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看待西方多党制?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三个以上政党并立,互相争夺政权的政党制度。在多党制国家,很少有某个政党能够长期稳定地取得议会的多数席位而单独执政,通常情况下,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结成党派联盟,争取议会多数,组成联合内阁,从而取得执政地位。多党制起源于法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有20多个政治派别在活动,并且参加了当时国民议会的选举。这些政治派别势均力敌,没有一个政治派别能够左右政局,取得稳定的多数。各个政治派别为了争取议会多数上台执政,便结成联盟参加竞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以后,法国正式确立多党制的政党制度。随着议会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推行和发展,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希腊等国也实行了多党制。多党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一国之内存在三个以上的政党,并在政治上比较活跃,在议会拥有议席。二是在法律上和制度上政党都可以单独或联合参加竞选并在占议会多数席位情况下单独或联合执政。实际上,由于实行比例代表制或少数代表制的选举制度,议席分散,很少有一个政党能取得议会多数席位而单独执政。三是政党联盟在多党制的情况下是常见的政党参与竞选和执政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政党联盟取得议会中过半数席位而上台执政,多党制必然导致联合政府。四是由政党联盟组成的联合政府不稳固,经常出现政权更替的情况,这是多党制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多党制最大的缺点。五是选民在决定由谁来组成政府方面没有直接发言权,相反,决定往往来自各党之间在选举结束后艰难地讨价还价。当然,多党制也有它的优点,它为各阶层更广泛地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多党制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较为有利一些。在多党制国家中,政党派别繁多,各种矛盾交错,为无产阶级政党存在合法化创造了条件,并使其有可能利用各政党之间的裂隙,通过议会斗争或其他方面的斗争,获得一些政治和经济权利。多党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存在多元的利益、思想和宗教。这些多元的利益、思想和宗教分别代表不同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多党纷争的局面,同时,在选举制度上,这些国家普遍采用比例代表制或少数代表制,使一些小党也能取得选票,争得一定数量议席,从而在议会选举中难以形成取得绝对多数议席的大党,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多党政治的局面。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多党制有它的优点。第一,多党制国家选举往往采用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是按照各党派所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席,因此保证了相当小的政党在议会中也有自己的代表。这样各政党分散化和分裂的现象就比较普遍,这就给为数众多的政党以生存空间。第二,政府廉洁。多党制由于权力比较分散,一党难以独掌政权,政治权力受到的监督和制约比较大,有利于减少腐败。因此,一般来说,实行多党制的政府大多比较廉洁。第三,多党制竞争激烈,互相监督,互相竞争,有效减少腐败案件的发生,因为有竞争才有进步,就像日本是多党制,只要做好的话人民会继续选择原先的执政党推荐的候选人连任,做不好任期一到例如日本“自民党”连续单独执政38年后人民会把票投给别的做得更好的党政。第四,多党制每个党会推荐一位最优秀的候选人,然后全民一人一票选出的国家领导人,更有公平性,让人民有幸直接参与政治互动。但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革命及现实斗争的产物,其实质是资产阶级通过其政党对人民的统治。表面上看,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轮流执政,相互制约,似乎很民主。其实,不管哪个党执政,都是以阶级内部的权力转移来确保整个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本质不会因为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换位而改变。其弊端在于:其一,不能真正代表和反映人民的意志。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功能,是组织竞选,实现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对政权的控制。在竞选阶段,资产阶级政党常常迎合民众的要求和需要,做出各种许诺,但其目的是为了获取选票,一旦其代表人物当选后,就会背弃诺言,转向为支持其当选的大公司财团等效力。卢梭早在18世纪时就已说过:“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种现象至今依然未变。其二,经常受到资本的操纵,金钱就是西方政党政治的母乳。在选举阶段,“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在掌握权力以后,推行政党分赃制。恩格斯早在1891年就指出:“正是在美国,……两个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中的每一个政党,又是由这样一些人操纵的,这些人把政治变成一种生意,拿联邦国会和各州议会的议席来投机牟利;或是以替本党鼓动为生,在本党胜利后取得职位作为报酬。”美国的政党制度如此,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三,易为反动势力所利用或者导致其他严重后果。前苏联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推行照搬西方模式的民主化改革,搞多党制,在其他一些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了共产党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按照西方民主模式推行所谓的民主化,实行多党制,结果给民族、国家或者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灾难。殷鉴不远,当引以为戒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取决于该国的具体国情和政党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首先是因为多党制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弊病。多党制加大了社会分歧,不利于政治稳定。为了争权夺利,各党派之间进行着无休止的争斗,政党之间不择手段的攻讦离间和相互倾轧,造成了社会动荡,深化了社会分歧。同时,这种分歧又引起拥护各自政党的民众的对立,使社会矛盾加深、冲突加剧,甚至会导致族群或国家、民族的分裂。在多党制下,政策不能持续推进,造成资源浪费。频繁的政权交替,使政策制定的周期拉长,过程复杂化。同时,执政党制定政策也多从自己政党的利益出发,对上任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常常会大肆变更甚至全盘否定,这种趋利性导致了政策缺乏连贯性和长期性,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多党制下,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体现。竞选成功后,上台执政的党派只代表相对多数民意,而不是对全体人民负责,为了自己政党的利益,往往会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和国家利益抛在脑后,不顾及甚至损害不支持它的民众的利益。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说“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还因为我国的国情不适合西方的多党制。我国没有多党制存在的经济基础。多党制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建立不同的政党,根源于其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多党制是调整他们之间利益矛盾的产物,其本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不需要通过轮流执政和权力转移方式来调整利益关系,因此不存在西方多党制的经济基础。我国没有多党制存在的社会条件。在西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小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是多党制产生的社会条件。而我国各个阶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友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也反对在中国搞多党制。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也不适合多党制。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它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更好地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与之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一个具备充分民主的中央集权制。如果实行多党制,不仅意味着国体的变更和国家性质的改变,而且还会使人民丧失当家作主的权力,这显然是全国各族人民所不会允许的。西方的多党制所体现的“民主”完全是资产阶级民主,它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言,则是虚伪的带有欺骗性的民主。资产阶级通过多党制,调整本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和冲突,转移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目标和视线,参与和操纵选举掌握政权,以达到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目的。总之,无论是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来看,还是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现实优越性来看,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本文标题:如何看待西方多党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0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