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动物寄生虫病学之昆虫病与原虫病学
第三篇昆虫病学绪论蛛形纲、昆虫纲、甲壳纲、五口虫纲一形态特征左右对称的无脊椎动物,身体分节,且各节发生不同程度的愈合而形成头、胸、腹三部分。每一体节有1-2对附肢,且附肢亦分节。体表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体内各器官、系统完善。体腔为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血腔)。二发育雌雄异体,两性生殖。虫卵→幼虫→成虫,但要进行脱皮,发生变态。1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幼虫与成虫形态、生活习性不相同。如:蝇类2不完全变态虫卵内孵出幼虫,经幼虫期发育为成虫。(1)渐变态:幼虫和成虫形态、生活习性上很相似,幼虫阶段除第一期幼虫外,称为若虫。卵→L1→若虫→成虫。如:蜱、螨(2)半变态:幼虫、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卵→L1→稚虫→成虫如蜻蜓三对动物危害方式1直接危害(1)叮咬、搔扰(2)增加营养消耗(3)引起特异性疾病如:螨病、蝇蛆病2间接危害传播多种疾病(细菌、病毒、寄生虫)传播方式:(1)机械性传播:昆虫本身是病原发育、传播所不必需的,仅在其体表暂时存活。如虻传播伊氏锥虫。(2)生物性传播:病原进入昆虫体内,并要在其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才能达到感染阶段。病原对昆虫要求严格。(3)遗传性传播(经卵传递):病原进入昆虫体内的生殖器官中,并进入卵内,待虫卵孵出幼虫时,又传给其它动物。如:微小牛蜱传播双芽巴贝斯虫,可传7代。第一章蜱螨病第一节蜱病硬蜱科(种类多)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软蜱科(少数)纳蜱科(一个种)全世界发现900余种,我国已报导120余种。一硬蜱的形态构造1外部形态卵园形,背腹扁平,头、胸、腹完全愈合,呈黄色或褐色。p\3-1-1.jpg假头p\3-1-2.jpgp\3-1-3.jpg躯体假头基第一节短(1)假头须肢1对第二、三节长口器第四节短,位于第三节的凹陷内定趾(内侧)螯肢1对螯肢干口下板螯肢鞘动趾(外侧)(2)躯体背面p\3-1-1.jpg雄蜱有一几丁质盾板遮盖整个背面;雌蜱盾板只盖前面部分。腹面p\3-1-4.jpga四对足(幼蜱三对)位于前半部两侧,每足分为六节(基、转、骰、、跗、后跗节),第一对足跗节背侧有哈氏器。b生殖孔:前半部中央;肛门:后半部中央气孔及气门板:第四对足基节的后外侧c生殖沟肛沟肛前沟肛后沟肛后中沟d几丁质板(雄蜱):生殖前板(1)中板(1)侧板(2)肛板(1)肛侧板(2)副肛侧板(2)肛下板(2)2内部构造二分类硬蜱科有12个属,与家养动物有关的有6个属。三发育p\3-1-5.jpg不完全变态:卵→幼蜱→若蜱→成蜱根据硬蜱各发育阶段吸血是否更换宿主,可分为三种类型:p\3-1-6.jpg1一宿主蜱:蜱在一个宿主体上完成幼蜱至成蜱的发育,成蜱饱血后才离开宿主落地产卵。如:微小牛蜱2二宿主蜱:蜱的幼虫及若虫在一个宿主体上吸血,而成蜱在另一个宿主体上吸血,饱血后落地产卵。如:残缘璃眼蜱3三宿主蜱:幼蜱、若蜱和成蜱分别在三个宿主体上吸血,饱血后都需要离开宿主落地蜕皮或产卵。四危害1直接危害p\3-1-7.jpgp\3-1-8.jpg吸血引起贫血、消瘦并损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其毒素可引起蜱瘫痪。2间接危害传播疾病五防治1消灭动物体上的蜱(1)手工、机械灭蜱(2)药物灭蜱2消灭动物圈舍内蜱3消灭自然界中蜱(1)超低容量喷雾马拉硫磷等(2)生物防治寄生蜂、真菌。4免疫及遗传防治选育抗蜱畜种及抗蜱免疫,澳大利亚重组疫苗已投入市场。第二节螨病由疥螨科、痒螨科及蠕形螨科的螨所引起的接触性、慢性皮肤病。一疥螨科螨病疥螨属突变膝螨疥螨科膝螨属背肛螨属鸡膝螨1疥螨病(1)病原形态p\3-1-9.jpgp\3-1-10.jpg虫体小,近园形,灰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身体上有横、斜的皱纹。头、胸、腹完全合并在一起,可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份。①假头短而宽,蹄铁形,咀嚼式口器(由一对须肢、一对螯肢组成,无口下板)。②躯体背面前部有一几丁质呈长方形的胸甲,后缘处有一肛门,身上有棘(刺)突,两边有对称的刚毛。腹面有4对足,粗短,园锥形,前2对位于虫体前1/3向前伸,比后足长,可从背面看见;后2对足位于虫体后1/3,伸向后方,短,背面不能见到。每对足基部有一呈“Y”字形的角质化支条,第一对足的支条合并成长干,足的末端有吸盘或长刚毛。吸盘有长柄,且柄不分节。雄螨有1、2、4对足上有吸盘,3对足上只有长刚毛;生殖孔位于第4对足间,周围有呈倒“V”字形的几丁质构造。幼螨只有三对足。若螨4对足,但无产卵孔。卵长椭圆形,灰色,卵内常有一幼螨。(2)发育史p\3-1-10.jpgp\3-1-11.jpg卵→幼螨→若螨→成螨(3)流行病学①分布②感染途径③流行季节冬季及初春喜阴暗、潮湿④发病年龄⑤诱因⑥带螨现象⑦宿主特异性伪疥螨病(4)致病作用皮肤损伤,引起剧烈痒觉,皮肤发炎形成小结节或形成水泡,破后形成痂皮,皮肤增厚,弹性降低形成龟裂或皱裂,皱折;毒素可引起代谢紊乱。(5)临床症状p\3-1-12.jpgp\3-1-13.jpgp\3-1-14.jpgp\3-1-15.jpgp\3-1-16.jpgp\3-1-17.jpgp\3-1-18.jpgp\3-1-19.jpgp\3-1-20.jpg消瘦、剧痒、皮肤痂皮形成、脱毛。多先发生于毛少皮肤柔软的地方,以后向全身扩展。(6)诊断p\3-1-21.jpg①病料采集②检查方法活虫检查法直接涂片检查:50%甘油蒸馏水;热源法死虫检查法a、煤油浸泡法b、沉淀法(10%NaOH)c、漂浮法先沉淀再用60%Na2S2O3漂浮(7)治疗①涂擦法a、患部准备b、安全一次不能超过1/3c、重复治疗d、防病原扩散e、防再感染②药浴、淋浴及喷雾p\3-1-22.jpg双甲脒;倍特;杀灭菊酯;螨净;辛硫磷、林丹乳液等③浇泼(注)法赛巴安浇泼剂(辛硫磷Pour-on)猪④口服及下注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碘硝酚、佳灵三特等。(8)预防治疗病畜;畜舍及畜体卫生;检疫;药浴、淋浴及喷雾。2膝螨病p\3-1-23.jpgp\3-1-24.jpg突变膝螨:鸡的无毛脚部,引起“石灰脚”鸡膝螨:鸡的大羽毛根部,引起脱羽症3背肛螨病主要见于猫,引起耳疥螨病。二痒螨科螨病痒螨属痒螨科足螨属耳痒螨属(一)痒螨病1病原形态p\3-1-25.jpg比疥螨大,肉眼可见。假头呈锥形,躯体较细长,4对足长。雄螨1、2、3对足上有吸盘;有1对性吸盘,尾端有2个结节,上有刚毛。雌螨1、2、4头足上有吸盘;有产卵孔。2生活史p\3-1-26.jpg在皮肤表面生长、发育与繁殖。卵→幼螨→若螨→成螨3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皮炎、发痒、痂皮形成与脱毛与疥螨病的区别:皮肤形成皱折不明显,但脱毛更严重,最先发病部位为毛长并稠密的地方。山羊(耳壳内);兔(外耳道)4诊断p\3-1-27.jpg热源法5防治(二)足螨病(食皮螨病)牛、大熊猫(三)耳痒螨病犬、猫三蠕形螨科螨病蠕形螨科蠕形螨属。1形态特征p\3-1-28.jpg蠕虫样,分为头、胸、腹三部份。头口器(须肢、螯肢及口下板)胸四对足,短腹有许多横纹2生活史卵→幼螨→若螨→成螨3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p\3-1-29.jpgp\3-1-30.jpg4诊断5防治第三节蝇蛆病一牛皮蝇蛆病狂蝇科皮下蝇属的牛皮蝇、纹皮蝇及中华皮蝇。1病原形态成蝇:蜜蜂样,全身有绒毛,口器退化。L1-3:L1头端有口沟p\3-1-31.jpgp\3-1-32.jpg2生活史雌、雄蝇交配后,雄蝇很快死亡,雌蝇产卵后死亡。卵→幼虫→蛹→成蝇幼虫在体内寄生10-11个月。3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L1钻入时引起痒痛不安,幼虫移行造成组织损伤并可引起蜂窝组织炎,皮张质量下降。幼虫分泌毒素引起贫血、消瘦、生产力下降。成蝇搔扰牛只。4诊断L3在脊柱两旁有隆起。5防治二羊鼻蝇蛆病狂蝇科狂蝇属的羊狂蝇的幼虫寄生于羊鼻腔、额窦内引起。1病原形态p\3-1-33.jpg成蝇蜜蜂样,口器退化。幼虫有发达的口沟,体表有小刺。2生活史L1-3(胎生)→蛹→成蝇幼虫体内寄生10-11个月。3致病作用与临床症状4诊断5防治三伊蝇蛆病三色伊蝇第四节蚤、虱及虻、蠓、蚋病一虻、蚊、蠓、蚋病p\3-1-34.jpg1生物习性及危害特征2防治二蚤、虱病蚤科:猫栉首蚤、犬栉首蚤、致痒蚤蚤p\3-1-35.jpgp\3-1-36.jpg蠕形蚤科:花蠕形蚤血虱科毛虱科虱目食毛目长角羽虱科颚虱科短角羽虱科1形态特征p\3-1-37.jpgp\3-1-38.jpg吸血虱头窄长,窄于胸,刺吸式口器;食毛虱头宽短,宽于胸,咀嚼式口器。2发育卵→若虫→成虫无幼虫3防治第四篇原虫病学绪论一形态特征1单细胞动物,身体微小,1-2μ——100μ2结构简单,有的形态固定,但有的则随发育阶段而变。二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1)二分裂法先核分裂:纵分裂、横分裂(2)裂殖生殖(复分裂生殖)核经数次分裂,形成多个核,以后原生质向核集中,形成一个多核体(称为裂殖体),再由裂殖体分裂形成裂殖子。出芽生殖先分裂为大小不等的二部份(相互联接),小部分再分裂形成二个分核,原生质再向两个核集中,形成芽状的突起,逐渐长大,母体缩小,最后裂开形成两个虫体。孢子生殖有性生殖后形成合子,合子再分裂形成许多子孢子的过程。2有性生殖虫体在分离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由裂殖体形成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再分裂发育形成许多在大配子、小配子,小配子钻入大配子内结合形成合子。三寄生特异性1大多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少数(如伊氏锥虫)有广泛的宿主。2寄生部位特异性四原虫的分类1鞭毛虫纲:有鞭毛1—8根。锥虫科毛滴虫科鞭毛阿米巴科2根足纲:有伪足作为运动、摄食器官。内阿米巴科3梨形虫纲:无运动器,生活史复杂。巴贝斯科泰勒科4孢子虫纲:无运动器,生活史复杂。艾美耳科隐孢科肉孢子虫科弓形虫科疟原虫科住白细胞虫科5纤毛虫纲:有纤毛。小袋虫科第一章鞭毛虫纲第一节伊氏锥虫病由伊氏锥虫寄生于马、牛、犬等动物的血液内所引起。对马属动物致病力强,死亡率高。而牛大多为慢性。p\4-1-1.jpgp\4-1-2.jpgp\4-1-3.jpg一病原形态虫体纺锤形,形态固定。二生活史动物体内二分裂法(纵分裂方式)繁殖。由吸血昆虫(虻、螯蝇)机械传播。三流行病学1宿主范围广各种家畜、实验动物及野生动物2传染源各种带虫动物3感染途径主要经皮肤感染(吸血昆虫叮咬),消毒不严的注射用具等。p\4-1-4.jpg4感染季节吸血昆虫出现的季节,但其发病季节不一定一致。四致病作用五临床症状六病理变化七诊断1临床症状的检查2全血压滴标本检查3血涂片染色检查法4动物接种试验5血清学诊断法八防治1及时治疗病畜(1)拜尔205(2)甲基硫酸喹嘧胺(安锥赛硫酸甲酯或抗锥灵)(3)锥虫净(4)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2隔离检疫3消灭吸血昆虫4免疫预防第二节组织滴虫病盲肠肝炎或黑头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火鸡、鸡、雉鸡及鸭的脏脏及盲肠内引起。一病原形态特征p\4-1-5.jpgp\4-1-6.jpg似园形,盲肠肠腔内虫体有一根鞭毛,而在肠壁、肝脏中的虫体无鞭毛。二生活史二分裂法繁殖。虫体抵抗力弱,但可侵入禽的异刺线虫体内,并进入其虫卵内,随虫卵排到外界,其抵抗力强,可长期生存。三临床症状危害3-12周龄的雏禽,引起腹泻,粪呈黄绿色或淡绿色,严重者粪中带血,火鸡头部皮肤变成兰色或黑色。四病理变化p\4-1-7.jpgp\4-1-8.jpg盲肠肿大,肠壁增厚,肠腔内有凝固栓子,切开呈同心层样结构,中央是凝固的血液呈黑红色,肠壁上有溃疡灶。肝脏上形成凹陷的溃疡灶,呈淡黄色或黄绿色,园形或不规则形,周围微隆起。五诊断1病理剖检2取新鲜肠内容物,加温生理盐水镜检活虫体,虫体呈钟摆样来回运动。六防治1治疗病禽(1)呋喃唑酮(2)甲硝唑(灭滴灵)2驱虫与消毒第二章梨形虫病绪论由梨形虫纲巴贝斯科及泰勒科的原虫寄生于动物红血球内所引起的疾病。一形态特征结构简单的单细胞个体,由一个核和原生质构成,虫体大小及形状因种而有别。血片用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核为紫红色,原生质为天兰色,而宿主红细胞为红色。二发育史虫体寄生于红细胞及网状内皮细胞中,以渗透方式吸取营养。裂殖生殖(或二分裂法生殖):在哺乳动
本文标题:动物寄生虫病学之昆虫病与原虫病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5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