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石油工程案例分析—巴西P-36平台爆炸姓名:陈刚专业:石油工程学号:2008021207班级:石工08—2班2001年3月15日零时20分,巴西石油公司Roncador油田P-36号平台,主甲板下一个支柱内发生爆炸,在灭火过程中,又发生了两次更大的爆炸并引起大火,造成1人死亡,1人严重烧伤,另有9人被困于舱内。巴西石油公司展开了紧急救援,除从平台安全撤出175人外,还集中国内外有关专家商讨对策,并雇用潜水员向平台舱内灌注氮气和压缩空气,曾使平台停止下沉,倾斜度也从25度减小到23度,因气候条件不好,风大浪高,救援工作被迫中断。20日凌晨,平台再次开始下沉,虽经奋力抢救,但最终未能遏止平台沉没。经救援无效,平台连同困在立柱内的9个人于巴西当地时间3月20日10时30分(北京时间21时30分)沉没至1350米深的海底。P-36号平台上储存有150万升原油,随着平台坍塌下沉,原油迅速开始泄漏。至20日中午12时,出事地点方圆20公里海面上漂浮的石油已达6000升左右。P-36平台的沉没,死亡10人,使3年来巴西海上油田事故死亡人数已累计达91人。P—36平台原名SpiritofColum-bus,1994年造于意大利,初为半潜式钻井平台。1997年至1999年,巴西石油服务公司Maritime在加拿大将其改造为浮式生产系统,价值3·5亿美元,设计能力为最高日产原油18万桶,天然气7500万方。平台长112米,宽77米,高119米,是巴西最大的海上平台。平台的极限倾角是31度,此时已经达到30度救助过程中参与救援的船只达26艘多次救援无效,此时井架已经接触海水平台翻转90度,直升机平台入水,浮箱浮出水面沉没前的瞬间油田背景:距巴西海岸120公里。水深1350米。储量30亿桶。平台有21口井,事故发生前已投产6口井,产油8.4万桶/天,天然气130万方/天。21口井全部投产产量可达18万桶/天,天然气7500万方/天,原油产量占巴西原油产量16%。平台情况:94年意大利建造,99年10月改造为海上采油平台,2000年5月投产。平台总重56500吨,长112米,高119米,耗资3.56亿美元,作业水深1360米,设计寿命19年。保险金额5亿美元公司概况:雇员3.4万人,分包商10万人。总产量150万桶/天。2000年营业额达到50亿美元。产量占巴西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88%事故损失:11人死亡。财务损失4.5亿美元;每天少产原油9万桶;预计停产291天;原2005年石油自给自足目标,推迟3年。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的比价3月19日降到2.17:1,为两年来最低严重后果:输油软管中柴油120万升,原油30万升。平台上35万升;沉没时有1.1万泄漏。根据专家预测可能有150万公升原油或柴油入海事故原因:主要是由于安装在右舷尾部立柱内第四层加班出的应急排放罐内部超压,发生爆炸。爆炸造成应急罐周围设备损坏,海水管线破损,海水进入立柱第四层甲板空间,同时,应急排放罐爆炸后大量天然气溢出进入立柱内。十七分钟后,天然气从立柱开口处散逸到主甲板,在那里发生更严重的爆炸,造成集结在那里的11名消防队员中的10人死亡,1人重伤(一周后死亡)。在随后的消防和平台扶正时,大量海水经过未闭紧的水密门,通风闸门进入其他舱室和浮筒平台继续下沉,倾斜加剧,锚链孔接触海面,导致更多的海水进入,最终平台沉没。经验教训:设计上存在缺陷。与油气处理系统项链的储罐,容器布置在立柱或者浮筒内,所以当容器破损后,天然气在立柱内聚集,是平台发生第二次爆炸的直接原因,在今后的平台设计中应吸取教训,避免此做法,对现有平台仍存有此类做法的应进行一次作业风险评估,进行必要改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管理上立柱隔舱之间没能保证完整的的水密性。保持搬迁时平台立柱和浮筒内隔舱之间的水密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该平台的人员在为维修作业时打开了多处水密封门,维修后没有关闭,说明维修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漏洞,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手段,这是导致平台翻沉的间接原因。应急程序及管理不完善。在处理消防与平台扶正关系上缺乏必要的程序,致使消防同时大量海水进入立柱,平台失去平衡、下沉。虽然在爆炸后为救助失踪的10名消防人员,给平台扶正带来影响,单缺少必要的扶正程序,也是致使平台沉没的一个重要原因。两台应急消防泵维修,又没有才却必要的补救措施,使应急处理能力大大下降,这是造成平台沉没的又一原因。人员缺乏应急训练。在第二次爆炸后,1点45分决定人员撤离,到六点钟猜撤离完毕,共耗时4个多小时猜撤离结束,虽然救生设备是一个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员缺乏应急训练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本文标题:石油工程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3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