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选修5)
考纲点击: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展过程。(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自然灾害与环境(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考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要点一主要的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干旱和寒潮。对比如下:类型分布成因影响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陆地生产、生活损失,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饮水困难;引起饥荒、难民潮等社会问题;火灾;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要点二主要的地质灾害1.地震灾害(1)成因: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集聚释放使地面发生震动。(2)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密切相关。(3)分布:主要发生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4)危害:造成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2.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都与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状况和人类活动强度有关。滑坡多发生于地形陡的地区,泥石流多发生于沟谷中。类型滑坡泥石流定义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形成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类型滑坡泥石流分布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要点三主要的水文灾害1.洪涝类型洪水涝渍成因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低湿洼地分布从气候因素看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关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所以通常称为洪涝2.风暴潮类型台风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发生季节夏秋春秋海水上涨动力台风温带气旋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发生地区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较多要点四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形成原因灾害带位置主要自然危害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环太平洋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宽数百千米的地带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等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形成原因灾害带位置主要自然危害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旱灾害、风暴潮灾害、台风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要点五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等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地表沉降、塌陷等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等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进行减灾教育等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损失1.(2016·衡阳模拟)热带气旋是形成于水温在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广阔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下图是该海域1981~2010年台风各月多年平均发生次数的统计情况。概括该海域台风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并说明8月份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原因。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地各月都可能受到台风影响,但7~10月份台风频率最高。根据材料可知,台风形成于水温很高的海面上,8月份大洋表层水温高,大气的水热供应充足,海洋上的大气受热后易形成低压,因此容易形成台风。答案:月际分布特点:各月均有分布;集中于7~10月。原因: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海水受热慢于陆地),8月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此时大气的水热供应充足;海洋上的大气受热后容易形成低压。2.(2016·枣庄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国家,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当地人员伤亡严重,多个登山基地大本营因次生灾害被掩埋,搜救困难。(1)说明尼泊尔周边地区地震频发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2)尼泊尔地震强度是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的1.4倍,但造成的损失比汶川地震小,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尼泊尔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碰撞挤压,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可诱发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地震造成的灾情大小和震级、烈度、震源深度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受到区域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应对灾害能力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从上述方面分析两次地震造成损失不同的原因。答案:(1)原因: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次生灾害:雪崩、滑坡、泥石流等。(2)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落后。3.(2016·西宁模拟)下图为某大河流流域及河段平均流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说明该河流易发生洪水泛滥的季节及自然原因。解析:根据图文信息和区域定位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印度恒河平原,该河流是恒河。该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是该地区的雨季,所以该河流易发生洪水泛滥的季节是夏季。自然原因可以从该地的气候、地形、河流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集中,该河流北部夏季有地形雨和高山冰雪融水汇入,且该河流南北支流较多,同时期汇入水量较大,容易引发洪水灾害。答案:季节:夏季(或夏秋季)。原因:(该河流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集中,北部有地形雨与高山冰雪融水汇入,水系形状致使南北支流同期汇水量过大。考点2中国的自然灾害要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2.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灾种分布地震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气象灾害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部最为严重地质灾害阶梯之间的过渡地带要点二中国的地质灾害1.中国的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特点分布地震灾害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边界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危害大、东重西轻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特点分布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分布广泛,类型齐全,暴发频繁,规模巨大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要点三中国的水文灾害1.主要水文灾害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洪水灾害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涝灾发生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较严重洪水灾害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严重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台风风暴潮7~10月(8、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台风(热带气旋)引起风暴潮灾害温带风暴潮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温带气旋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2.洪水灾害的成因因素影响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河流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大流域状况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河谷坡度纵向坡度小自然原因水系状况入海口宽窄入海口狭窄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因素影响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要点四中国的气象灾害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成因东北地区以夏旱为主气温升高,雨期推迟华北地区的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尚未来临旱灾长江地区,发生在7、8月的“伏旱”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类型时空分布差异成因华南地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旱灾西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的影响台风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等省区濒临热带气旋多发的西北太平洋寒潮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源于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2.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1.(2016·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贵州省乌江新滩崩塌区等高线及剖面示意图,该处曾发生崩塌10余次,多发生在5~8月份。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解析:崩塌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裂隙多;同时多发生在5~8月份,该月份为西南季风影响时期,降水会润滑岩体,加剧崩塌。同时图中显示有煤洞,说明有人类不合理的开矿。答案: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岩体平衡;多裂隙;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2.(2016·天津模拟)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2015年3月8日发布风暴潮黄色预警,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提醒称,届时海上风浪偏大,提醒船只提高警惕,注意航行安全。材料一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材料二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1)简述该日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解释这次风暴潮的成因。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面水位可知渤海湾西南部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东北部影响较小。第(2)题,风暴潮成因从天文潮与风暴潮的叠加、地形(海岸地形及近海岸的水下地形)等方面分析即可
本文标题:(新课标)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选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1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