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鱼病发生的原因:①病原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寄生虫(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鱼蛭等)、敌害(指吞噬或危害鱼类的生物,如老鼠、水蛇、水鸟、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青泥苔等)。。其中病毒和细菌是引起重大流行病的主要原因。患病的动物机体、水体和水底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生物。即使是健康的动物机体也会带有这种或那种病原生物。②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H值、光照等理化因素(主要包括水温突然大幅度改变、水体的pH低于5或高于9.5、溶氧过低、氨氮浓度过高、缺乏必要的营养要素等)。另外还有化学污染(有毒工业废水和含农药的农用水可能流入水体,成为鱼类中毒的原因)、浮游生物有害种群影响等。③人为因素:放养密度、比例、日常管理、拉网操作等。④内在因素:品种退化,免疫力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养殖水体中存在各种病原生物病原存在时,是否发病,病情轻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水质、动物抗病力,水质清新,动物机体健壮,即使病原存在也很少发病常见鱼病发病规律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夏季(阳历6-8月)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秋季(阳历9-10月)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品吸虫、鱼虱等鱼病,秋季大规格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冬季(阳历12-2月)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其中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鱼病诊断要点及程序:①采样及送检样品供检查的鱼类,应是患病后濒死个体或死后时间较短的新鲜个体。取样时,健康、生病、濒死的个体均应采样,以便比较检查。②现场调查与询问检查养殖鱼类所处的生活环境、面积、水深、水质变化、透明度、温度、盐度、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水源情况、鱼种放养及来源、投饵施肥情况。鱼病诊断要点及程序③病症检查:肉眼检查又叫目检,观察体色、体表、眼睛、口腔、鳃丝等。剖检就是对患病个体进行解剖,剪去鳃盖露出鳃丝;再从肛门处剪开鱼体腹部,检查内部器官,观察腹水、寄生虫、器官组织的颜色和病理变化,再检查肠道里寄生虫以及肠壁充血、发炎。④显微镜检查:对肉眼看不见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查和观察,如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按照先体外,后体内的顺序,从病变处刮取粘液或取部分组织,制成水浸片后用化学显微镜检查。⑤实验室诊断,主要是细菌和病毒。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疾病的预防措施水产养殖要提倡“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因水产养殖的鱼类栖息于水中,给药的方法不如陆生动物,患病个体失去食欲,口服仅限于尚未失去食欲的鱼类,治疗的药物多数具有一定的毒性,一方面直接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另一方面可能杀死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水体环境,有些药物还有残毒,因此,要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疾病的预防措施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①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每个鱼池应有独立进排水系统。因湖泊及水库已普遍养殖鱼、蟹等,排出的水难免不带病原或腐败有机质,应考虑建立蓄水池,自行净化、消毒处理。②池塘彻底清淤消毒。清淤后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清塘,池塘进水口设置过滤网。③强化疾病的检疫和隔离措施疾病的预防措施④严格实施消毒措施。苗种消毒:用50毫米/升聚维酮碘溶液或10—20毫米/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20分钟。工具消毒:可用200毫米/升漂白粉溶液或50毫米/升聚维酮碘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后,置阳光下晒干。饲料消毒:鲜活饲料都应以10—20毫米/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食场消毒:在疾病流行季节,应每隔1—2周在投食后,对食场用二氧化氯颗粒、漂白粉溶液等进行消毒。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技术生产用药原则①最大剂量原则:特别是内服抗毒消炎药,应按鱼池中的吃食鱼重量拌药。②坚持按疗程用药原则:一般内服5—7天,防止反弹。③巩固治疗原则:用药后,改水增强鱼体抗病力。④中西药结合使用原则:即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生产用药原则⑤药物交替使用原则:内服上次用恩诺沙星,下次用氟苯尼考。⑥定期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每年要彻底清淤消毒,定期外用消毒剂,内服杀虫及保肝护胆药物。⑦综合性疾病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如暴发性出血病,草鱼老四病即肠炎、烂鳃、赤皮和出血病;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综合症、肝胆综合症、出血病,应采用五部治疗方案:一改水,二杀虫,三消毒,四内服,五调水。⑧对症用药原则:在正确诊断鱼病的前提下,对症用药。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泛池(一)鱼浮头的原因:♦超量投饵施肥,特别是施用未发酵鸡粪,以致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耗氧量上升,溶氧下降。♦放养密度过大,致使水中溶氧不足。♦长期不加注新水,以致水质发绿而老化。♦久晴不雨,水温过高,易致水质恶化。♦连续阴雨,光照差,且水中较肥,造成光合作用弱,且大气中补充的溶氧少。泛池(二)鱼浮头先兆:多发生在夏秋闷热和晴雨骤变的天气,特别是夜间和黎明。♦天气闷热,突变雷阵雨,气温高;阴雨连绵,闷热无风或大雾天气,气压低。久晴未雨,大量投饵施肥。♦水质过浓,水色突变,透明度小;鱼类无病而吃食量突然变小;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分解。♦鱼类群集水体上层,满池游动,随之水质恶化,小鱼小虾集中在岸边游动。泛池(三)浮头严重程度的鉴别:♦清晨看到池鱼浮头,拍手鱼受惊即下沉,或太阳出来不久自动下沉,属轻度浮头。♦如惊吓不起反应或9点钟以后还不下沉,属重浮头。♦如午夜或前半夜,青鱼、草鱼等集中在岸边,全部浮头,呼吸急促,游动无力,表明要泛塘。泛池(四)鱼浮头的预防措施:①做好水质管理“三保持”:保持池水足够的溶氧,经常加注新水,及时清除剩余残饵;保持水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上;保持池水“肥、活、嫩、爽”。②改善鱼池生态环境,浅改深,死水改活水,小塘改大塘。③配置增氧机,每5—8亩水面配备一台三相叶轮式增氧机,实行“三开二不开”。鱼浮头的预防措施④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预防,如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⑤经常使用改良底质的药物,如底安粒粒氧,水质解毒剂等。⑥用拉网搅动塘泥,促进有机质分解和水的分层现象,一般15天左右1次,在晴天中午进行。⑦减少存鱼量,及时捕捞一部分鱼上市。泛池(五)鱼浮头解救措施:①立即开动增氧机。②加注新水。③先泼洒水质解毒剂,后撒增氧剂。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常见鱼病的防治⑴水霉病:以晚冬早春最为流行。水温在18℃左右最适宜水霉菌的生长繁殖。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有棉絮状灰白色菌丝。防治措施:在拉网、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最好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水霉净等药物洗浴效果较好。⑵鳃霉病:主要危害鱼种阶段,以5—7月为甚,寄生在鱼种的鳃上,应用聚维酮碘消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维生素C+三黄散。⑶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中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常造成草鱼种大批死亡,每年6—9月,水温27℃以上最易流行。预防为主。⑷草鱼细菌性肠炎:[病状与诊断]发病初期鱼头部的色素逐渐加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缓慢独行。病鱼腹部膨大,鳞片易脱落,肛门和整条肠管充血红肿;剖开肠道内无食物,肠腔年中含有许多黄色粘液,肠轻易拉断。水质保护解毒剂•外用消毒剂与内服抗菌药相结合。外用:①杀毒灵或克毒灵或毒克,②鱼安+威力碘,同时内服:大蒜素+鱼康宁Ⅲ号+肝肠宝,每天一次,4~6天为一个疗程。•(5)细菌性烂鳃病:[病状与诊断]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鳃部粘液增多并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鳃丝肿胀,严重时病鱼鳃丝腐烂,软骨外露,鳃盖骨内表皮腐烂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外用克菌灵或克毒灵或杀毒灵,内服消炎抗菌灵+免疫活性促长剂等。草鱼的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往往相伴发生,通称草鱼“三病”,草鱼烂鳃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引起的。•(6)赤皮病:[病状与诊断]鳞片脱落,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鳍基部充血,鳍稍末端腐烂。•[危害]草、青鱼,终年可见。水质保护解毒剂,外用克菌灵或克毒灵或杀毒灵,内服消炎抗菌灵+免疫活性促长剂等。•(7)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性出血病):症状]体内外广泛充血和出血,部分鱼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该病危害除草鱼、青鱼以外其他多种鱼类,从水温9—36℃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28℃以上和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最为严重。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急性传染病。[防治方法]第一天:调水。水质保护解毒剂,停食1天,第二天:车轮虫特杀,半小时后,用鱼虫杀星;同时内服保肝灵+出血平第三天:①杀毒灵或克毒灵或毒克②鱼安+威力碘(8)车轮虫病:[病状与诊断]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粘液增多,鳃组织腐烂。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有时苗种的头部和吻部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出现“白头白嘴”现象。需要镜检确诊。[流行与危害]危害不同年龄的各种饲养鱼类,但危害最大的是鱼苗和夏花鱼种,可造成大批死亡。终年发生,多见于5~8月。第一天用车轮虫特杀或优马林或驱虫散泼洒,第二天用溴氯海因或克毒灵或克菌灵等含氯消毒剂消毒,或用苦楝树叶煮汁泼洒。或用车轮特杀或硫酸铜杀灭。(9)中华鳋病:[病原]寄生在草、青、鲶和淡水鲑等鳃上的称为大中华鳋[病状与诊断]病鱼烦躁不安,大量寄生时鳃丝末端肿大、发白,肉眼可见鳃瓣边缘挂满白色蛆样虫体,故又称“鳃蛆病”。由于鳃丝发炎,常并发细菌性烂鳃。[流行与危害]危害1龄以上的草、青鱼等,同池鲢、鳙不感染。5~10月流行。[防治]外用强力克虫B或鱼虫杀星或蛛虫煞星泼洒,内服克虫灵。或用灭虫精或氯氰菊酯杀灭。⑾锚头鳋病:[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表或口腔处可见一根根针状的虫体,寄生部位红肿发炎。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体质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终至死亡。[流行与危害]寄生于草鱼、鲢、鳙、团头鲂、鲤、鲫、泥鳅等的体表、口腔,全年可见,水温15~33℃时严重。•[防治]内服克虫灵预防。治疗时外用蛛虫煞星或鱼虫杀星等。或用晶体敌百虫或氯氰菊酯杀灭。⑿孢子虫病:外用阿维菌素或晶体敌百虫,内服地克珠利预⒀小瓜虫病:可用晶体敌百虫或瓜虫净。⒁肝胆综合症:内服肝胆康+电解多维+三黄散。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水产养殖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6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