶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⑷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⑸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⑹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0、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⑴按合法、平等、协商一致三原则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⑵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知情权)⑶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的权利。(建议权)⑷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批评、检举、控告权)⑸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拒绝权)⑹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紧急避险权)⑺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时要求赔偿的权利。⑻享受工伤社会保险的权利。(社会保障权)⑼获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权力。⑽获得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力。(安全保障权)31、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⑴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义务。⑵服从安全管理的义务。⑶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⑷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的义务。⑸及时报告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义务。32、诱发职业健康危害(职业病)“五因素”:⑴化学因素危害:如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等。⑵物理因素危害: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电离辐射、噪音振动等。⑶生物因素危害:如生产过程中的疫病、细菌、病毒感染等。⑷生理因素危害:如作业时间、劳动强度、生理及精神状态、不良体态等。⑸环境因素危害:如工作空间、通风、照明、温度、卫生防护装置等。33、引发人身伤害事故及财产损失的“四要素”:作业人员在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等物体存在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上的不落实。34、安全管理“两施”及“两规”:“两施”是指安全措施(方案、指导书)、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实际设置的防护设施)。“两规”是指《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35、“常规性的安全管理”包括:⑴“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即指出危险点、危险源,并事先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本项工作应在每年年初或新开工程开始前进行。辨识、评价出的重大风险:是指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超出企业或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所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风险。辨识、评价的范围包括:①针对工程特点可能给施工人员带来的危害;②针对施工机械、工器具可能给施工人员带来的不安全因素;③针对所采用的有害人体健康、或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特殊材料的使用特点;④针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以及材料设备运输可能给施工人员带来的危险;⑤针对以往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后的反馈信息。应形成的文件有:《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重大风险控制策划清单》《重大风险控制管理方案》。应结合每年年初或新开工程前的全员安全学习考试传达到全体员工。⑵安全施工岗位责任制即“机构和职责”:每年年初或新开工程前,完善安全生产各级领导组织机构;以文件及图表形式,明确规定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所应负的安全责任,尤其是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并落实到人。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⑶“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通过组织评审,及时了解、掌握并建立《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完善、修订安全施工管理制度、规定、程序。并组织学习。新工程开工前,应按《管规》第61条第5款、第6款向业主报批“安全与健康工作程序”及“总平面布置图和管理措施”。⑷“目标及管理方案”:每年年初或新开工程前,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及业主要求、企业的特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状况,提出体现持续改进的安全奋斗目标及为实现目标的管理措施(方案)。目标应层层分解,直至班组和个人,下级目标应保证上级目标的实现。管理措施、方案应明确实现目标的职责、权限、方法、资源和时间。应形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及方案》,作为全年工作的指南。⑸“记录和记录管理”: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和使用安全管理帐表册卡,并妥善保管好应保存的各种原始资料,做到有据可查。⑹安全教育即“培训、意识及能力”:每年年初或新开工程前,应制订《培训需求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OHSNS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知识、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及风险应急救援能力等。培训教育的对象除本单位职工外,还应包括所有的外协分包人员。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应做好原始记录,并对效果进行总结性评审。⑺安全检查即“绩效监测”:安全检查应提前编制《安全检查计划》。安全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对安全、健康、环境目标及方案、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意识能力的培训教育、纠正及预防措施、安全文明施工、体系运行等实施、落实的有效性、符合性进行监测。按检查的形式分为日常性安全检查、定期性安全检查、阶段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应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应严格按“三定”原则及时处理并“关闭”。除日常性安全检查外,其他安全检查各级行政领导应亲自主持或参加,并邀请同级工会负责人参加。⑻“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即安全劳动卫生设施设置计划:安全劳动卫生设施必须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计划编制和经费来源依据《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附录“火电施工安全设施标准名称表”及“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经费的来源”。按内容分为:设备安全技术措
本文标题:安全管理术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6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