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出版稿)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带调查1《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编写组编写组负责人:于洪军编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序)丰爱平谷东起刘毅飞李培英吴桑云贾建军夏小明高学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带调查1前言“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以下简称“908专项”)是国家批准的重大海洋专项。开展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是我国“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又对近海区域如海岸带、海岛等的变迁、气候、生物生态、社会人文、经济发展乃至军事设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只有准确、可靠、系统地获取海洋调查数据,才能把浩瀚、奥秘的海洋“数字化”、“透明化”,从而对海洋环境做出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减灾防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依据。因此,国家批准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908专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海岸带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受海洋、陆地和人类开发等多重作用,我国海岸带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数据资料已不能反映当前我国海岸带资源环境现状,不宜再作为现在和未来制定各类开发规划和实施管理的依据。为全面、系统、翔实地掌握我国大陆海岸带海洋环境、资源现状,科学、准确地分析评价其资源与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开发利用潜势,开展海岸带专题调查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保证调查质量,特制定《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本分技术规程以《我国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海岸带调查总体实施方案为依据,以目前国内外海岸带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为基础编制,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海岸带调查的基本依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技术规程共有18部,本分技术规程是第12部。它必须与总则和《海洋调查资料汇交分技术规程》以及其他相关分技术规程配套使用。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11范围本分技术规程规定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海岸带调查专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基本技术要求。本分技术规程适用于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海岸带调查专题。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的标准均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763.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12763.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GB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沉积物分析;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GB/T50123-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750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T7001-19991:5000、1:10000、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GB12317-90海图图式;GB/T14477海图印刷规范;全国湿地调查技术及操作规程,国家环境保护局,2003。3术语及定义3.1海岸线(CoastJine)为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3.2海岸带(CoastZone)海洋与陆地相互接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地带。3.3潮上带(SupratidaJzone)从平均大潮高潮线向陆地延伸到特大高潮所能影响的地方。3.4潮间带(IntertidaJzone)平均大潮高潮线到平均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3.5潮下带(SubtidaJzone)平均大潮低潮线以下向海延伸至破波带外界之间的区域。4调查范围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2调查范围为我国大陆和海南岛海岸带,具体以潮间带为中心,自海岸线向陆延伸1km;向海延伸至海图0m等深线。5通则5.1资料整理的基本任务各项调查资料整理与统计是在完成各项外业调查基础上对获取的数据、图件、文字和其它相关资料分别进行整理、归类、计算,构成国家级完整的数据统计体系。5.2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数据资料的统计要保证其真实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严格数据统计的质量管理,保证不重不漏,要做到数出有据、图出有源、文出有理。5.3资料整理的内容资料整理内容包括收集资料、原始调查资料、分析数据及计算资料(包括电子版)、影像资料等。5.4遥感数据及解译成果由国家海洋局另行安排遥感调查任务来完成。并及时提供给各省市海岸带调查承担单位。5.5资料整编与汇交5.5.1原始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整理,即将原始调查、现场记录、分析测试等原始记录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形成规范的原始资料档案;并对原始电子文件进行整理标识。5.5.1.1原始资料整理内容原始资料包括调查实施计划、调查报告、导航定位记录、站位描述表、各种现场记录、分析测试鉴定等记录表,图像或图片及文字说明、数据磁盘等。5.5.1.2原始资料整理方法a.原始资料保留原始介质形式和记录格式。b.纸质材料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封面格式见附录J-1;电子载体资料在载体上加统一格式的标识,格式见附录J-2,并在根目录下建立名为README文件,对每个电子文件的内容、资料记录格式进行说明。c.编制原始资料清单目录。5.5.2成果资料整编成果资料整编是将原始测试分析报表或电子数据按照资料内容分类整理,并按照统一资料记录格式整编成电子文件。5.5.2.1资料整编内容整编的资料包括:海岸线等调查获取的资料。5.5.2.2资料格式要求a.各类资料按照各章节设计的记录格式进行整编。b.对于未规定整编格式的资料,可自行根据资料特点设计格式,格式中必须包含调查时间、站号、经纬度、样品类型等基本数据,并附资料记录格式说明。5.5.2.3资料质量要求a.整编资料采用光盘、软盘存储;电子文件统一采用ASCII码的文本文件。b.光盘、软盘中要有资料文件目录和说明,以README文件名存放在根目录下。c.资料光盘、软盘封面按照附录J-2进行标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35.5.2.4整编资料元数据提取要对整编后的数据文件提取相应的元数据。a)元数据提取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总项目、专题、子项目)和编号、资料名称,资料覆盖区域范围、资料时间范围,调查航次、采样设备和方法、分析测试及鉴定等的仪器名称和精度,资料要素名称、数据量(站数、记录数)、资料质量评价,调查单位、测试分析单位,有关资料分析、处理负责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编等,元数据对应的数据文件名称和存储位置(电子载体名称/编号、文件目录等)。b)元数据格式元数据按本规程附录J-3元数据记录格式。c)元数据存放每一航次的每种记录格式文件提取一条元数据,所有元数据形成一个元数据文件,采用ASCII码的txt文本文件格式,打印并以光盘或软盘存储,在存储载体上加注“xxx元数据”标志。5.5.3资料汇交5.5.3.1汇交内容a.任务书、合同书或委托书;b.课题论证报告、技术设计、方案报告及其审批意见;c.课题调查实施计划、站位表、测线布设图等;d.整理后的原始资料:包括现场调查、实验、测试分析等原始记录;e.整编资料:包括计算、分析整理的成果数据及说明,各种成果图表、采样站位分布图和成果图件(包括底图)、照片及文字说明;f.调查报告g.专题总结报告;h.调查、研究报告及成果鉴定、审议书;i.元数据j.资料质量评价报告k.资料审核验收报告J.资料整理和整编记录m.资料清单。5.5.3.2汇交形式a.原始资料汇交复制件或复印件;b.整编资料汇交整编资料光盘或软盘和相同内容的打印件;c.研究报告同时汇交打印件和相同内容的Word格式电子文件光盘或软盘;d.图件成果按照图件成果格式要求汇交;5.5.3.3汇交时间按照《“908专项”资料与研究成果管理办法》和《“908专项”资料与研究成果汇交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5.6成果图件格式要求图件成果资料必须是符合以下规定的电子文档格式。在提交电子文档图件的同时必须提交相同内容的纸图。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4a.图件的坐标系采用WGS-84,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或者当地平均海平面。图件成果资料的详细技术要求参见“908专项”技术总则第5章中的具体规定;b.图件的投影方式及相关参数必须详尽说明;c.具有空间地理坐标※的图件成果资料必须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成图,并且通过拓扑规则检测,图件格式采用ESRI公司的E00格式,并同时提供相应的元数据说明;元数据说明内容必须包括制图数据的采集(时间、地点、使用的设备、采用的手段等)的情况、数据精度,制图人、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d.制图相关的属性数据必须随E00数据一起提供;e.无空间地理坐标的图形数据采用CAD文件格式提交,并提供相应的元数据说明;元数据说明内容必须包括制图数据的采集(时间、地点、使用的设备、采用的手段等)的情况、数据精度,制图人、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f.独立的属性数据可以采用DBF格式或MDB格式提交,并提供相应的数据说明,以保证与图形数据连接;g.图件的图式图例必须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色彩的RGB或CMYK值,形状、大小、含义等;h.图件对应的元数据文件及相关的说明文件均采用Word格式提交。※注:空间地理坐标,指地理空间位置或者经纬度坐标。5.7资料与成果归档按照《“908专项”档案管理办法》执行。6海岸线调查6.1调查内容海岸线类型、长度及分布、岸线变迁等。海岸线类型划分见附录A-1。6.2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以实地勘测和遥感调查为主,结合调访和地形图及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综合。6.2.1资料收集a.海岸带遥感资料;b.地形图、海图、海岸带有关图集;c.海岸线变迁调查资料;d.各类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资料;e.大地测量成果资料(水准点、三角点等);f.地方志、水利志、交通志等志书。6.2.2调查路线与观测点布设a.调查路线沿海岸线布设,观测点间距原则上平均2km(岸线曲折度大测点适当加密),使用DGPS进行岸线位置测量;b.岸线测量点应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海岸线现状;c.在变化复杂及有特殊意义的岸段应加密观测点(不同岸线类型交界点、特殊地貌类型及其边界处、人为因素对海岸线有特殊影响处等)。6.2.3野外观测在规定使用的工作用图上标明观测点位置、海岸线类型、海岸形态及动态、冲淤特征等,人工岸线要标明人工岸线的性质等。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56.2.3.1观测基本内容及要求a.野外观测时,应采用本规程规定的图例符号,必要时可适当增补;b.在岸线类型分界处应在底图上具体标出;c.野外填图的界线分别用实线和虚线代表实测和推测界线;d.在冲淤变化强烈区域应用具体符号进行标绘;e.各测点应填入附录A-2。6.2.3.2观测记录a.观测点应按调查规定编号;b.对典型岸段现象应绘制素描图、照相或摄像;c.观察记录必须注明工作时间、工作期间的天气和海况;d.观察记录须详细,测量数据要正确。6.2.4调查仪器及要求a.岸线位置采用DGPS系统定位,仪器标称准确度优于1m;b.音像采集使用数字格式设备。6.2.5室内资料整理与分析a.站位校核;b.整理外业记录,照片编号;c.现场调查、历史资料、遥感调查数据综合分析。6.3主要成果6.3.1专题图件a.海岸线类型与分布b.海岸稳定性类型与分布c.成图比例尺为1:50000,图式见附录A-3;d.专题图件编绘见附录1。6.3.2调查报告海岸线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包括:a.前言(包括任务来源、调查实施单位、调查时间、方法、程序、工作量、主要成果等的简要说明
本文标题:海岸带调查技术规程(出版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3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