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歌《茉莉花》2.拓展欣赏《茉莉花》(东北民歌、河北民歌)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唱、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2.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对比、聆听等方式,分辨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三)知识与技能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能够用流畅圆润、有呼吸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音乐形象。2.对比、探究江苏、东北、河北三地不同版本《茉莉花》的异同,能够辨识这三种音乐风格。三、教学重难点歌曲的演唱及感受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茉莉花》2.师生交流(二)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1.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挥拍聆听。2.复听歌曲3.再次聆听4.轻声跟唱5.学习歌词6.随琴演唱(三)拓展学习1.东北民歌《茉莉花》2.河北民歌《茉莉花》五、课堂小结回顾上过的内容。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七、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八、安全提示语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九、课后反思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一)欣赏《玫瑰三愿》(二)听竖笛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继续学习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感受其魅力。2.通过听竖笛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体验合作演奏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二)过程与方法教师从歌曲结构、演唱方法、歌词、旋律发展、伴奏等方面带领学生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能够了解、分辨音乐创作常用方法“模进”,体会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2.了解艺术歌曲价值及其发展,探究我国艺术歌曲发展趋势,并用“模进”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三、教学重难点有关竖琴的相关知识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生交流2.教师总结(二)欣赏《玫瑰三愿》1.初次聆听歌曲2.两次聆听3.小组探究(三)探究艺术歌曲的特点1.教师指导2.师生总结(四)竖笛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1.教师示范演奏2.学生自学3.分声部练习4.合奏练习五、课堂小结回顾上过的内容。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七、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八、安全提示语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九、课后反思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第二单元梨园风采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2.通过聆听范唱、视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三)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背唱表演。三、教学重难点: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初次聆听2.黄梅戏简介新课教学(一)、念白与板式特点1.学习黄梅戏念白2.简介黄梅戏的板式特点(二)、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1.随琴哼唱2.随伴奏演唱3.探讨黄梅戏艺术风格4.介绍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5.分角色表演唱五、课堂小结回顾上过的内容。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七、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八、安全提示语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九、课后反思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学唱、表演豫剧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表等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豫剧唱腔的韵味,体验豫剧唱腔的艺术魅力。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豫剧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唱腔、行当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感受豫剧艺术的魅力。三、教学重难点戏曲的演唱四、教学过程1.导入(1)欣赏豫剧《花木兰》片段。教师播放豫剧电影《花木兰》片段。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剧种?唱腔有什么特点?(2)介绍豫剧常识。①教师简介《花木兰》故事梗概,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段唱腔刻画了花木兰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②总结豫剧唱腔特点:爽朗、大方、朴实、装饰音较多。③简介豫剧及其代表人物——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着重介绍常香玉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2.感受豫剧唱腔与方言的联系(1)学说河南方言。用河南方言学说“谁说女子不如男”,辨别河南方言语音语调与普通话的不同,分析河南方言的特点。(2)聆听唱腔。结合方言的学习,聆听这一句唱腔,分析唱腔与方言的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学说河南话,感受豫剧的音乐特点。3.学唱戏曲(1)唱段分析。①《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唱段用的是豫东调武生腔二八板,曲调铿锵,朗朗上口。唱段从“男子打仗到边关”到“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采用二八连板即二八板的连奏,中间没有间奏,很有气势。②最后一句“哪一点不如儿男”运用了切分音和甩腔,以及重复的衬词“咳咳”,尽显英武豪迈之气。(2)模唱片段。①学生随教师模唱。②通过模唱与跟唱,学习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体会音乐中的滑音与甩腔等特点,感受花木兰的艺术形象。(3)学习表演动作。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中人物的表演,模仿一两个动作。【设计意图】感受戏曲唱腔艺术,增强艺术表现力。4.表演展示(1)分组表演。①分小组练习演唱与表演动作。②小组表演后其他组同学给予意见与建议。(2)集体表演。四、课堂小结通过欣赏豫剧唱腔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花木兰的英雄形象,体验豫剧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特点。五、作业布置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六、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七、安全提示语请同学们注意安全八、课后反思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第三单元西乐撷英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1.唱歌《绿袖子》。2.拓展欣赏《绿袖子幻想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a旋律小调,学会用暗淡、忧伤的情绪演唱歌曲《绿袖子》,表现纯朴、伤感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1)使用柯尔文手势培养内心听觉,唱准变化音。(2)在活动中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3)采用比较法、视唱法欣赏管弦乐曲《绿袖幻想曲》。3.知识与技能。(1)能用有气息支托的声音演唱歌曲。(2)把握变化音的音准,找到3拍子的韵律感。三、教学重难点:音准及旋律的把握四、教学过程(一)体验四三拍韵律1.教师哼唱《绿袖子》,随乐拍手划旋律线,学生观察老师动作找规律。2.再次哼唱《绿袖子》,学生按四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随乐拍手划线。(二)学唱歌曲《绿袖子》1.视唱歌曲乐谱。(1)出示a旋律小调音阶。(教师范唱音阶,提示#4的唱名发音:fei(飞),#5的唱名发音:c)(2)教师做柯尔文手势唱音阶,学生跟着老师做手势默唱。(学生独立做柯尔文手势唱音阶。)(3)教师范唱歌曲《绿袖子》乐谱,设问: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4)学生听《绿袖子》音乐,拍手划旋律线,体验歌曲基本情绪。(5)教师:歌曲是由几个乐句组成?情绪是否一成不变?(6)学生再次聆听,回答问题。(7)学生聆听教师视唱乐谱,将乐谱中出现的变化音标记出来。(8)学生随钢琴视唱旋律。(9)教师提示弱起小节的进入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附点四分节奏和三拍子的韵律感。(10)学生完整视唱歌谱。(三)拓展欣赏《绿袖幻想曲》1.介绍作品。教师:英国沃恩·威廉斯将在世界广泛流传的英国民歌《绿袖子》改编成管弦乐,用于歌剧《热恋中的约翰先生》的第三幕中的主题之一。我们一起去听听吧!2.全曲欣赏。3.教师引导学生从速度、演奏乐器、旋律发展等方面去了解作品《绿袖幻想曲》4.出示由另一首英国民歌《可爱的约翰》改编成的B主题谱例,学生用竖笛视奏。5.复听全曲。五、课堂小结回顾上过的内容。六、作业布置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熟练程度。七、板书设计见教学过程八、安全提示语请同学们注意安全九、课后反思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很好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1.欣赏《如歌的行板》。2.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体验十九世纪在沙俄统治下人民苦难的生活。2.过程与方法。采用: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学生参与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音乐。3.知识与技能。(1)了解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格林卡。(2)了解弦乐四重奏的构成和演奏特性。(3)熟悉《如歌的行板》、《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音乐主题,能视唱《如歌的行板》A主题。三、教学重难点音乐背景信息了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哼唱《四小天鹅》旋律后提问:老师刚才唱的曲名是什么?2.介绍柴可夫斯基。教师介绍:他生于1840年,是一个开始在大学修读法律专业,选修音乐,由于对音乐的热爱而改学音乐,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世界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叫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派作曲家,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所创作的作品情感丰富,旋律优美,织体饱满。他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于世。(二)、新课教学了解《如歌的行板》A主题1.出示A主题谱例。教师要求:在看到乐谱上标有红色三角形记号的地方拍手,没有记号处拍腿▼▼▼XXXXXXXXXXX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腿拍腿拍腿2.学生看节奏谱按要求拍击节奏。3.教师哼唱A主题,学生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为教师伴奏。4.引导学生关注乐谱由2拍子变成3拍子的变化,引出2/4、3/4变拍子音乐知识。5.聆听A主题,学生带着对变拍子的感受,看节奏谱用拍手拍腿节奏身势伴奏并默唱。6.学生加上拍手拍腿节奏身势随钢琴哼唱一遍。7.教师唱A主题中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并将音程板书。8.教师视唱A主题:教师视唱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谱,当看到唱过的下行四度旋律音程时用手做下行的动作。9.找出行四度旋律音程,教师用蓝色色块标示出来。10.学生随钢琴视唱A主题,视唱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关注下行四度的音准。11.教师引导学生说唱下行四度旋律音程的感受──忧郁、痛苦。12.教师介绍A主题出处:刚才唱的旋律是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柴可夫斯基将这首歌曲的旋律作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并把这个乐章命名为《如歌的行板》。13.板书课题,出示弦乐四重奏的图片,介绍弦乐四重奏的组成部分。14.介绍乐曲。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非常喜欢音乐,他听完《如歌的行板》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在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一起来呢聆听这首优秀作品吧。(三)全曲完整聆听1.教师提问:我们聆听时,请关注A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主要集中在乐曲的首、中、尾的哪个部分?2.全曲整体欣赏。3.学生回答教师提问。4.教师板书乐曲结构:ABAˊ的复三部曲式。(四)感知B主题1.教师:B部分是由乐曲的另一主题构成的,我们将它称之为B主题。2.出示B主题谱例。3.教师:这部分有两个富有特点的节奏是这个主题的灵魂。(一个是附点音符的节奏一个是八分音符三连音的节奏)4.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手势和拍手的方式分别感受附点音符和三连音节奏--教师哼唱B主题,当唱到有附点音符和三连音时,引导学生做相应手势动作。5.教师提问:这两种节奏型在乐曲中的运用,让音乐产生了什么变化?6.学生看乐谱随音乐做手势。7.谈感受。8.教师小结。(五)再次整体欣赏(六)欣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选听)1.故事导入。(故事梗概见教学相关资料)2.简介作曲家。格林卡是俄国著名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创始人之一,是现实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乐坛上不朽的音乐大师。格林卡所创作的作品包含了全部主要的音乐体裁,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俄罗斯古典歌剧,并对俄罗斯交响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俄罗斯古典音乐之父”。格林卡所创作的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4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