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编号021【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学习重点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三、学习难点1.理解三次改革的失败原因。2.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自主学习】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后,的弊端日益突出。(2)领导地位巩固,力图改革。(3)1956年,苏共“”召开,人心思变,革故鼎新。2、内容(1)农业:①对农产品实行,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2)工业:①将部分中央企业的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企业部分权力;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取得一定成效。(2)对斯大林模式缺乏,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最终失败。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2)坚持管理,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3)运用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4)注重发展苏联的,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2、结果(1)在勃列日涅夫任职间,苏联与美国匹敌。(2)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内容:(1)用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2)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计指标;(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4)对企业实行和承包,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5)部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或建立家庭农场;3、结果及成因:(1)结果:未取得预期成果,并转向,终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2)成因①改革缺少和相应的;②坚持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合作探究】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弊端是什么?(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三次改革和苏联解体有何联系?它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这说明了什么?十月革命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列宁、斯大林等人作出过什么探索?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探索及其后来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2.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C.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关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开展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5.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6.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7.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制度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领导因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过程D.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8.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9.1956年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10.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的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民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经济学者已经意识到苏联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在向延发展的道路,而现在外延增长的因素已经枯竭。因此,必须把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提上日程,必须依靠行政命令转向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必须重视已经开始的新科技革命等。当这些问题被提到苏共代表大会上时,只是讨论了一番,实际上,一切依然如故,毫无结果。——摘自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关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论述。材料三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请回答:(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2)材料二中,有关苏共代表大会上对经济学者的积极建议,仅仅表现为“一番讨论”的现象,说明了什么?(3)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7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