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血液白细胞检验的形态特点
第一节白细胞检查血涂片瑞氏染色镜下特点2、外周血常见白细胞形态特征三、瑞氏染色后正常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杆状中性粒细胞:•圆形,直径10-15um,约为红细胞的2倍。•胞浆丰富,染粉红色,含大量细小均匀的浅紫红色颗粒•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成小块状,染深紫色•核呈杆状分叶中性粒细胞neutropilN:•圆形,直径10-15um,略为红细胞的2倍。•胞浆丰富,染粉红色,含大量细小均匀的浅紫红色颗粒•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成小块状,染深紫色•核呈分叶状(2~5叶)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圆形,直径13~15UM,略大于中性粒细胞•胞核常分两叶,呈眼睛,八字形,核染色质粗糙染深紫红色•胞浆充满粗大、均匀的鲜桔红色的颗粒嗜碱性颗粒细胞basophilB:•圆形,直径10~12UM,略小于中性粒细胞•核着色浅,常被颗粒覆盖,染色质粗糙。•胞浆少,呈淡红色,含少量粗大,大小不一的蓝黑色颗粒单核细胞monocyteM:•椭圆或不规则形,直径15~25UM,体积最大•核不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折叠扭曲如人脑。•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染淡红色•胞浆较多,淡兰色,含大量紫红色细小尘土样颗粒•浆内可见空泡淋巴细胞lymphocyteL:•圆形,直径6~10UM。•胞核圆形,染色质粗糙致密•胞浆少,透明淡兰色,一般无颗粒。•大淋巴胞浆有时可见少量大小不等的深紫红色嗜天青颗粒。10~15UM四、中性粒细胞异常变化★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1)大小不均anisocytosis(2)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3)空泡vacyolation(4)杜勒氏小体Dohlebody(5)退形性变degeneration2.核象变化:核左移、右移。3.棒状小体auerbody4.其他与遗传有关的改变。(1).大小不均anisocytosis在内毒素作用下,骨髓中性粒细胞前期细胞发生顿挫性不规则分裂的结果(2).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3).空泡vacyolation: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4).杜勒氏小体Dohlebody:★中性粒细胞胞浆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为1-2μm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5).退形性变degeneration: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和核溶解(染色质模糊、疏松)等等。如胞质破裂后消失,只剩胞膜则成裸核或蓝状细胞核象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象左移。核象右移★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者为主,若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象右移.3.棒状小体auerbody:★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1~6um,一条或几条,为急性白血病诊断的指标.Chediak-Higashi畸形一般中性粒细胞全部含有异常颗粒,颗粒大小不一,直径2~5微米,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灰紫色,每个中性粒细胞有异常颗粒为1~15个不等Alder-Reilly畸形中性粒细胞含粗大紫褐色颗粒,颗粒多,且比中毒性颗粒粗,常掩盖细胞核。Alder颗粒异常可见于粘多糖病Ⅰ型,也称多发性骨发育障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五、异常淋巴细胞abnormallymphocyte属于反应性变化,可分为1、空泡型2、不规则型3、幼稚型肿瘤反应性(血液病)1、空泡型/浆细胞胞体较大。核呈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网状,有缝隙感。浆较丰富,深兰色,含空泡或泡沫状。2、不规则型胞体较大,似单核细胞,不规则,有伪足呈花边状。染色质粗糙致密,核仁不清。浆丰富,呈浅兰色透明感,边缘色较深,无空泡,可有少量颗粒。3、幼稚型胞体大,核圆形,染色质细致网状,有核仁,浆深兰色,少空泡。六、幼稚细胞七、浆细胞1.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1)年龄: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婴儿期淋巴细胞数均较高,可达70%。到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上升,到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2)日间变化:晨低午高;3)妊娠与分娩:妊娠其白细胞常见增多,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时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肿瘤性增多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1)。某些感染:某些革兰多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当选均减少,甚至可低到2×109/L以下,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2)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此时白细胞可少到1×109/L3)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体导致白细胞破而减少。5)脾功能亢进4.嗜酸粒细胞(1)过敏性疾患:支气管哮喘E增多(2)某些传染病:猩红热时E增多(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增多(4)寄生虫感染:E增多(5)伤寒、副伤寒:E减少(6)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E减少(7)其他:预后观察,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5.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粘液星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6.单核细胞1)某些感染: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的粟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甚至呈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占总数常达20×109/L以上,分类时单核细胞可达30%以上,以成熟型为主,但亦可见少数连续剧单核细胞。2)某些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增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见核细胞增多。7.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1)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2)某些细菌如结核杆菌感染时,淋巴细胞也增多3)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增高。4)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5)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由于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称为淋巴细胞相对增多。8.淋巴细胞•减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
本文标题:血液白细胞检验的形态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9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