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学生谈——谈新课改中学音乐教育
谈新课改中学音乐教育与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曲寨中学八年级(1)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无论新课改怎么改,都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文化教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和德育、智育和体育有一定的联系;而且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音乐教育应是音乐艺术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这是因为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一、音乐教育与德育音乐教育和德育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都具有伦理的内容,都要受世界观的影响,从伦理观点看,包括音乐美在内的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因此,音乐教育与美育有着一种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联系。德育代表政治方向,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则是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音乐教育与德育不能等同起来,那种或者扶杀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甚至把音乐课看成是“政治课”,或者片面强调音乐课的审美教育而忽视其教育作用等认识与作法,都是错误的。音乐教育是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通过优美的旋律、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内容,潜移默化地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好的音乐作品能振奋人的精神,直接触及人的情感中枢,震撼人的心灵,陶冶情操,养成美德、净化灵魂,这就是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断言:“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振拨的苦难”。可见,音乐的这种情感艺术,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这正是音乐的魅力,也正是音乐教育在德育中不可替代的有效的育人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常言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教育作为向受教育者进行德育的手段,音乐教育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净化了受教育者的心灵。如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斗志、唤起民众,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走上保家卫国、为国争光的道路。又如欣赏《高山流水》时,使学生体验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既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又是能唤起受教育者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起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再如合唱或合奏等音乐活动,每个参与者都要自觉维护合唱或合奏中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有利于形成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的集体,从而有利于培养人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可见,音乐教育的这种德育教育,真如“真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受教育者受教育于不知不觉之中,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音乐中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柏拉图:《国家篇》)。更如音乐家李斯特在《论柏辽兹与舒曼》中说:音乐是不假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的血液”。由此可见,音乐教育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净化焦灼的灵魂,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得力手段。二、音乐教育与智育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对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起积极促进的作用,音乐启迪智慧使人变得聪明,这是符大脑机能活动的科学规律,是科学论证的结果。198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罗杰尔·斯佩里经过多年的解剖研究证实:人大脑的两个半球,是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的,左脑长于语言计算,逻辑推理,称语言脑,右脑长于音乐和形象信息,称音乐脑。大脑的两半球犹如鸟之两翼,只有双翅同时煽动,它才能够飞得高飞得远。同样道理,人的左右脑只有交并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脑的潜能。智育,就是采取种种正确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尽快地获取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教育实践的过程,各门文化学科分担着特定的任务。而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智育的开发起到其他学科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难怪大城市很多青少年儿童在世纪之交掀起了学习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古筝、二胡、笛子、琵琶、小提琴等乐器的狂热。原来,器乐演奏都是要双手协调配合活动,两眼要视谱,两手在节奏、音准、速度和力度上要协调配合动作,两耳要校正音准,节奏,速度与力度,还要分析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并加以处理,在瞬息之间取得动作的协调与统一。这样,不仅乐器奏出的乐曲激发大脑右半球的机能,同时双手的协调配合活动,也促进大脑两半球的积极思维,使大脑加强了锻炼,提高了思维和记忆能力,发展了智育。对此,清华大学用一个有趣的不等式进行了总结:8—18.即学生从每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拿出1小时音乐学习活动,其学习效率远远大于原来的8小时的学习效率。学习的革命一书中也曾提出:“引进音乐用于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并提出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州际高速公路。”世界文毫雨果也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一把是数字。”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确实可以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对智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发明“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不但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音乐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在科学上的才能和音乐方面的才能是相辅相成的,这位科学巨人曾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与爱好音乐是分不开的,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来组成。”爱因斯坦夫人曾记述:“相对论”诞生的前些天,爱因斯坦即心神不定。有一天他在钢琴上弹了一组旋律之后,就把自己关在楼上的书房里过了两个星期寝食不安的日夜,然后满脸苍白须发蓬乱地走下楼来,拿着一叠手稿,那就是改变物理世界的相对论。可见爱因斯坦正是在音乐的启迪下完成了伟大的科学发明。达尔文说;“要是我能重新安排我的生活,我必须规定自己读一些诗篇,听相当数量的音乐。用这种方法,或许能使我正在衰退的脑子增强活力。对诗篇和音乐丧失兴趣,就等于丧失幸福;对智力的发展,对精神素养的提高,一定会有不良影响。”达乐文的这段话,实在发人深省,音乐不仅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启迪人的智慧。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音乐家,他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这位“万世师表”在周列国时,身边总是离不开古琴。在《史记》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干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设立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书,数。音乐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他在《论语·泰伯篇》中说,诗篇使我兴奋,礼使我在社会上立足,而音乐则使我学得以完成。由此可见,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都提出音乐教育对智育起促进作用。从古至今,不少中外名人如王维,诸葛亮,朱载堉,李四光,蔡邕,白居易,赵元任,李叔同,恩格思,列宁,达尔文,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都很热爱音乐,并从中获得启迪与智慧。由上述可见,音乐教育可启迪人的智慧,音乐教育能发展人的智力,促进智育的发展,是经科学家论证有科学根据,又是纵观古今名人实践提出,经音乐教育同行反复实践证明的,而且在大中城市面有识之士认可并提出学习音乐,特别是让青少年儿童学习乐器是智力投资而付出实践的。难怪美国要为中小学,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重新颁布法律;难怪西方许多国家作出把音乐作为其博士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内容,不及格者不予录取的规定了;难怪我国大中城市在世纪之交掀起青少年儿童学习各种乐器演奏的狂热。三、音乐教育与体育音乐教育与体育无论在历史的渊源上,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上,在都具有节奏,和谐等形式上,都是灵犀相通,密切相关的。音乐教育有怡情健身之功,音乐教育有促进体育发展之效;增强体育锻炼之功。音乐教育可能使人心旷神怡,有一种愉悦性情的心理感觉,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剌激大脑中枢神经,使人的身体分泌各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疲劳,助消化,降血压,调理神经等作用。正如白居易《好听琴》诗句:“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病,恬和好养蒙。清畅恬和的音乐既可解除疾病,又可保养心性,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元代名医朱震享发出了感慨;“乐者,亦为药也。”并美妙的音乐,犹如一剂良药,补药。难怪在世纪之交的现代人类多么需要音乐慰藉焦灼的灵魂。诚如斯宾格勒概括的那样;“音乐教育是唯一不需要光的艺术,它本身就是光。这是一束直接照亮人的心扉,作用于人的灵魂的心灵内海之光。”由上述可见,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在学校体育常规锻炼活动中,如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都是在音乐背境配乐下完成,音乐配乐能使动作协调,更好的体现出韵律化、艺术化的特点。而兢技体育中很多项目与音乐更是形影不离的。在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武术等项动都是在音乐声中进行曲的,这些体育项目的训练,从一开始就必须与音乐训练同步进行,丝毫不能忽视。我国有些体育项目,与世界水平相比,动作难度不相上下,而艺术韵律感略逊一筹,因此,在比赛中就得不到好名次,这种教训值得汲取。世界著名体操动力员科马内奇从小就边练钢琴边练体操,她说:“音乐是我的第二个专业,如果没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产生那么多的体操动作。”瞬息万变的体操运动,象音乐一样,十分一秒都很重要。动作准确,优美流畅,与音乐协调一致而达到“天衣无缝”,正是当今内衡量很多体育项目的标准。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有增强体育锻炼之功,促进体育发展之效。四、音乐教育与美育通过以上述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音乐教育能“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正如国家教委艺教委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赵风所说:“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中,有其特殊的作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常务副主任李妲娜所说:“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也可以说只有音乐课是唯一对人作为一个总体,进得综合培养的一门课,它对于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五、谈中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与社会的音乐教育,中学音乐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初中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器乐,欣赏,基本乐理和视唱耳,根据教学大纲规定各项教学内容比例分配为唱歌30%,欣赏30%,器乐20%,基本乐理和视唱耳20%。而不是象一般人想象的初中音乐课是唱唱歌的课或识几个谱的课。教学大纲中规定初中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在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赏能力。高中的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是音乐欣赏课,其教学目的是为开阔高中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音乐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使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其全面发展。中学的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的音乐教育,时下,一些鹦鹉学舌般吼唱的一些流行音乐似乎成了社会的音乐教育活动的主流,多数流行音乐大都反映青年人情爱生活中的孤独、失意、彷徨、痛苦、悲观等心理,其情绪颓废,格调低下,给人一种压抑、消沉、空虚、疲乏的感觉,有的甚至宣传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不求进取。其曲调平淡,乏味,风格单一,演唱上或声嘶力竭,嘶吼狂叫;或沙哑哭丧,无病呻吟;或轻薄飘浮,淫腔秽调,扭扭摆摆……,谈什么艺术,什么修养!特别是配以使人眼花缭乱,毫无艺术价值的彩色光幻,以青一色强化对听众感官剌激的打击乐伴奏更令人生厌。这样的音乐若教育或影响肃学生,不能不说是造成音乐教育的一大隐患。只有用高的严的音乐作品主要包括中外一些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交响乐,以及一些艺术歌曲和歌剧音乐等。来教育中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德、智、
本文标题: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学生谈——谈新课改中学音乐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9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