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XXXX大学学生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中·英文)题目类型:应用研究题目来源:学生自拟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名称:导师姓名:专业职称:指导人数①主要研究内容、预期成果(鼓励有创新点):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近年来,在高校寝室中出现的各种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中毒死亡案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林某与寝室成员黄某之间因为琐事不合,寝室人际关系恶化。寝室是学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和谐。因此对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的意义。1、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正面形象。3、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减少校园的安全隐患,构建和谐校园。4、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5、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方法。2、论文大纲:第1章引言1.1问题的提出1.1.1社会发展的需求1.1.2大学生寝室问题不容忽视1.2文献综述1.2.1国外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1.2.2国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1.2.3述评1.3研究思路和方法1.3.1研究思路1.3.2研究方法1.4创新与不足第2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理论概述2.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概念2.2马克思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2.2.1“交往”的内涵2.2.2马克思对“人际关系”的阐述2.2.3现实指导意义第3章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3.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3.2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3.2.1社会环境因素3.2.2大学生自身因素第4章优化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应对策略4.1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大环境4.1.1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4.1.2树立和谐的家庭教育观念,培育和谐的家庭环境4.1.3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4.1.4加强监督,创设和谐的网络交往环境4.2注重自我完善,积极进行自我教育4.2.1学会调整认知方式,调整人际认知偏差4.2.2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人际交往能力4.2.3换位思考,控制自己的情绪4.2.4完善个性,优化人格,增强人际吸引力3.预期成果:作者旨在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特点及影响因素,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向着和谐友善的方向发展,预期成果12000—15000字数的论文一篇。4、主要创新: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以马克思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为依据,致力于提出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②拟采用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论证):1.研究方法:本论文首先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正式数据库里面的CNKI,学术期刊,维普,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了解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现状加以综合分析,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并分析其中不足,在目前研究的现状中找到观点创新的平台。其次通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获得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原始数据,以及一些大学生主观评价的资料,形成分析基础。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2.技术路线:本论文以成都理工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重点调查了成都理工大学本科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思考。首先,对人际关系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等作出详细介绍。其次,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3.可行性分析:作者在拟定这篇论文之前,做了较为充分的知识积淀及理论准备。首先作者主修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学科专业背景;其次本文题目为2013-2014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一般研究项目,已经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并且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了数据信息,前期准备工作就绪,为本论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③现有工作基础(毕业实习、资料收集情况及空间设备仪器条件等):本人此次论文题目为2013-2014年度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一般研究项目,已经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并且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了数据信息;与指导老师就所选课题有过深入交流沟通并得到了中肯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前人研究成果已按计划在继续分析查阅。④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及文献综述:一、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人民出版社.1980.[2].《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11.[3]李晓君,蒋平.浅析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4]陈菁.和谐视角下探析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霍小舟,谢莉娜,高歌等.浅谈高校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产业,2012.[6]仇文华.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改善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0.[7]吕倩.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及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0.[8]岳红印.目前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0.[9]严似蜜.浅析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的处理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4.[10]王昉荔.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11]杨锡军,何碧青.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及引导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2]王玉洁,姚世国,盛梦等.构建高校大学生“竞争性合作”同窗关系之研究——以武汉高校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4.[13]王小莉.浅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J].甘肃农业,2006.[14]邵帅.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的探析[J].网络财富,2010.[15]王鑫家.浅析高校建设和谐宿舍的意义和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6]詹铮.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17]孙媛媛.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09.[18]张砚清.高校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成因及解决策略[J].百色学院学报,2013,26(3):127-130.[19]ColetteVanLaaretal.Theeffectofuniversityroommatescontactinethnicattitudesandbehavior[J]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2005.二、文献综述(一)选题背景近年来,在高校寝室中出现的各种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中毒死亡案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林某与寝室成员黄某之间因为琐事不合,寝室人际关系恶化。寝室是学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和谐。因此对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同时还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的意义。1、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正面形象。3、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减少校园的安全隐患,构建和谐校园。4、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5、处理好寝室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方法(二)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综合所查阅的资料,对国内学者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内容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1.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类型研究张业清的研究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类型划分为松散型,又叫做小群体型、淡漠中立型、和谐友好型。陈菁的研究将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类型划分为趋向他人型、反对他人型、逃避他人型。孙西军认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五个基本类型:和谐型、弱和谐型、友伴群型、孤立单个成员型和失控分裂型。黄萍和冯光明把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大致分为融洽型、冲突型和封闭型。1.2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魏彤儒、余婷婷的研究成果体现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他们认为,不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产生原因是多维的。⑴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不完善。⑵大学生的个体差异。⑶激烈的竞争⑷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知识。刘莎、阮阳的研究中认为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之分外部因素中包含不同个体的差异、缺乏交流技巧及社会影响;内部因素中包含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猜疑与闭锁心理。1.3.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差异分析学者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做了大量的调查,其调查结果主要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是否存在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经济状况差异.对于这些差异有的研究证实确实存在,有的研究的结果却不尽相同.1.3.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年级差异石晓琳的研究对不同年级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显示,不同年级寝室交往与人际关系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毛小玲的研究表明,大三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不如大二、大一学生融洽,其中二年级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最好。许传新的研究表明,大一时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人际交纯刖: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1.3.2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性别差异石晓琳的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男女生对寝室的整体评价趋同,大多数认为寝室是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的场所,而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毛小玲等认为男女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比较中存在一定差异。女生在人际冲突和扰他性上得分略低于男生,在人际和谐和亲融性上略高于男生。许传新的研究表明,女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个人情感、同学关系方面的沟通多于男生;男生在个人前途、新闻时事方面的沟通要多于女生。女生在遇到烦恼或心情不好时比男生更有可能向宿舍的同学倾诉。1.3.3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经济条件差异王荣认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和技术优势相当的学生来往,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也只是与同类学生来往或独来独往。许传新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认为经济状况中等和上等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质量比经济状况差的学生要高。2.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国外与我国在大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寝室学生来源、寝室人数构成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综合所查资料,将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整理如下:2.1从社会知觉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ShawnE.McNulty等对大学新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两项纵向研究。在研究中,被试者最初自我看法能够预测观察者对他们评价的变化,观察者最初的评价能够预测被试者自我看法的变化。WilliamB.Swann,Jr.等对大学生与其室友进行了一次纵向调查,结果表明人际知觉中的信心和准确性经常是分离的。例如,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增强人际知觉的信心,但这两个变量不会增加他们对同伴知觉的准确性。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相互间亲密程度会丰富人际知觉的内容,这种丰富性会建立人际知觉的信心。这种信心与准确性的分离会增加一种可能性:即使在与准确性分离的情况下,信心也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EmilyPronin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对同伴的了解胜过同伴对他们的了解。其中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室友们认为他们对自身的了解超过室友对自身的了解。2.2有关同伴效应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RalphStinebrickner等利用大学生与其室友的关系研究了同伴效应对大学生的影响。他在文中指出,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表现受到室友的可观测的学业特征的影响。但这并不说明同伴效应在高等教育中不重要,只是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研究同伴效应的方法。RalphaStinebrickner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第一年的学业成绩和退学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学习时间的质量和他对接受教育重要性
本文标题: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0457 .html