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
自然辩证法概论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比——从历史角度来辩证看待中西方大学教育差距摘要:本文对比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着重从高等教育历史文化起源、高等教育制度发展起源、现代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大学教育发展的差异。在充分陈述历史过程之后,本文从传统文化、社会环境、学生本身三个角度辩证看待了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在所处的阶段。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欧美高等教育教育发展史一引言在本学期过程中,老师讲了很多关于目前中国的学术和科技发展的一些现状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让我很受启发。但我作为一个刚刚进入研究生的同学,从学术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可能都是不成熟。于是,我决定从中国大学教育入手,反思教育对于大学生和学术的影响。作为一名清华学子,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是很多清华人的梦想。但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大学一直面临这样的一个一个困境——无法产生大师。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学术人才在思维上缺少一种人文情怀,在大学里缺少这一部分的教育,这使得这些人才最后仅仅能成长为专家,而进入不了大师的层次。针对这个观点,本文从中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问题,以一种辩证思维对比分析中国和西方大学教育的特点。二西方大学起源及发展过程从传统上来看,西方是科学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的中心。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回顾西方的大学教育发展对于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西方的科学传统和发展现状是优于东方各国。但是,西方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对于大学、科学、以及大学的人文思考也经历了波澜起伏的几个阶段。西方科学起源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在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代表是数学,海洋小国时代的古希腊将数学的地位放在了对未知领域的渴望上,使得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功利性。由于古希腊的特有文化特点,使得古希腊自由民主的人文气息也深深的影响了那一个时代的科学家。希腊文化对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贡献,处于一种奠基意义地位的存在。他们在科学上贡献了跨时代的成果,在思想上甚至为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打下伏笔。苏格拉底曾提到“我唯一比学生知道的多的是我自己的无知,而真正的无知是不知道自己无知。”他们的这一种开放自由批判的人文精神,为那个时代乃至以后的数千年都奠定了科学在求知方面的底蕴。同时,柏拉图学院的设立开启了西方教学机构的历史。在他的价值观引导下,西方建立一种纯粹的学术与思考传统。从地位上来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相似的,但其不一样的地方,本文会在之后的部分进行分析。大学在西方的第二个阶段是毁灭和沉寂阶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科学与人文泯灭的时期。教自然辩证法概论会和封建专制的联手压抑了人们的思想,愚弄人民。鉴于对神权的巩固,部分科学领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抑制,相比古希腊的打下的雄厚科技基础,只有少数人在进行学术研究。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人文精神受到了控制,一方面科学技术受到了打压。西方的科学进程承受着它最大的压力。然而,最重要的是,由于教会的思想专制,苏格拉底所说的那种谦虚怀疑的精神没有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西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落后于东方,没有哪个民族会缺少天才,而是因为这种环境的缺失,才断送了古希腊的优良传统!这个阶段和中国的封建社会后期又是十分相似的。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的封建社会停滞的是科学发展但是没有停滞的是大学教育体系的建立。西方的大学在封建时期(中世纪)开始了发展,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等都是在那个时代开始建立的。但那个时代的大学与教会是紧密联系的,准确的说,那个时代的大学就是教会创办的。因此,传授教会所知的真理,为教会所控制的世界服务,是那个时代大学的重要使命。当然,教会的大学有它独有的好处,在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他指出——“当教会创办一所大学时,它并非出于爱护才智或知识自身,而是为了孩子,为了他的精神幸福和他们的宗教影响和效用,以便达到训练他们更好地履行各自的生活职责并把他们培养成更聪明、更能干、更活跃的社会成员的目的。”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中世纪的大学虽然在科学技术上面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基于教会本身的特点。在对西方学生的思维方式训练上,取得现代注重技能培养的大学所不能达到的成果!西方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技术和传统结合的快速发展期。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的大学随着科技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在这个阶段,西方思想自由,学术自由之风开始加强。在著名教育家洪堡看来,“优秀的大学,应该在管理上与政府划开界限,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经费上面支持这些大学。”此外,随着自由的学术风潮兴起,私立大学的发展逐渐进入佳境。站在当今世界大学格局来看,牛津、麻省理工、哈佛等等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中,很多都是私立大学。私立教育,让西方的大学发展的一个特色,他使得学术在行政上脱离了政府的控制,这大大方便了他们在那个剧变的时代冲破旧的思想“随心所欲”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改革。没有了这个层面上面上的阻力,各种理想得以实施。虽然正确与错误的改革并存,但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努力,他们摸索出了一套培养的方案,一种对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齐头并进的的通识性人才培养模式。纵观整个西方大学发展,这个发展经历了内涵发展——形式发展——内涵形式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为西方大学的现代发展壮大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是这个过程也有缺点,整个发展缺少了一种持之以恒的内在积累以及宗教文化在教育中的显著影响,这个也会在后面的讨论中叙述。三中国大学起源及发展历程的思考在现代中国传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成就的认识还是很容易停留在思想上和文学上,而科学总是容易被淹没在文学成就的巨大光环之后。目前对于大学,社会也似乎更多将其理解成为了获得职业技能的地方,也引爆了蓝翔这些年的话题热潮。二者的矛盾冲突既是社会对于教育认识的缩影,也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缩影。中国教育的传统是种人文轻科学。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孔子的地位是空自然辩证法概论前绝后的,他是中国教育的开路者。当然,春秋战国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高等教育,孔子的教育也只是集中在人文方面的,他虽然支持实用的技术但也并不去传授技术。但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却是超前的,无论是有教无类还是对伦理道德的重视,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2000年封建历史的教育基调。但可惜的是,后人更多只是发扬了他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成就。相比苏格拉底,孔子的在教育上的思维更加超前,但是在传递文化上面,由于孔子被选择性表达,使得教育内容反而缺失了很多。在科学文化方面,中国可谓是独树一帜,独特的算学文化让中国的科学为提高生产力做出了超前的成就,以至于当时在很多方面领先世界几百甚至上千年。但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著书甚少,其实这反映的就是当时科技工作者地位的地下,而科学技术更不能得到系统的类似太学一样机构的传授,门徒制,学徒制,自学成为了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主线。中国的古代科学制度有着自己的完善系统。中国古代也有类似大学的机构,那就是书院和太学,他们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延续者,因此虽说有着完整的体系,但是仅仅服务于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虽然部分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想摆脱科举的束缚,例如湖南的岳麓书院。但是,这也不足以挽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经书学习为主的事实。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古代大学从结构上相比西方少了科学这一部分的教育。中国的现代教育是舶来品和试验品。中国在近代最终有了自己现代意义上的大学,那就是京师大学堂。可是不得不说,那是中国迫不得已接受西方的结果。中国的大学由此渐渐发展出来。之后,清华、浙大……一批中国的大学建立了起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建立大学,大学里面填充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中国近代大学的先驱,北大蔡元培校长关于文理必须通学的思想与古希腊的哲人似乎是一次响应。可惜,中国在50年代还是分科了。这次,不仅仅是学生区分学习,连学校都分了一个文理法工农。如今,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教育又被市场严重影响着,薛涌教授[1]曾说,中国2/3最顶尖的学生结果都到经管去了,中国的市场销售需要那么多那么精英的人么?另一方面,清华的施一公教授最近也说到:清华需要更加纯粹的教育,不需要过早的职业教育。但是无论大家怎样认为或者分析,都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大学现在出于一个十分迷茫的转折期。最后想说,中国教育相比西方,公立大学影响力远远超过私立大学。这个特点和中国的教育发展历史是相关的,一方面,思想教育是政权延续的重要支持,大学作为思想教育的核心资源长久以来一直控制在国家手上,这与西方的教廷传教是相似的;另一方面,中国相比西方少了一个漫长的技术传承阶段,这使得中国教育更加紧迫的需要通过集中力量来促进现代大学建设,私立大学难以达到这个速度。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学发展过程是一个思想准备期被拉长和实质准备期更加集中的过程。教育积累被高度集中在文化领域,而技术领域被过度低估。使得西方的中世纪阶段在中国被拉长为整个封建社会。四中西方现代大学的对比思考不得不承认,中国大学的发展状况,是不符合中国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目标的。从历史上看也很清楚这种差距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全面追赶上也是来自然辩证法概论日方长。而对于中西方大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的差别需要仔细考虑和分析1、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西方大学是优势还是劣势?泛泛而看,中国的文化与现代科技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发展,但是如果从大学的定义来看,这种文化却可以是大学发展的根基。西方大学中都有广泛的教会渗透,本科教育中更是十分鼓励历史、数学这样的非实用型学科。因此,传统文化不会是中国教育的软肋,而应该是中国大学教育可以作为基石的依靠。对于西方来看,西方传统文化为西方教育过去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西方文明孕育在海洋文明之中,其相比中国大陆的文明对人和社会的认识是相对简单的,这也是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的弱点。如果能将这一部分融入大学教育,中国大学教育的根基将会更加夯实。2、中国社会所处状态相比西方是不是阻碍了大学发展?目前,功利的社会氛围十分普遍。当今中国,各个大学最喜欢比较的就是自己的就业率,富豪校友等等。这个导向下中国的大学教育直接指向了市场,也确实影响了大学发展,随之而来,类似的问题也在学术界出现,SCI导向的现象也导致了学术发展困境。但是需要看到,这是一个社会认同和社会价值导致的,绝不是简单的拜金主义。在美国,他们在本科阶段,采取了淡化专业的措施,在通才教育的背景下,数学,历史,哲学这些中国学生看上去很废的课却是美国顶尖大学热门中的热门。但是需要认识到,美国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和社会发展状态,使得不同专业之间的差距变得没有那么明显以及不同选择之间没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差距。因此,这个不一样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成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强如美国,也用了20~30年才走出了大学功利的教育导向问题。因此,中国大学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阶段性问题,不是一个体制性问题。3、中西方的学生是不是有差距的?中国的高中生是众所周知的世界级优秀生源,但是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中国却大大不如。从对比来看,首先是淘汰机制,美国欧洲等国都有比较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将不合适接收大学教育的人首先筛选了出去,这也让进入大学的学生是合适接收大学教育的,并且是由兴趣接收教育的,兴趣导向成为欧美大学选择学生的关键。在兴趣支撑下,欧美大学优秀高校的研究生发挥着十倍于其他各国研究生的力量,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其次是教育理念,中国高中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总将大学描述为一个可以放松的阶段。反观国外的大学,无论是哈佛还是MIT,他们的本科生都接受着高要求的学习,学生在大学的四年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兴趣再加上努力,欧美大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取得了一个重要突破。五小结总的来看,中国大学教育确实是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的落后是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也是一个历史积病的集中体现。系统来看,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以及学生本身对于教育的理解也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作为清华学子本身已经具有了很好的环境,更应该
本文标题:中西方的大学教育历史发展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6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