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人格
第十三章人格PersonalityOutline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第二节人格理论第三节认知风格第四节人格测验第五节人格成因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的结构人格概念的起源Personality,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为面具。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外在的人格品质,外壳和面具。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功能性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二、人格结构(一)气质(二)性格(三)自我调控系统(四)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一)气质(Temperament)1、气质定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脾气、秉性2、气质的学说(一)气质的体液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提出了体液说。认为构成人体内的体液有四种: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一种体液都是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多血质——热、湿——春胆汁质——热、干——夏抑郁质——寒、干——秋粘液质——寒、湿——冬按照希波克拉底的原意,他所谓的四种气质类型含义很广——即决定人的整个体质(也包括气质)。体液学说,在五百年后为罗马医生盖仑(C.Galen,约130—200)所发展。他将四种体液作种种配合而产生出13种气质类型,并用拉丁语temperameteum一词来表示气质这个概念。这便是近代“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多血质(sanguinetemperament)胆汁质(cholerictemperament)抑郁质(melancholictemperament)粘液质(Phlematictemperament)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大脑皮层细胞经受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否相当(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安静型抑制型活泼性兴奋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气质心理特征强而不平衡型(兴奋性)胆汁质反应强、兴奋略强于抑制不易转化强而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反应强而容易转化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反应较强转化较难弱型(抑制型)抑郁质反应弱而转化慢气质学说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脾气暴躁。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交际、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缺乏持久力。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如《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水浒传》中的林冲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行动缓慢、多愁善感、能察觉他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富有幻想、胆小孤僻。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4、气质特点先天性,无好坏之分具有一定可塑性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二)性格(Character)1、性格定义在国外的心理学文献中,性格(character)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这个概念强调个人的典型行为表现和由外部条件决定的行为。我国心理学界倾向于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人格特征。(二)性格(Character)对性格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态度:一个人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评价、好恶、趋避等方面。态度可以表现在行为中,如“孔融让梨”与“守株待兔”。其次,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再次,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二)性格(Character)2、性格的生理基础巴甫洛夫对性格生理基础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从生理机制上来说,性格是神经类型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的合金。(二)性格(Character)3、性格特征后天形成有好坏之分具有道德评价含义可塑性(二)性格(Character)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区别: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第三,气质不涉及社会评价,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社会评价,有好坏善恶之分。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气质是性格形成的基础,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性格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二)性格(Character)(三)自我调控系统1、什么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调控系统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2、自我调控系统的结构成分(1)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自我观察、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自尊、自卑、内疚(3)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3、作用使个体心理的各方面和谐统一,使人格达到统合与完善(四)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Id):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第二节人格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奥尔波特(G.W.Allport,1897—1967)于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不作严格区分,也可以把特质理解为人格特征。特质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图第二节人格理论第二节人格理论对几种特质的解释共同特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就是她的首要特质。第二节人格理论对几种特质的解释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等。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第二节人格理论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R.B.Cattell)用因素分析方法对特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关于人格特制的理论模型。分为四层: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动力特质体质特质环境特质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第二节人格理论表面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根源特质第二节人格理论其中:表面特质(surfacetraits):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看来似乎聚在一起,但不一定一起变动,也不源于共同的原因。根源特质(sourcetraits):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第二节人格理论其中: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焦虑,有恒性等。第二节人格理论其中: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第二节人格理论卡特尔的16种人格特质三、艾森克的人格维度艾森克还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向和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第二节人格理论三、艾森克的人格维度艾森克根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threefactormodel)。这三个因素是:1.外倾性(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2.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3.精神质(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第二节人格理论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简称EPQ,1986),是一个测定人格维度的自陈量表。该量表包括四个量表:E(内外倾量表),N(情绪稳定性量表),P(精神质量表),L(效度量表)。前三者为人格的三个维度,它们是彼此独立的。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二节人格理论四、“大五”人格理论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分类无疑当推“大五”。图普斯和克瑞斯特尔(Tupes&Christal,1961)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在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之后很多人(如,Norman,1963;Borgatta,1964;Digman&Takemoto-Chock,1981)都重复得到了五因素结构。这五个因素是:第二节人格理论开放性(Openness):明智的、有想象力的、独立思考的;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有条理的、负责任的、可依靠的;外倾性(Extraversion):健谈的、自信的、活跃的;宜人性(Agreeableness):善良的、合作的、可信的;情绪稳定对神经质(Neuroticism):平静的、非神经质的、不易发怒的。第二节人格理论这些因素最终被称为“大五”(Goldberg,1981)——选择这一称谓不是要反映它们多么重大,而是要强调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极其广泛。所以,大五结构并不意味着人格差异可以被缩减到仅仅五个特质。更恰当地说,这五个维度代表着在最大程度上抽象出来的人格,而每一维度包含了大量的人格特征的更为具体的差异。第三节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的差别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能力是指成就水平,风格是指偏爱方式;第二,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第三,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好坏之分,
本文标题: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人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1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