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认识6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
认识6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1.“白大衣高血压”在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测量的血压升高,而在诊室以外的地方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又称“诊所高血压”。如果在诊室外血压也高于正常,但诊室内更高,则称为“白大衣效应”。目前,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方法及标准尚不统一,较常采用的是诊室内偶测血压值≥140/90毫米汞柱,而动态血压监测的白昼平均血压130/80毫米汞柱。据统计:在诊室内偶测血压值诊断为轻度高血压的患者中,约20%为白大衣高血压,多见于女性、年轻人、体形瘦小以及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危险性评估: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良性的,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无关,不应采取过度的药物治疗。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对靶器官有不良影响,因为患者常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仍有较高的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其损害程度介于正常人群和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之间。应对策略:总的说来,“白大衣高血压”危险性不大,一般无需用药,但要经常随访。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当在家里多测血压,最好每年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应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并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减重、限盐、平衡膳食、消除紧张、保证睡眠,并及时纠正血糖、血脂异常。2.隐蔽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又称“逆白大衣高血压”或被掩盖的高血压,是指诊室内测量的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白昼平均血压水平升高(135/85毫米汞柱)。这类患者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应激状况或运动有较强的升压反应。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以及诊所测血压在正常高值者。危险性评估:初步研究显示,隐蔽性高血压患者有很高的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甚至可能已有明显的靶器官损害——微量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较高,并常因为不知晓而未实施必要的降压治疗。应对策略:若有难以解释的明显靶器官损害,如鼻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等,应高度怀疑是否为隐蔽性高血压,并及时做动态血压监测。隐蔽性高血压预后较差,可能被忽视,因此应实施积极降压治疗。3.夜间高血压正常人群和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昼夜节律变化的特点,即在夜间睡眠时下降,清晨醒来时上升,表现为上午血压较高,下午至夜间逐渐降低。在动态血压监测上,主要表现为夜间血压均值与白昼血压均值相比下降10%,称为“勺型血压”。如果夜间血压不降或下降减少,称为“非勺型血压”,又称为夜间高血压。也有人认为,不管昼夜血压变化情况,只要夜间收缩压均值125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均值75毫米汞柱时,就称为夜间高血压。危险性评估:夜间血压升高常伴发其他因素,如肥胖、吸烟、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俗称“打呼噜”)等。夜间血压升高可促进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重度高血压,以及合并上述伴发因素者,都应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来了解有无夜间高血压。应对策略:在控制白昼血压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夜间血压。药物治疗应个体化,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或晚间加服一次中效药物。同时,还应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4.清晨高血压清醒前后出现的血压上升高峰称为血压晨峰。部分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上升速度较快,被称为清晨高血压。危险性评估:清晨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明显相关。应对策略:控制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上升,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策首先是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晨起床时,动作宜慢,活动量宜小,最好不要太早做晨练。其次,应尽量选用作用较强、持续时间较长且较平稳的降压药,每天清晨醒后即刻服药一次。某些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抑制血压晨峰有一定作用。若经上述治疗后,依然存在明显的晨峰现象,可以将给药时间改为临睡前,并加用长效α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控释片),以有效遏制清晨的交感活性增强。5.卧位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很常见。有些老年人在刚起立时或长时间站立后,血压下降,感觉头晕,严重时可导致晕厥;而在卧位时,血压可能非常高,夜间血压则更高。危险性评估: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极高,降压药物的选择非常困难。应对策略: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体位时动作尽量放缓,使用弹力长袜是比较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6.运动性高血压运动导致的血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不仅在高血压患者中可以见到,在那些安静状态下血压正常的人中也可能出现。运动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在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时,血压反应性升高的一种现象。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运动时收缩压20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较运动前上升1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危险性评估:尽管运动性高血压与一般的运动性升压反应相似,仅程度不同,但可能是将来发展成为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具有一定的病理意义。应对策略:出现运动性高血压时,应积极寻找是否存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等,并及时进行干预。
本文标题:认识6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7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