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解决对策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解决对策宋权威2006630361摘要:本文介绍了农药对大气、土壤、植物、水体等自然环境的污染,以及对食物链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口号,及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调整农药结构,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因地制宜科学用药,加强环保知识宣传等几项对策,以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关键词:农药;环境污染;对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当今农业生产中,农药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防治病虫草鼠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报道,每年使用的农药量按有效成分计算大约为20×105~24×105t,平均每年挽回粮食损失215×107t,棉花210×104t,蔬菜810×106t,果品3130×106t,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1]但是随着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范围的日益扩大,滥用农药现象屡见不鲜。这无疑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造成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并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由于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农药的认识,科学用药,不能片面地追求产量与效益,要重视环境保护,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农药对环境的污染1.1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农药主要是通过喷雾漂移和施于作物、水体、土壤表面后蒸腾,或者是农药厂的三废排放进入大气。大气中的农药主要是以气体或被大气中悬浮的微小粒吸附的两种形式存在。大气中农药的含量大小与农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施药的剂型、药量、方式和施药时的气象条件有关。如果农药易挥发、剂型为粉剂、且施用量大,采用飞机喷洒或遇高温、大风等天气,大气中的农药量会明显增加。1.2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有直接污染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农药是以浸种、拌种和封闭药的形式,直接将农药施入土壤。其次是在喷雾时直接落到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而落入土壤中。间接农药污染是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最后落到地面上,或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将农药带入土壤。[2]目前大豆田长期使用高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导致玉米经济作物无法调茬,大豆也表现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个别地块出现大量死苗现象,导致减产、减收甚至失收。1.3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水体被农药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来自土壤中农药的冲刷和农药厂的废液排放。水体中的农药一部分是以溶解状态存在,另一部分被吸附在悬浮颗粒上。水体被农药污染后,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乃至下游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农药对水质污染的顺序一般为(从大到小):田沟水、河水、海水、自来水、地下水。[3]1.4农药对植物的影响田间施用的农药,渗到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由于作物对农药的吸收富集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许多农畜禽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过高,其次是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人为地致使某类植物灭绝,或是使其基因型发生突变,从而影响到植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1.5农药对动物的影响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杀虫剂,杀害了许多无害天敌,这就对昆虫的种群数量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一些害虫消灭了,一些原来危害不大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同一种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甚至有的诱发了新的害虫。另外,通过食物链和呼吸作用产生对深海鱼的污染,导致鱼虾某一种品种灭绝,禽鸟取食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种子、昆虫、粮食和水生生物也会受污染而死亡。[4]1.6农药对食物的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农药对人类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在使用农药过程中不符合安全操作规则而造成的急性中毒,间接毒害是农副产品中残留的农药通过人体长期的吸收、积累而造成的慢性中毒,其次是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农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研究发现,农药对食品的污染程度一般为(从大到小):肉类、蛋类、食油、家禽、水产品、粮食、蔬菜、水果、牛奶。[3]农药的种类繁多,毒性程度不一,像优乐得、甲胺磷、锐劲特等一些毒性高的有机磷农药,在短时期内摄入一定量便引起急性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神智不清、瞳孔缩小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会引起死亡。[5]在人体脂肪、人乳和血液中都普遍能检出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脂溶性高,易于在人体脂肪、肝脏内积累,对人的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生殖机能等造成广泛影响,有机磷农药具有神经毒性,慢性中毒时会引起疲倦、头痛、食欲不振和肝肾损害,严重时导致神经紊乱。此外,氨基甲酸醋农药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所以说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2解决对策2.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就是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预防为主,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来防病、治虫,灭草的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的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以达到高产、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目的。[6]①农业防治:利用耕作和栽培等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避免或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目的。②生物防治:利用有益昆虫和微生物防治农林病虫草害的新方法,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病虫天敌,促使其迅速繁殖,来控制病虫害危害,或人工饲养、繁殖、释放补充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的种群数量和种类,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③物理防治:利用各物物理因素,机械设备和现代工具来防治病、虫、草害,是综合防治中重要的辅助措施。④化学药剂防治:由于化学药剂具有广谱、快速、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在使用时要把化学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作用降低到最小限度,适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2.2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药管理体制落后,多部门共管,各司其职,管理混乱。1997年颁布的《农药管理条例》虽然明文规定,假农药、劣质农药、过期农药等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但规定不明确,操作上有困难,且也没有对农药施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及其应负的防治责任做出规定。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强环境监测。严禁工业三废超标排放,对产品中的有害杂质以及生产中的辅助剂进行严格控制管理,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排放要求的坚决予以治理、改造;农药登记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安全评价;对一些毒性高、不易分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农药品种必须进行淘汰或禁用、限制范围使用。2.3调整农药结构调整农药产品结构,使杀虫、杀菌、除草剂之间的比例更趋合理。研究开发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和生物农药;发展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新剂型和新制剂;降低高毒品种的产量,提高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的产量;增加地下害虫防治剂和生物杀虫剂的新品种;增加蔬菜水果用杀菌剂和线虫防治剂的品种和产量;增加旱田除草剂的品种和产量。其中开发新型、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是降低农药对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随着“绿色食品”工程的兴起和发展,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开发、研制高选择性、高活性生物制剂,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目前,很多以生物制剂为主导产品的农药占据了较大市场,对减轻农药的污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4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减少有机农药的使用防治有机农药污染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停止施用有机农药,使用无污染的替代产品。生物农药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微生物或其产物,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比有机农药小,且生物农药目标害虫单一,选择性高,对人畜和害虫天敌无损伤,不易使害虫产生抗性,在环境中极少或无残留,因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大力开发和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农业对有机农药的依赖,有利于逐步建立现代环保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5因地制宜,科学用药。科学使用农药主要是积极研究开发农药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使人与农药脱离接触,同时不污染环境,提高使用效果。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农药使用新技术主要包括超低量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技术、丸粒施药技术、循环喷雾技术、根部施药技术等,加强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2.6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在农药推广应用中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衡量一个农药品种的应用价值,应该从既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要进一步加大农药安全宣传力度,将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农药使用逐步走上安全、合理、科学的轨道。参考文献:【1】李钦云,赵玲玲.有机磷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治.工业卫生与职业病[J].2005,31(4):260-263.【2】匡少平,张书圣.环境农药激素污染与防治[J].环境保护,2005,(7):25~261【3】李秋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对策.山东环境[J],2003,(06):37-38.【4】宋秀杰,郝国防.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J].环境保护,2005,(6):28~301【5】张翠菊,王海琰,李星华.浅析农药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江苏环境科技[J],2008,21(01):145-146.【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我国农药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3,(6):23~241
本文标题: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解决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1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