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班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班学院:材料学院姓名:学号:时间:2011年11月第1页,共13页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班科学方法论常常被定义为使科学研究得以正确进行的理论,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于自然科学方法及社会科学方法发展的交叉与渗透趋势。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直进行着彼此间的渗透和结合。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稍低于哲学层次的统一的科学方法论正在成为独立的学科。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各种理论的发展,是一种“互为体用”的关系。各种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成为科学哲学家们反思的材料;科学哲学的发展,又可以回过头来引导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方向。社会现象涉及的因素极多,尤以偶然性因素为多,呈现为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状态,因而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严格的实验、精密的测量和数学计算,揭示因果联系,获得规律性的理论认识,并能做出科学的预测。与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所面对的各个难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研究者不可能摆脱人的价值观念。因此,社会科学有其独特的性质: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二、说明性与理解性的统一。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正是社会科学有以上几个独特的性质,确定了它在科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从实践角度来看,社会科学之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实质和规律,合理的评价其价值和意义,正确的预见和规划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过程,从而能够有效的指导人们的行动,追求最佳的效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第2页,共13页(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建构而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社会问题,如果能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用以指导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将会开拓很多新的领域,很多看似艰难的问题,也可迎刃而解。下面就各位老师在课程中提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一举例。一、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论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求用最佳方式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所遵循的原则是:(1)整体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最优化原则;(4)定性定量化原则。根据系统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物质或是精神,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任何事物都是有着复杂结构与组织特征的系统,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对于研究对象,都可以从系统论方法的角度予以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论研究中坚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要素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研究对象这一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通过要素的运动、结构的重组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因此,分析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就要求我们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对事物的单纯而抽象的思考,在整体上对问题形成综合、系统而准确地把握和判断。例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其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文明作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产物,其本身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亦需要运用马克思系统论方法,在整体性、关联性以及动态性等方面予以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所取得的文明果实的总和。因此,生态第3页,共13页文明涉及的内容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乃一个全球关系圈。这样,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的系统就有人——动植物——无机环境的生态系统;人——自然——社会的全球系统;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文明系统这三大系统。三类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系统的交叉以及要素的渗透,就形成了我们所看见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揭示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认知生态文明的内在性质、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人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系统性关系,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妥善处理社会发展事务、切实保障生态文明成果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受到社会系统之其他子系统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坚持运用马克思系统论方法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就具有了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握方法的目的性,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生态需要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单纯的自然需要或物质需要,是一种在实践建构下产生的复合的“自然——社会需要”的系统中衍生的一种综合性需要。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要与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走向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意义并不同于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而是要确立人的保护者、养育者和修复者的作用。第二,把握生态系统的从属性,提高整体性,推动生态文明各要素全面提升。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其处于整个大社会系统之中,不仅要平衡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平衡与其他文明结构的关系。只有把握好生态文明系统的从属性与整体性特征,才能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保持全局的平衡与稳定的发展。第三,稳定生态系统的等级性,科学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涉及三大系统,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存在层次结构性。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和谐,其次要在文明结构中实现共同发展,最后是促进全球生态合作,提升全球生态文明水平。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有层次性与递进性,系统地、逐步地展开,这样才能取得大的成效。第四,整合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活力,提升生态文明的水平。第4页,共13页社会具有自组织性与动态平衡性,生态文明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同样具有自组织性与动态性。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因此,必须推动生态文明系统的各构成要素处于动态和作用之中,这样才能保持生态文明系统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要积极以科学的政策和社会机制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性,使之保持生机与活力。第五,促进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将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方面,为了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我们要积极发展生态化的科学技术,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要构筑生态化的产业链,使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推动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的发展。总之,通过运用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系统的整体性与结构性,优化各要素的动态性,使生态文明内部各要素以及系统整体实现和谐发展。二、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以达到认识社会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内涵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要求:(1)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分析法之所以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以及在辩证法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矛盾分析方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两点论要求在分析任何事物的任何矛盾的时候,从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分析问题,既要在诸多矛盾关系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统一、渗透、转化,又要在复杂的矛盾群中把握二者的差异、排斥甚至对立,全面的研究矛盾双方的复杂关系。同时,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它要求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并把它贯穿于矛盾的分析之第5页,共13页中,不能主次不分、轻重不分,采取折衷的、中庸的态度。例如,在公共政策分析领域。公共政策分析是现代政府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科学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提高决策的效率。公共政策分析所直面的是社会问题与矛盾,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问题出现,也有不同的解决公共政策的方法与手段,尤其是在当代这样一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社会问题更是趋于具体化、专业化,对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论问题多复杂、多具体,最根本的一点是政策问题的产生根源于矛盾,所以我们从矛盾入手,运用矛盾分析法是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公共政策分析有效地解决了许多人类社会问题,同时亦面临着许多新的人类社会问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将矛盾分析法引入到公共政策分析中是十分必要的。矛盾分析法作最根本的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方法,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公共政策分析离不开唯物辩证法的视野,也离不开矛盾分析法这个基本方法。加强公共政策分析中矛盾分析法的研究,这是由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决定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的原则,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分析问题和制定政策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同时要学会“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以及正在展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都要求贯彻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普遍性与相对性结合的根本方法。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要防止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均衡论”;又要防止只抓中心,不顾其他,“单打一”的“一点论”。要求我们在分析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清事第6页,共13页物的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中,必须把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时,必须将同一性与斗争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在公共政策分析中采用矛盾分析法,首先必须认清社会问题的内部矛盾,找出问题的内因,这是合理解决问题的前提跟基础,再者,也要重视问题的外因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二者不能偏废。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根本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7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