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思考练习题
《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思考习题1、正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对政治教学的实践有什么意义?正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可以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正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2、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有什么现实意义?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必须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所谓“坚持灌输”,就是在坚持给学生提供确定的结论和观点时,要插自己的旗子,论自己的道理,刻画自己的形象,以促使学生趋之,信之,仰之。但这并不等于采用“注入式”、“满堂灌”和“我打你通”的教学方式,也不排斥对“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倡导和运用。所谓“讲求实效”,就是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只有坚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才能切实搞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如何”的课题,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努力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要把坚持优良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大力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又要使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深入人心。要根据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善于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丰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要体现“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探索和把握高中阶段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从高中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坚持求真务实,针对高中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合适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要适应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生动形象,润物无声,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高中生的接受能力,不要提大而空的口号,不要提做不到的要求。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注意激励他们的内在认知和要求,对他们要多尊重,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包括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把他们当做教学管理的对象。理念之三: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现实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学活用知识,新课程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既坚持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兴趣、情趣、志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提倡教学的“实践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使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政治见解得到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就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要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比如,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他们感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高中阶段的学习评价,不能忽视其选拔的功能,但从根本上讲,选拔也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旨。要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等等。总之,课程理念体现了对课程理想的追求,它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课程框架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有关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建议,都来自课程理念。3、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坚持“实践性、开放性”这一新理念?理念之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是课程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提倡教学的“实践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不断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使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政治见解得到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就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要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要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比如,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他们感悟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创建学习共同体。鼓励师生之间相互信赖,平等沟通,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发展。4、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主要可以分成哪几类?针对具体的每类,你认为其教学实施过程有什么不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被称为思想政治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方向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目标是提高效果的前提,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改进和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离不开目标,其所追求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去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形成。高中政治科新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它不是三个独立的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也就是是说,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不是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下一个维度目标,而是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生成。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它是对课程中知识的具体规定,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知识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只有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所以,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政治科新课程改革中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应该注意解决好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教材的知识观点有些与和旧教材完全不同,教师必须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教材、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的要求。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新课程中究竟如何实现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可以思考从两个方面入手:A、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把课堂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校学习到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新教材模块中设置的“探究性学习”模块,就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教师要充分运用好B、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问题应该时指用政治知识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我准备在新教材教学的时候,注意并准备用政治知识分析生活,用政治知识认识热点;在过程与方法上,准备把课堂与生活联系;把教学与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联系;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实践”、“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其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检验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政治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意义。它是政治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理论上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知识是实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能力是链接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升华与结果。5、新课程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你如何理解这种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是教学目标而且是体现着一种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这表明,学习是由情感发动控制的,是在真实情景中发生的,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具有个性,需要个人的感悟和理解,知识中还包括不假言说、不可言喻、无法客观地编码或表征出来的所谓“默会知识”,这就决定了知识的获取,必须有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必然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个人主动建构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二、德育课程的根本目标是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情感上的认同,从而有真的态度转变和行为上的表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所讲的内容只有感染学生的情绪,唤醒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其信仰、价值观的形成。只有激发起内心的情感,学生才有学习的兴趣,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令人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课堂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就要关注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渗透,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活力,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就要求教师(1)要有爱心。教学中要注意情理交融,以情明理,以情动人,以情促行。教学是教与学的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思考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