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集成创新的机理、主体、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集成创新的机理、主体、环境姓名:魏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叶明20040601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集成创新的机理、主体、环境作者:魏勤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参考文献(41条)1.主要参考文献2.李宝山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19983.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20024.纪玉山.曹志强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20015.包昌火.谢新洲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20046.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20027.傅家骥.雷家肃.程源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20038.曹鹏技术创新的历史阶段性研究20029.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200310.梁祝中国经济:后发优势与赶超战略200211.张耀辉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200212.李京文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199913.韩建新信息经济学200014.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199815.樊纲发展的道理200116.陈昌曙.远德玉技术选择论200117.俞立平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200218.袁志勇创新行为与创新障碍200319.赵敏.赵维东企业文化简论200320.JOETIDD.陈劲.龚焱.金君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200221.金军.邹锐集成创新与技术跨越式发展[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22.徐冠华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23.江辉.陈劲集成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0(5)24.张华胜.薛澜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创新[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25.西宝.杨廷双企业集成创新:概念、方法与流程[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3(6)26.李肖岩技术集成:应对技术变化的产品开发管理[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27.沈群红.封凯栋组织能力、制度环境与知识整合模式的选择——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技术集成的案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28.徐冠华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29.官建成.张爱军技术与组织的集成创新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30.张保明从美国科技中心计划看集成创新[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31.陈劲集成创新的理论模式[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32.沈群红.封凯栋组织能力、制度环境与知识整合模式的选择——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技术集成的案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33.傅利平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演化及其功能结构2002(06)34.杨林村.杨擎集成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35.余江.方新第三代移动通信集成创新案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2(12)36.隋映辉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200037.吕薇关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环境的建议200338.徐冠华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200339.徐冠华重视文化创新增强国家原始创新能力200340.海尔集团2004年4月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200441.海尔的创新之路200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郑贵斌.ZHENGGui-bin推动沿海海洋经济集成创新发展的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沿海海洋经济发展集成创新之路的选择和实施,首先要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科学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其次要遵循海洋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华系的综合调节,强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合力、动态协调以及可持续,实现各项创新要素的全方位优化、合理搭配和有效协同;还要加强集成管理,形成综合协调机制,以提高海洋经济系统的、综合的、有效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上新台阶.2.学位论文颜建军企业集成创新网络构建及机制研究2009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但由于面临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技术创新周期日益缩短以及不断涌现的非连续技术变化,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因此需要用一种集成的和有机的方法来对创新进行思考,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创新问题。这需要面向战略需求的技术集成创新,把新知识、新技术、企业价值观集成起来,通过跨学科合作的创新行为,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集成创新从企业层次讲,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基于企业层面的集成创新昵?集成创新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更多的建立在组织和组织间的网络联系以整合资源。集成创新的组织运作在兼顾“内部组织集成”与“外部组织集成”的同时,综合起来就是着力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应用。本文在综合评述国内外集成创新和创新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命题,对企业集成创新网络构建及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首先通过对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综述与分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在集成创新网络这种崭新的创新模式下,可以把不同组织的核心能力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和相互学习,减少交易成本,以较小的代价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原有的和培育出新的核心竞争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和巩固竞争地位,为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从集成创新的外部网络联结和内部要素集成创新实践的两个层面界定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概念、内涵和特征,突破了以往学者对网络概念的定义,从网络的结点与链条形成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基本架构,建立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概念体系,同时通过对集成创新网络的核心结点与价值网络中的供应商结点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博弈分析,论证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有效性。然后,基于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与运行这一主线,本文探讨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机制。首先提出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原则,从集成创新网络的集成方式、合作伙伴选择、集成平台建设和组织结构设计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机制;在网络的构建过程中研究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网络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伙伴选择三阶段模型及其实现方法,为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接着,本文运用集成理论的思想,从目标集成、信息集成、资源集成、知识集成、文化集成、过程集成等方面研究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要素集成机制及模型。通过这些要素的集成,从而实现组织集成,形成一个多企业的集成体--集成创新网络,而基于价值网的过程集成像一条红线,将网络资源、信息、知识、活动和结点企业串起来,成为一个跨组织边界的价值创造系统。高效的运行机制是企业集成创新网络成功运作的保障。本文从新经济社会学的互动整合机理入手,结合网络互动整合的过程和效应,设计了基于互动整合机理的企业集成创新网络运行机制,并构建了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运行模型,为企业集成创新网络运作机制的设计提供了有建设性的参考。最后对本文企业集成创新网络、企业集成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企业通过与包括相关企业、大学、政府等外部组织的联结建立的企业集成创新网络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本论文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为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企业集成创新网络的构建及机制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的借鉴。3.学位论文宋侠跨国公司集成创新对中国NIS影响研究2008跨国公司整合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创新活动,不断对外进行研发投资。中国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吸引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在这一背景下,跨国公司集成创新对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集成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经济演化理论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集成创新影响中国NIS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据此着重阐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从积极影响的方面来说,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为中国带来了研发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创新系统的各主体、对象以及环境的正向作用显著,必将促进国家创新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从消极影响方面来说,跨国公司始终从自身利益出发,其在华集成创新活动对国家创新系统产生挤出效应,并导致技术主导权和技术受益流失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系统的发展。在正确认识跨国公司集成创新对中国NIS影响的同时,我国更要关注如何运用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本文认为推进中国NIS的发展,应当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系统自组织化方向发展;促进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加强国家创新系统的环境塑造。4.期刊论文纪军.刘涛.金红光.JiJun.LiuTao.JinHongguang热力循环及总能系统学科发展战略思考-中国科学基金2007,21(6)热力循环与总能系统是本世纪能源与环境科学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位于优先领域的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该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学科发展方向:能的梯级利用与热力循环创新、能量释放的新机理、中低温能源转换利用与正逆耦合循环、多能源综合互补系统、控制污染排放的新途径.本文提出的热力循环与总能系统发展战略旨在开辟节约能源、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方向.5.期刊论文汤长安.TANGChang-an基于集成创新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研究-科技与经济2010,23(4)通过溯源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知识本质,分析集群网络集成、技术知识集成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机理.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研究高技术集群企业技术学习过程,进而探讨集群企业技术能力持续成长的基本动力.6.学位论文文丰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研究2007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被确立为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导战略。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此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新战略的实现。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一个技术的后进者,我国企业主要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这种“阶段式”的创新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新实践。在这种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很多企业的创新活动并没有进入一个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竞争力提高——持续成长的良性循环,反而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窘境当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创新路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假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是同一发展轨道上的前后两个阶段,只要遵循先行者的足迹,后来者和先行者最终都能达到同一个终点,这种假设显然是不正确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并非同一发展轨道上的前后两个阶段,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创新也并非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的今天,按照“阶段式”路径理论这种亦步亦趋的发展模式,企业很可能陷入“等距离追踪”的困境,最终受制于人。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国企业必须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技术路径,而这需要相应的自主创新理论的指导。因此,如何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引起政府、产业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路径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然后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类别及其路径的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企业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进行研究,它是企业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整合全球各种资源,获得对核心技术其后续发展的主导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技术轨道,发展出拥有自主概念的产品,从而为企业在竞争中带来战略性的优势的创新活动。与单纯的技术引进和模仿不同,自主创新的目的之一是要摆脱对外来技术的依赖,它强调主动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建设,而技术引进则更强调技术的应用,虽然有时会有一些改进,但总体上却是被动的和依赖的。区分
本文标题: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集成创新的机理、主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