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SOUTHWESTUNIVERSITY第五章农业鼠害西南大学植保学院2010年6月1日第一节鼠类的概念及形态特征一、鼠类的概念一般是指:哺乳纲啮齿目(Rodentia)的动物。(主要有松鼠、仓鼠、鼠科、跳鼠和豪猪五科)有时也指:鼠形动物,啮齿目豪猪科除外和部分兔形目动物。植物保护上所说的害鼠,泛指啮齿目和兔形目中的所有有害动物。二、形态特征鼠类体形较小,全身披毛,体躯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个部分。头骨的构造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啮齿目:上下颌上各长有一对非常强大的门齿,其形状呈锄状,并且终生不断生长(啮咬食物、打穴穿洞)。兔形目:长有前后两对上门齿,后一对很小,隐于前一对门齿的后方,又称为重齿类。(夏天绿色植物,冬天树根和小枝)第二节鼠类的生物学1具有哺乳动物的特点(1)是脊椎动物中身体构造最复杂、最高等的类群(2)大脑皮层高度发达,感觉器官完善,能调节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3)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并且具有完善的调节体温的能力(4)绝大多数是胎生,母体发育、母乳供养,成活率高2能够寻找最佳的栖息地和善于挖穴打洞栖息地:是指鼠类筑窝居住、寻找食物、交配繁殖以及越冬的场所(指种群)。农田、家舍、草原、森林、高原、沙漠和水域都有鼠类的活动。洞穴:贮粮、越冬、休息和繁殖的场所,隐藏身体,逃避敌害的功能(指个体)。洞穴通常由洞口、洞道、窝巢、仓库、粪洞、盲道、暗窗及洞外的抛土和跑道组成。3活动具有一定的特点(1)活动包括觅食、打洞、筑巢、求偶、避敌、迁移等。(2)活动分为三种类型:白昼活动型、夜间活动型和昼夜活动型。(3)出生后3个月到2年内活动能力最强(4)家鼠和田鼠的活动常遵循一定的路线(5)幼鼠长大后要进行分洞(鼠类扩散的原因,幼鼠一般断奶后即分洞)4取食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1)食性上可分为狭食性和广食性。狭食性只取食一种或几种食物,如松鼠只取食红松果子;褐家鼠田间可取食粮食和昆虫,室内人吃的他都可以吃,甚至可以取食肥皂、蜡烛等。(食性越杂、危害越大)(2)在食物种类和数量都丰富时,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最先吃(品种选择性)(3)取食的食物种类还可以随着季节和品种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生育期选择性)据英国媒体2009年6月4日报道,一只出生才两三个月的老鼠走到美洲豹的午餐前,自顾自地享受起豹子的美餐。即便是在美洲豹不断“骚扰”的情况下,小老鼠还是“旁若无豹”地享受美食。而这一幕却被摄影爱好者凯西·库特布里奇拍到。5性成熟早、繁殖力强(1)年龄阶段可分为:幼鼠、亚成体鼠(断奶到性成熟)、成体鼠(性成熟、繁殖力强)、老体鼠(衰老阶段)(2)寿命与繁殖和个体大小有关(繁殖力强、个体小的寿命短一般1-2年如小家鼠;繁殖力弱、个体大的寿命长,一般3-5年,如褐家鼠3年,松鼠7-8年)(3)繁殖力总体上很强,性成熟快、怀孕期短、年繁殖次数多、每胎产仔量大。如一对褐家鼠1年可繁殖15000只。一胎一般7-10只。旅鼠:仓鼠科:1958年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一部影片《白色旷野》将旅鼠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传扬开来初二语文课本也有旅鼠的课文担忧同类个体的增加会招来种群的灭绝.•理论上1对一年可以繁殖出164万只后代6鼠类具有复杂的通讯系统(1)物理通讯:听觉、视觉和触觉听觉是利用声波或超声波来实现的,超生猫是利用鼠类可以接受超声波的特性而研制出来的;(2)化学通讯外激素。对于鼠类适应环境、避免危险有重要作用。第三节主要的农田害鼠1种类概念我国共有啮齿目动物13科63属180种,重要的种类大约有40多种;另外有兔形目2科2属24种。2鼠类危害的表现(1)盗食作物种子和籽食(FAO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部作物产值的20%,中国相当于进口粮食的数量)(2)开挖洞穴,破坏农田(3)取食草根和作物根、破坏牧场和水土保持(4)传染疾病,破坏人们身心健康鼠害危及官亭千亩林场青海草原鼠害严重人鼠之争:人暂落下风人鼠大战南洞庭湖区鼠害严重经济损失过800万高原鼢鼠在地下活动,当地牧民用地箭一晚上可以捕获200多只。刚刚捕获的一只鼢鼠用吹气法捕鼠一只刚刚捕获的鼢鼠挂在了摩托车上鼠骨具有虎骨的作用,一斤可以买到130多元3主要农田鼠种介绍(1)黄胸鼠鼠科。别名黄腹鼠、长尾鼠。分家栖和野栖两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西藏东南部和秦岭、篙山一带往南地区。寄主偏食植物性食物如萝卜等蔬菜和谷子、山芋粉、馒头、饼干、面粉、肉类等。生活习性该鼠洞穴较简单,洞径4—6cm,洞口内壁光滑,出口多。喜昼夜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尤以晨、昏活跃。在农区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多与大家鼠混居。黄胸鼠在建筑物上层,褐家鼠在下层。该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7—8月是繁殖高峰,年繁殖3—4次,每胎6—8仔,个别多达16仔,幼鼠出生3个月达性成熟,寿命长达3年。(2)大家鼠学名Rattusnorvegicus(Berkenhout)属啮齿目,鼠科。别名褐家鼠、沟鼠、挪威鼠、白尾吊、大老鼠。分布在全国各地,是家、野两栖的人类伴生种。寄主常盗食食品及杂物,且造成大量污染。室外捕食小鱼、小型啮齿类、幼鼠、昆虫及植物果实、种子等。生活习性栖息地广,适应力强,多栖息于居民地及其周围。洞系结构规律性不强,凡是可以作为隐蔽场所的地方均可作窝。在室内,大家鼠昼夜均可活动,且子午夜最活跃。室外只在夜间活动,黄昏和黎明前为活动高峰。善游泳、潜水、攀爬和跳跃。警觉性强,不轻易进入不熟悉的地区,不食不熟悉的食物。不善贮存食物。繁殖力强,年繁殖2—3窝,每胎1—15仔,寿命3年以上。(3)黑线姬鼠学名Apodemusagrarius(Pallas)属啮齿目,鼠科。别名田姬鼠、黑线鼠、长尾黑线鼠。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寄主番茄、西瓜、甜瓜、菜用玉米等蔬菜及农作物。为害特点作物播种期盗食种子,生长期和成熟期啃食作物营养器官和果实。生活习性栖息环境较广泛,以向阳、潮湿、近水场所居多,在农田多于背风向阳的田埂、堤边、河沿、土丘筑洞栖息。洞系较简单,分栖息洞和临时洞两种。无存粮习性,主要以夜间活动为主,尤以上半夜最为活跃,白天一般不活动。不冬眠。繁殖力强,在北方,一年繁殖2—3窝,春夏季为繁殖盛期。每胎产仔多为5—7个。(4)五趾跳鼠学名Allactagasibirica(Forster)属啮齿目,跳鼠科。别名西伯利亚五趾跳鼠、跳免、驴跳、硬跳儿。分布在我国北部地区。寄主大田作物、草及蔬菜等。为害特点为害植物幼嫩部分,啃食树苗,盗食种子及芽苗,秋收后盗食粮食并贮存。五趾跳鼠黄鼠(5)花鼠学名Eutamiassibiricus(Laxmann)属啮齿目,松鼠科。别名五道眉、花黎棒。为害特点喜食种子、坚果及浆果。春季常刨食农田播下去的种子,秋季盗贮粮食。全身棕灰黄色,后半身较前半身黄,背毛浅黄或桔红色,具5条黑褐色纵纹,故称“五道眉”。白昼活动,清晨先爬到高处,如树上、树桩上、倒木等处观察四周动静,后窜入地中为害,7月中旬进入为害高峰期,行动敏捷好奇,善攀爬。年产·1—2胎,每胎4—6仔,孕期、哺乳期各为一个月。花鼠(6)长沙土鼠学名Merionesunguiculatus(Milne—Edwards)属啮齿目,仓鼠科。别名黄耗子、白条鼠、沙老鼠、黄尾巴鼠。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省区。为害特点主食植物的绿色部分及其种子,冬季食秋贮粮,具自残现象。生活习性长沙土鼠主要栖息于荒漠草原,也分布于草原和农业地区,喜栖居于沙质撂荒地、农田、路旁、地埂等植被稀疏、植株低矮处。洞系复杂。长沙土鼠(7)子午沙鼠学名Merionesmeridianus(Pallas)属啮齿目,仓鼠科。别名黄耗子、中午沙鼠、午时沙土鼠。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和河北张家口向西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新疆等省区。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植物种子及其营养体,秋季盗贮粮食,在黄土高原,其洞穴可加速水土流失。子午沙鼠(8)达乌尔鼠兔学名Ochotonadaurica(Pallas)属兔形目,鼠兔科。别名草原鼠兔、蒙古鼠兔、青苔子等。为害特点主食植物的绿色部分,亦食嫩茎、幼芽和根。鼠兔还挖掘洞穴破坏大片牧草,引致草原沙化。达乌尔鼠兔具贮草习性,7—9月份集草,待草晒成半干后拖入洞中贮于仓库里,作为越冬之用。昼间活动,夏季中午炎热,地表温度高,洞外活动少,所以一日内呈现上、下午两个活动高峰;冬季,两个活动高峰相隔时间缩短。不冬眠。有积雪时,在雪下挖洞继续活动,洞口开于雪面,无风时,喜在洞口晒太阳。在内蒙古地区,繁殖期为4—10月份,6月份繁殖率最高。一年繁殖两次,每胎5—6个,幼鼠7天已长毛并睁开眼,开始到洞外附近活动。达乌尔鼠兔第四节鼠害的防治(1)及时清除杂草,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2)鼠夹法、鼠笼、地箭、粘板、电子捕鼠器、超声波等。用肉、花生仁或葵花籽等作诱饵,置于鼠洞处或鼠道上捕鼠。(3)毒饵法(胃毒的方法)(用敌鼠钠盐毒饵室内浓度掌握在0.025%,田间为0.05%,效果可达90%以上,但浓度一般不要超过1%.(4)急、慢性药交替使用,80年代以来,我国使用第一代抗凝血剂安全有效,现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大隆适口性好,节省饵料粮,可做为接替品种应用。急性杀鼠剂(acuterodenticides):作用快速、潜伏期短,1-2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即可引起中毒死亡。但鼠类容易警觉,而且对人畜有毒,且无特效解毒剂。(磷化锌、敌溴灵等)慢性杀鼠剂(chronicrodenticides):抗凝血杀鼠剂。需多次取食,累积中毒才能死亡,不易引起鼠类警觉,而且剂量少对人畜相对安全。主要有敌鼠钠盐、杀鼠脒、杀鼠灵、溴敌隆、大隆、氯敌鼠。急性药在农田可使用甘氟和肉毒素。禁止使用1081(氟乙酰胺)、1080(氟乙酸纳)、424(毒鼠强、没鼠命)、毒鼠硅。(5)熏蒸杀鼠(6)提倡利用C型肉毒梭菌毒素灭鼠。(7)保护天敌。猫、蛇、兽类\狐狸等;微生物杀鼠
本文标题:农业鼠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6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