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考说明文阅读课件精讲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4、说明文语言特征:科学准确(科学小品:生动形象)3、说明方法2、说明顺序1、说明文分类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3、辨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作用4、品味说明语言,强调准确生动1、分析事物特征,筛选概括要点考点一:分析事物特征,筛选概括要点常见题型:1文章首先介绍了,其次介绍了,最后则介绍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考真题再现2011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湿地》1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以湿地为说明对象,首先介绍了什么是湿地,其次介绍,再次介绍了,另外还介绍了。湿地的形成湿地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的破坏中考真题再现2015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烽火台的诉说》1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我国“烽火通信”方式出现到消亡的过程。西周时期,烽火台出现;汉代,烽火台建设规模更大,使用规则进一步完备;清朝末年,延续使用多个朝代的烽火通信方式消失。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常见题型:1、文章或者某几段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文章的第段和第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其内容加以分析。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古—今。(朝代、季节、时间……)“过后”,“不久”……(2)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上→下;内→外;东西南北中;四周→中央……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主要→次要现象→本质☆逻辑顺序浅→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概括→具体一般→个别特点→用途原因→结果(结果→原因)表→里实战演练国家大剧院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国家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立足点、行踪变化空间顺序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朝代时间顺序中考真题再现2015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烽火台的诉说》14、第6段和第7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不能。因为第6段说明烽火与战争紧密相连这一现象,第7段解释其原因,两段之间体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所以不能调换。•实战演练: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思考: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考点三:辨析说明方法,体会说明作用常见题型:1、文章某段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举例分析其作用。列数字:列举了XX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xx事物的xx特点。打比方: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说明xx事物的xx特点。举例子:举了XX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xx事物的xx特点。(或增强文章可读性,提高阅读兴趣。)作比较:将XX和XX进行比较,突出强调xx事物的xx特点。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特点。作诠释:使说明浅显易懂,概念清楚。引资料:引用名言、格言、诗句、典籍材料等,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增强文章可读性,提高阅读兴趣。主要说明方法的作用:中考真题再现2011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湿地》14、文中第9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举例子列数字用事实和数字具体准确地写出了我国近年来湿地锐减的事实,说明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中考真题再现2015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烽火台的诉说》:15、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举例分析其作用。文中讲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烽火台在古代战争中的报警作用。这样写使文中内容更加生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引用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在古代烽火是与战争密切相连的。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四:品味说明语言,强调准确生动常见题型:1、文章属于平实说明的是第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属于生动说明的是第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2、文中加点词语分别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3.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中考真题再现2015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烽火台的诉说》13、第5段和第7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说明特点?请加以分析。(1)悄悄告诉:。(2)据《汉书》记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烽火台人格化,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说明烽火一天可以传递千余里的说法是有据可查的,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中考真题再现2011年青岛中考说明文阅读:《湿地》16、说明文语言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之分,请分析文章第1段和第6段画曲线的文字,其中,属于平实说明的是第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属于生动说明的是第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1运用平实的语言,对湿地进行客观准确的说明,简洁明了,易于理解6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对生活在湿地的动植物繁衍生息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加点词能否删去”题型答法归纳:1表态:不能替换;2定性:分析加点词作用,带词解释句子;3后果分析: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4结论: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实战演练:3.“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里亚岛的阿哥斯托港附近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大量吸取海水的“无底洞”,人们称之为地中海“无底洞”。据估计,每天失踪于这个“无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万吨之多。”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据估计表示猜测,这句话只是估计有这么多的海水失踪于“无底洞”,但并不确定;如果删去,就变成每天失踪于“无底洞”的海水就有这么多,过于肯定,与实际不符。“据估计”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本文标题:中考说明文阅读课件精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4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