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经典课件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
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讲授人:张干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7月25日讲授内容:◆熊彼得创新理论内涵及基本观点理解◆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分类◆企业管理创新发展趋势◆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一、熊彼得创新理论内涵及基本观点理解熊彼得创新理论创新定义熊彼特提出“创新”的五种情况熊彼特的创新基本观点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熊彼得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创新定义:◆熊彼特提出“创新”的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五个创新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熊彼特认为:“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尽管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变化,能够导致经济生活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经济变化。如循环利用,节能、技术改造带来效益。熊彼特曾作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得到一条铁路。强调创新的突发性和间断性的特点,主张对经济发展进行“动态”性分析研究。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一般说来,“新组合并不一定要由控制创新过程所代替的生产或商业过程的同一批人去执行”,即并不是驿路马车的所有者去建筑铁路,而恰恰相反,铁路的建筑意味着对驿路马车的否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实体的扩大,创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须产生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熊彼特力图引入创新概念以便从机制上解释经济发展。““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这就是说,发展是经济循环流转过程的中断,也就是实现了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本质规定。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之为“企业”,那么以实现这种“新组合”为职业的人们便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新组合”。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分类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管理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主要内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形象管理创新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系列工作。是企业管理科学的精髓,是管理者用系统理论,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组织等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具有持续动态创新机制和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企业管理:管理创新:1.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新经营思路是可行的,这便是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但这种新经营思路并非只针对一个企业而言是新的,而应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新的。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活动及其它活动有序化的支撑体系。一个新的组织机构的诞生是一种创新,但如果不能有效地运转则成为空想,不是实实在在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主要内容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或使人际关系更加协调,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企业既定目标和责任。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综合性的管理范式,这么一个范式如果对所有企业的综合管理而言是新的,则自然是一种创新。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管理缺席是企业资源整合行为的规范,既是企业行为的规范,也是员工行为的规范。制度的变革会给企业行为带来变化,进而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企业更上一层楼。因此,制度创新也是管理创新之一。1、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2、企业经营管理的柔性化。3、组织运作的虚拟化。4、营销方式网络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第一,要对原有的建立在精细分工的基础上的已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的制度、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进行创新。第二,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第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员工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积蓄,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第四,开辟企业与信息群或信息系统的新的有效的联系方式和途径。建立一种紧密的、渗透式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要提高企业对信息的依赖和开发利用的意识及能力,提高企业对信息做出反映的灵敏程度。在信息社会中,企业对新信息的反映程度和利用率是企业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第五,在及时、全面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信息社会的竞争中,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表现为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对于获得的信息必须充分的消化、吸收、为我所用,面对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企业战略,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第六,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员工的竞争体制,营造竞争环境,帮助员工树立自主自强、顽强拼搏、竞争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要改进分配方式,从按生产要素分配转向按知识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分配制度激励人学习,用竞争的办法来调节收益分配制度,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核心竞争力是一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而构成的企业内外的成长协调系统,其目标应该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进行。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企业通过发现、挖掘、整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演化法。指经营者选定一个目标,由全体员工在原有工作岗位上一起努力,设法在合理的期限内建立特定的核心能力。这涉及多种组织活动的事实和调整。(2)孵化法。指企业专门抽调人员,组成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部小组,负责在两年到三年内,建立核心能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营造一种培育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让核心能力成长起来。1.企业自己培养获得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是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它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作为联盟的中心目标。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一个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可以帮助公司扩展和改善它的基本能力,有助于从战略上更新核心竞争力或创建新的核心竞争力。2.通过知识联盟获得核心能力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模、快速加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理论上说,竞争力是不能移植的。但是通过兼并收购,企业把外界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并入企业内部,经过资产重组和企业结构调整,可以将被兼并企业的技术专长整合成企业自身的专长和核心能力。许多大企业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兼并获得相关的能力。如美国的哈里斯公司,通过一系列谨慎的并购和消化吸收工作,从一家传统的机械打印出版公司发展成一家电子巨头。3.通过企业兼并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形象管理创新形象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主体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在无限的空间和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并传递自身的理念、标识、品牌、风气、制度、服务、环境等要素,在诚信方面实现与顾客或公众之间最大限度的“零距离”沟通,塑造并实现管理主体最佳形象的过程。有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指企业形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上的广告设计;包括路灯、路牌、灯箱等平面广告设计,包括环境的点缀、建筑物造型、色彩选用、装潢情调等方面的设计。这些可视要素让公众一看便知企业的形象要么高雅无华,要么富丽堂皇,要么洁净舒适,要么管理平庸等。1.有形形象的塑造无形形象的塑造主要从非视觉方面,即从感觉、行为、意识、观念等角度来塑造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环境氛围。无形形象的塑造比有形形象的塑造更为复杂且重要。它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因素融入企业行为、员工行为和管理者行为之中。无形形象塑造实际上就是感觉形象的塑造。当前企业形象塑造主要是诚信形象、道德形象、管理者和员工形象的塑造。2.无形形象塑造三、企业管理创新状况与发展趋势管理思想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生产主导方式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者能力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我国企业以往的管理思想是提倡专业化和规范化,而新的管理思想追求即时性和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1.软性管理;2.机会管理;3.项目管理;4.信息管理;5.风险管理。管理思想创新传统的管理体制突出企业各部门管理、层次管理和各工作环节的线性衔接。由于工作数量的不断增加,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不断增加的中层人员,使得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其用户间的距离逐渐扩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常常难以体现消费者意愿,因而也就不能反映市场的变化。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将企业原来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组织成为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管理体制创新传统的企业经营战略追求低成本,在企业处于卖方市场的环境下,产品不愁没销路,企业间的竞争较小,主要取决于成本的高低,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是大力降低成本。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和国际市场的迅速发展,交通和通讯能力的快速增长,企业已处于买方市场,生产出的产品不一定能销出去,企业的竞争力则由产品品种、新产品上市速度、交货期、质量和成本等多个指标共同决定,企业必须采取差别战略和市场领先战略。这样,就可以做到产品上市快、质量好、成本低和服务好,赢得各阶层的顾客,使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经营战略创新企业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由于竞争环境千变万化,组织要保持竞争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学习进行不断的创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最终使整个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通过自组织、自学习和自进化,形成企业的知识优势。管理组织创新传统的管理强调规模经济,即以大批量和少品种为生产的主导方式,产品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必须将生产主导方式转变为小批量、多品种和集约经济,即小批量、多品种和混合生产线生产的主导方式,这样既可增强企业竞争力,又可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所形成的各种企业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快捷、智能和虚拟化。生产主导方式创新管理者必须进行再教育和再学习,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智能化管理将在更多的场合和更深的程度上取代经验型管理。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形成,虽然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但关键却依赖于由企业的人才能力集聚起来的核心能力。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选配人员,即将适当的人配备到适当的岗位上。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手段的管理创新,将是新世纪企业管理创新的主题。管理者能力创新
本文标题:经典课件企业创新理论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