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工业的区位因素标准解读
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因素》课程标准解读一、地理课程标准源于中国21世纪的议程地资15.1黄玺玮20151541102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立法与实施(经济政策)资金来源与机制教育与能力建设公众参与人口、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健康与卫生人类住区防灾减灾经济政策农业与乡村发展工业交通与通信业能源生产与消费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保护大气层固体废弃物无害化管理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结构框架模块与地理素养三、地理2课程标准解读从内容的比例来看,地理2主要侧重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关系密切,并列为自然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地理1为地理2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的学习做基础。地理3是在地理1和地理2学习基础上的综合和提升,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3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2的学习成果。因此地理2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本条“标准”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标准”的要求基本相同。但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性质不同,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不同,农业生产的“天然性”使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显得相对简单些,而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但是由于工业的“非天然性”比较突出,教学中更适合使用“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例如,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选择学习方式:如果学校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学习。计算机软件可以设计成模拟或游戏的模式,给出一些供选择的工业地域类型,再列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当地理2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结构●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联系●交通运输●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途径四、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能够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标准与活动建议)学生改变某个因素时,工业地域的生产会受到某种影响,其结果通过某种形式反映出来,供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依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模拟来自各种不同的工业地域类型的地方行政官员,让他们选择适当的条件发展生产,在对选择结果的讨论中学会分析工业区位的影响。即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也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两条“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二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个内容的学习方式。——工业区位因素目标指向:“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说明: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土地、水、矿产、能源;社会——市场、交通、协作条件、知识与技术、劳动力还有一则活动建议为: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五、研究背景背景一: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教育环节。背景二: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一所地处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成功的临江沿海工业园区之一,于2010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为一大批跨国企业的生产与研发基地。背景三:笔者就读内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学生,未来极有可能从事师范专业,探索“如何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则是我的专业需求。笔者认为,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渗透于课堂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结合200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2教材中“工业区位因素”这一课时的教学,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与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六、教学目标1、掌握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掌握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重点)3、理解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重点)4、结合区域,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重点、难点)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联系实际讨论某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重点是“分析”。要帮助学生分析某个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以及该主导因素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后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由于本节教材中的五种导向型工业主导因素的表述十分明白,学生易从表面上掌握,而对为什么是这种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为何会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结果阐述的不是很明白,因此,这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通过教学设计,必须帮助学生把握上述问题系列,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因此,本教学设定的策略是,将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的五种导向型工业”放在课外让学生自学,而课堂教学则紧扣上述问题链来展开。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自主学习掌握工业生产过程及不同工业的导向类型;2、在教师帮助下建构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框架;3、在教师帮助下学会分析如何判断某一工业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课堂学习的重点1、建立工业区位因素的认知结构;2、对于具体工业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3、分析主导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七、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学会分析工业主导区位因素;2、理解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根据主导区位因素进行工业区位选择,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3、通过探讨工业区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会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并作适当的评价。2、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2、通过工业与环境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3、用情景案例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4、关注身边环境与发展现状与趋势,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八、课程评价标准与结语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新理念、新思想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读“案例”思考、看图思考和做习题思考,使学生能从所给的各种材料分析中明确合理的工业布局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初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性。2.本节课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例分析能力与读图能力,为了贯彻“精致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精神,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学自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能提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使重难点得到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本文标题:工业的区位因素标准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70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