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年级:97级专业、层次:中医本科授课时间:2001年3月27日、4月2日任课教师(职称):唐爱华(副教授)授课题目(章节):第七章.第四节(消渴)P301教具:多媒体教室基本教材: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教学目的:1.熟悉消渴的证候特征;2.熟悉消渴的发生与阴虚、燥热、血瘀的关系;3.掌握消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4.掌握消渴各个证型的辨证施治;5.了解消渴的预后及转归;6.了解与消渴相关的西医疾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消渴的证候特征;(2)消渴的发生与阴虚、燥热、血瘀的关系;(3)四个证型的辨证论治。2.难点:对消渴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室投影,注意启发式教学。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教学。教学安排:2个课时:(1)概说;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30分钟。(2)辨证论治60分钟。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消渴的主要证候特征有哪些?2.消渴的病因有哪几点?其发病机理如何?3.四个证型的治法以及代表方药是什么?教研室主任意见: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一)时间分配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教学方法与手段8分钟2分钟15分钟3分钟主要内容:概述证候特征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小结复习思考题一、概述(一)定义:1.讲述消渴的主要临床表现;2.介绍消渴的危害性;3.介绍别名。(二)源流:简介有代表性的医籍、医家对消渴的论述;重点介绍《内经》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外台秘要》对消渴临床特点和《证治准绳》对消渴的临床分类的论述,以及这些理论观点对本病认识和治疗的指导意义。(三)范围:介绍与消渴相关的西医内科疾病。二、证候特征介绍本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三、病因病机(一)病因:1.禀赋不足;2.饮食不节;3.情志失调;4.劳欲过度。(二)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重点讲述消渴的发生与阴虚、燥热、血瘀的关系。提问:1.消渴病位主要在哪些脏腑?各脏腑之间相互有何影响?2.消渴的病性如何?3.消渴日久,可出现哪几种病机演变?四、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利用多媒体教室投影课件进行教学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二)时间分配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教学方法与手段2分钟60分钟五、鉴别诊断与口渴症、瘿病进行鉴别。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部位:分上、中、下三消,从肺、胃、肾三脏进行辨证。2.辨标本:阴虚为本,燥热为标。3.辨本证与并发症:消渴病本证的基本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则为本病的另一特点。(二)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三)分证论治1.着重讲述四个证型的症状特点、治法、方药以及临床应用。2.介绍针对消渴病常见并发症的其他疗法。3.介绍近年本病中医药治疗、研究情况。七、转归预后(一)消渴病日久可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出现多种并发证。(二)消渴病如注意早期检查,早期发现,长期坚持治疗,及早防治各种并发症,则预后良好。八、预防与调摄(一)控制饮食,忌甜食,定时定量进餐。(二)保持情志平和。(三)生活有规律。九、结语十、复习思考题
本文标题:44.消渴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7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