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答:新课程改革包含以下内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您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认识?答: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程观把课程视为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转变以往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旧的课程理念,树立起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的新理念。新课程理念提出: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意指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样一来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想象,学习起来易于理解和接受。新课程理念提出:课程要面向社会。意在于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最终要走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科技的发展状况,对他们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而且能增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就是身边的英语。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就是新课程要着眼于每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并不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人,而不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突出特征是:“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可见,新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对我们中学教师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的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都蕴含着某种先进的理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发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所以我们新时期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并自觉地、熟练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知识、更聪明、更高尚的新世纪人才。3、您对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如何认识?答:新课程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传统“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学习方式以教学“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而新课程的教育方式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对于传统教学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既要看到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系统知识的学习过程,使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另一方面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怎样培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创新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4、您如何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促进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将各种学习资源有效地综合利用。把眼光放在教与学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及其整体组织,关注用科学的系统方法来理解和开发作为整体的各个层次的教育系统,而包括教学媒体在内的学习资源仅是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总战略”要素的系统方法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内涵的核心。在教育技术中,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育过程的目的,与开发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追求教育活动的最优化。这里所指的资源包括各种学习资源,具有五种形态:人员、资料、设备、活动和环境。他们是被设计的或被利用的资源。有些资源是专门为学习的目的而设计的,即教材或教学资源。有些资源是为其他目的所设计,而能为学习者所利用的,即现实世界的资源。在教育技术的领域中可以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从上述教育技术本质的论断中,我们隐约看到了教育技术学中教学设计与学习资源开发的影子。并且教育技术学的原理与教学设计、绩效技术是保持一致的。无论定义怎么变来变去,其本质都是不变的。教育技术从产生、发展到繁荣始终坚持一个目标:追求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并实践能够达到最大教育效果的具体操作,而教育的效果是在教育控制的作用下取得的,所以要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就要实现对教育的最优控制。达到最大教育效果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4项: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选择和使用最优教育效果的测度;选择和采用最优的教学活动;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教育最优化的控制项目一般包括教育的时间量、教学的信息量、学习的负担量、教育的成本、学习的成绩。教育技术追求以时间最短、教学量最多、负担最轻、成本最低、成绩最高来达到教育最优。5、应该根据什么来确定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答:首先需要考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所选的课题必须要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资源工具、协作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的优势,以便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广的认知范围和更深的认知深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责任编辑:麦田守望者)
本文标题: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4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