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附:2011浙江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8.《素芭》泰戈尔(印度)(1)人物:素芭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哑女。她心灵纯净、感情细腻丰富、敏感而孤独。她是人们议论的对象,是家庭的负担。她只能与大自然、动物们亲近交流,没有理解她,没人真正关心她,最后被父母以欺骗的方式嫁到远方,是一个悲剧性人物。(2)艺术特色:“画眼睛”9.《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日本)(1)人物:清兵卫是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的鉴赏和收藏有着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单纯、可爱又不幸的少年形象。(2)主题:批判家长老师的武断专制、扼杀孩子个性的做法,提醒人们要尊重、爱护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3)艺术特色:采用倒叙结构,设置悬念10.《在桥边》伯尔(德国)(1)人物:“我”是一个对单调、乏味工作不满,用乱数、不数、漏数方式来反抗,渴望美好生活的伤残军人。(2)主题:揭示德国战后重建偏重物质,缺乏精神关怀的问题,思考小人物的命运。11.《牲畜林》卡尔维诺(意大利)(1)作者以幽默、调侃、嘲讽的笔调来描写牲畜林中两场笑料百出的精彩追逐,尽情地嘲弄了丑与罪恶。(2)艺术特色:延迟的运用,使小说的结构重复递进,同时让动物一一出场,便于作者对德兵尽情戏耍。12.《半张纸》斯特林堡(瑞典)(1)塑造了一个生活认真,工作努力;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务实并懂得满足青年,虽然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遭遇丧妻夭子厄运,却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勇敢地直面,把爱和痛藏在心里,把它们作为生活对自己的恩馈的年轻房客形象。(2)艺术特色:A.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B.构思巧妙:以小见大,于方寸之间演示大千世界13.《山羊兹拉特》辛格(美国)这篇童话小说通过勒文家想卖山羊兹拉特到最终把山羊兹拉特当作一个家庭成员的故事,描摹出人与动物间有可能恒久存在的亲情状态,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与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14.《礼拜二午睡时刻》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1)人物:是一位境况不好却坚强自尊,内心悲伤、痛苦却处事不卑不亢、镇定从容,具有超越道德的伟大母爱的母亲形象。(2)情节结构特色:A.延迟法:花大量文字描写坐火车、小镇风貌,就是不告诉读者这对母女此行的目的。(设置悬念)B.插叙:因为小主的主题是表现“伟大的母爱”,儿子的遭遇是次要内容,所以用插叙,这样使情节更紧凑,更有利于突出主题。15.《沙之书》博尔赫斯(阿根庭)(1)“沙之书”象征无限之物,如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已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魔力无穷的金钱、浩瀚的知识、无法挽回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等等。(2)艺术特色:象征手法、荒诞手法16.《椅桶者》卡夫卡(奥在利)(1)“煤桶骑士”是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小人物,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为了避免借煤失败的难堪,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一个自悲、懦弱、封闭的人。(2)艺术特色:荒诞手法二、了解八个单元的小说文体知识第一单元话题:叙述1.叙事角度(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2.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第二单元话题:场景1.场景: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人物+事件+环境)2.场景: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4.风景的意义(参考初中知识:景物描写的作用)(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5)推动情节发展第三单元话题:主题1.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2.主题是小说的灵魂。3.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如一部《红楼梦》,有人认为主题是表现“爱情悲剧”,有人认为主题是反映“封建社会的败落”,甚至认为主题是表现“排满思想”等等。4.考试中归纳主题往往用这样的句式: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等)……第四单元话题:人物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如娜塔莎。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如素芭。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分析技巧:(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概括技巧: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第五单元话题:情节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2.情节的“摇摆”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小说情节也追求“戏剧性”,最典型莫过于美国作家欧·享利。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赏析:这个情节可不可以去掉?第六单元话题:结构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情节结构和小说整体结构。2.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1.延迟小说情节结构中常采用的一种手法,即“欲擒故纵”,“延迟”情节的进展,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同时使情节增加摇摆弧度,增强戏剧性效果,吸引读者。4.高考中要求学会赏析小说结构的巧妙,常见的巧妙结构有:(1)以小见大,如《病人》(2)欧·享利手法,如《最后的常春藤叶》(3)倒叙,如《清兵卫与葫芦》(4)延迟,如《牲畜林》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第七单元话题:情感1.文学是人学,感动是衡量小说的重要标准。2.“悲悯情怀”是最高尚的情感。3.小说情感的处理(1)节制胜于放纵:让情感包裹在形象中(2)情感表达讲究蓄势待发、引而不发、水到渠成。4.情感表达风格:(1)浪漫主义:沸点写作(2)现代主义:零度写作(3)现实主义:有节制写作第八单元话题:虚构1.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2.虚构要符合生活真实,要合情合理,但虚构的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沙之书》中那本有无数页面的“沙之书”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生活中存在象“沙之书”一样的事物,如无穷无尽的时间,我们面它,总会陷入无限恐慌之中,感叹“何时是个尽头”。骑着煤桶飞翔着去买煤在生活中也是不存在,但生活中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选择逃避、自闭,恨不得飞一样逃离。外国小说欣赏专项复习浙江2011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全解考纲导航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由于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09浙江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精粹点睛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及其效果【命题形式】【答题要领】考点梳理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限视角有限视角的特点: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第二人称问题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
本文标题: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4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